医学16:北京中医药大学

1、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下设14个教学单位,12个本科专业;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

学校拥有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


2、大学历史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3、师生组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523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4人,“岐黄学者”9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7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58人,其中研究生4946人,本科生8267人,留学生543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292人,远程教育学生23457人。


4、强势学科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

5、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总就业人数达1999人,总体就业率为97.80%。其中博士就业率为100%,硕士就业率为99.26%,本科就业率为95.32%,专科就业率为100%。


6、升学流向

2019届毕业生中,有549人选择国内升学,升学率为26.86%。其中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282人,本科升学率35.65%,硕士毕业生升学人数250人,硕士升学率23.00%,博士毕业生升学人数15人,博士升学率9.15%。我校毕业生继续在本校深造的人数最多,占比69.95%;其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占比9.47%。

毕业生中有35人选择出国(境)留学,出国(境)留学率为1.71%。其中,本科毕业生出国(境)留学28人,硕士毕业生出国(境)留学7人;主要集中在英国占42.86%,其次是澳大利亚占17.14%。


7、转专业

学校各专业转专业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我校一本录取(四年制、五年制)人数的 5%”,采用笔试加面试形式,笔试分数占比70%,面试分数占比30%。

中医学专业(九年制)、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实验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允许从原专业转出,人数不受限制,但不允许转入。2020 级少数民族预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不允许转出转入。

8、录取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在河北省招生物理组各专业投档最低分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在河北省招生历史组各专业投档最低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学16: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