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感悟《卫灵公》篇1-12

15.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愿意愿意教别人祭祀方面的礼仪,却不愿意跟他一起商讨战争。这个很容易理解,孔子非常崇尚礼仪,这是他的仁道的主要思想,他反对一切不和平,不和谐的现象。

15.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便是到了走投无路之时,仍然会坚持原则,而小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胡作非为。这样的故事我们应该听过不少。很多。善良的人在山穷水尽时依然坚守原则,而且会把这样的思想传承给自己的后人。

15.3:“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以一贯之。”

孔子不是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且死记硬背,而是他会用一个中心思想将所有知识贯穿起来,让所有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建立一种思想体系,以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

15.4:“由,知德者鲜矣。”孔子对子路说,了解德行修养的意义的人很少啊。孔子认为人生不能离开德行修养,要“据于德”,“德之不修”是他自己最关心的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 ”这句话是说,天下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四处奔波而乐此不疲。更多的人是追名逐利,真正有几个人是在乎德行的修养呢?

15.5:“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道家的“无为而治”是说不要刻意为之,而是先了解大势所趋,然后顺其自然,以求水到渠成。

孔子强调的是领导人端坐在面向南方的王位上,有修德与尽职的责任,知人善任,分层负责,而不是真正无所事事。“君君臣臣”就是“在其位,谋其道。”各尽所知,各尽所能,一切都有条不紊。

15.6:“言忠信,行笃敬。”这是子张问,怎样可以行得通,孔子给到他的座右铭。一个人真诚而守信,做事笃敬踏实而认真,自然到处都行得通。

15.7:“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鱼言行正直,是直来直往的人,这种人很容易受伤,一旦自己遇害了,就没有机会再为国为民服务了。蘧伯玉一天到晚想着都让自己变好,所以他比较灵活,可以出来做事,也可以安然地隐藏自己。国家有道、无道并非一个人可以改变,有时必须等待时机,恰到好处地处理好种种利害关系,真正懂得急流勇退,在“进取”与“归隐”之间拿捏好分寸,顺势而为是最有智慧的表现。

15.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知言而后方能知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言行一定要谨慎,对于不该交谈的人就不要多说。

15.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有志于成为仁者和行仁者,不会为了活命而背弃人生理想,却肯牺牲生命来成全人生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生命换得一个伟大的情操,照亮历史,“杀生成仁,舍生而取义!”这就是儒家的思想。

15.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帮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工人想要做好他的事,一定先要磨砺好他的器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贤良卓越之臣。要结交士人中努力行人的。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不同,不相为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择善,向善,行善是为正道。

15.11:“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要远离靡靡之音,要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

俗乐让人听了之后沉溺其中,不去想人生重大的事情,而听了雅乐之后,会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庄严,产生一种进取的力量。

交友要接近仁人志士,远离奸佞小人,以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15.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近忧才能无远虑。处理好眼前当下的事,才能有美好的未来。能预见未来发生的危险,为了避免它,当下应该选择一条正确的路。近忧和远虑都是智者所能掌控的,愚蠢之人总是将自己深陷困境之中,无论当下还是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感悟《卫灵公》篇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