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行程卡”,乐见“杨过”们不再遮遮掩掩!

昨晚,你保存“绿箭头”留作纪念了吗?

继“新十条”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之后,行程卡也结束了特殊使命正式退场。

12月12日,通信行程卡官方微信发布通知,将在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至此,诞生1034天的行程卡正式“下线”。绿色箭头、星号标识这些曾经出现的符号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健康码、行程码、核酸码、场所码等各种“码”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大数据管理工具,虽然在不同省市有不同的叫法,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社会民众对国家的权利让渡,在法律上属于临时性授权,即允许国家在危机状态下通过收集、追踪分析公民信息用于疫情防控。这些“码”可以说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随着通信行程卡特殊使命的结束,也就意味着“追阳溯阳”轨迹流调正式停止。这一重要决策为人员和物资的跨区域流动清除了障碍。随之而来的是全员核酸检测的停止。捅惯了喉咙的人们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不适之后,迅速掀起了核酸自助检测试剂盒的抢购热潮。一时间,各个生产厂家加班加点仍然供不应求。

这波抢购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囤积莲花清瘟等药品的现象,直观地反应了人们普遍对人员流动彻底放开之后的担忧。有人说“放得太快了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网红专家张文宏也公开表示,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大面积感染的高峰期。

当一些人还在战战兢兢焦虑得夜不能寐的时候,另一些先行抢购到核酸自助检测试剂盒的人们已纷纷在朋友圈晒起了“阳”——“先阳为敬”、“阳了,阳了”、“终于阳了”!在我看来,那些纷纷晒“阳”的人,晒的不是率先抢到试剂盒的优越感,而是“不过如此”的阳性体验感。

没错,今天的“阳”与三年前的“阳”确实有着天壤之别。那时候的“阳”在检测确认之前,普遍是通过拍肺部CT观察肺部是否有“磨玻璃状阴影”来判断。那时候阳性患者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而今天的阳性,有50%多的人在不做核酸检测时是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这才叫无症状。武汉疫情爆发初期领衔驻守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李兰娟院士最近也说了,这类无症状阳性感染者不算病人,也就是说这类“阳”不是病,无需进医院。

而今天的阳性,40%多人有轻微症状的人,大多是发烧38.5度左右,伴随着口干、咽痛,也有少数浑身酸痛。钟南山院士最近也明确阐释,这些阳性感染者都是上呼吸道感染,都没有感染并伤及肺部。因此,也有医学专家建议将今天的“阳”改称为“新冠病毒感染症”,而不应再称作“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

也正因为今天的阳性感染者伴随的症状不明显不严重,专家建议感染者在家待几天即可自动转阴,不必去医院,甚至不必喝药。当然,如果伴随有口干咽痛、浑身酸痛和轻微发烧症状,最好是对症喝药。

总之,我们要坦然面对今天纷纷涌现的“阳”群体,不必再像前两年“谈阳色变”。而前两年的阳性感染者们,或是因为在被强制隔离时有些像公安武警抓获敌特分子般,全副武装加专车押运,这阵仗不仅给阳性患者本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压力),也使其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同事熟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所以,两年前,尤其是最早那些新冠肺炎康复者,在偏激狭隘自媒体人的错误渲染之下,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挤压成了生不如死的被孤立者,也有新冠康复患者因此而陷入抑郁。所以,我认为,早期的“杨过、杨康”们真正的后遗症不在身体,而在心理。

随着今天“通信行程卡”的下线,标志着疫情防控从国家层面全面放开,阳性感染者集中爆发不可避免,阴性未感染者却面临着被“清零”的趋势。这才是中国式群体免疫真正到来的时刻。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这种“突然的全面放开”并不是在阳性感染者集中爆发面前的“国家躺平”。因为,当前传播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与最初传播的新冠病毒在毒性以及对人体的损伤力方面,有着天壤之别(有专家测算是下降了40倍)。我们今天的国家防疫政策,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当初的躺平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常青君在此特别提示广大自媒体人:不要再盲目传播渲染阳性感染者集中爆发时的“威胁论”,不要再误导并制造恐慌。让“杨过”们坦然面对“阳了,阳了”,不再遮遮掩掩。

在漫长的抗疫隧道里磕磕绊绊地走了三年,我们即将走出隧道,空气、阳光、自由自在的旅行,都在等待着我们。但在最后一程,我们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齐心协力,尊重科学、凝聚共识。最重要的是,我们抗疫三年,终以极低病死率走出疫情、回归正常生活,这才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最后的胜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行程卡”,乐见“杨过”们不再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