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突发心脏病”,中年之后,谁不在向死而生?

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小长假,天气晴好,可我过得不太好,心有余悸。

带着孩子们去滨江大道疯跑,收到一条微信,一个朋友的朋友突发心脏病去世了,39岁,仅仅39岁。

更让人唏嘘的是,他在两年前,离职了。名义上是为了创业,其实35岁之后,中年危机,遣散费是一种变相的劝退,卖了十几年的命,给笔钱走人,这已经是最大的体恤。

然后去年,他离婚了。长期创业,钱没有,人没有,神仙也不能再坚持,妻子带着孩子走了,他一直独居。

独居是老人们的恐惧,可39岁,没有病史,谁能未卜先知?

四天以后,才被人在家里发现,这天气。

我在一个饭局里见过他,不熟,连微信都没有加。我模模糊糊地记得他带着眼镜,有点胖,不太会讲话,只是大口喝酒,在人群中有点疏离。

朋友跑来告诉我这个消息,也是因为过于震惊,完全无法消化,只能把这个如此悲伤的噩耗分享出去,希望能得到点感同身受的支持。

她想到我是见过他的,就告诉了我,她赢了,成功地让我在阳光下,瑟瑟发抖的颤栗。

这消息,彻底击碎了我小心翼翼垒起来,假装的宁静,其实,人到中年,根本不用手推,本来就是哀鸿遍野,岌岌可危。

都说生死无常,尤其是听到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而且见过面,吃过饭的人,用这样的方式离世,那种恐慌完全无法遏制。

整个下午,无论我在做什么,都会忍不住地想起这件事,在32度的初夏,我后脖颈一个劲儿地发冷。

既然有生,那就有死,每个人都怕死怕到,不敢正视。我们总是自我麻痹着假设,死亡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事实上,每天我们都在和死亡擦身而过,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谁先来!

前两天,刚刚看到97岁的赌王何鸿燊,住在ICU,每日医药费高达86万元,据说这几年,赌王的医疗费总计超过1.7亿,原来钱真的可以是买命的。

用买回来的钟漏并歇的命,看着子孙各怀鬼胎,百花齐放地扩招,难道真的赛过神仙,逍遥自在么?

尽管都是第一次活,是不是每隔一段时间,也该想一想,到底为什么活着?是命,是利,是爱,是价值,还是需要做出无尽让步和付出的家庭和孩子?

我想起在很久之前,一部很老的片子,叫做——《相约星期二》。

这部片子,迄今为止,我只看过一次,却记忆深刻宛如昨天。

这是一部如此温情的电影,看的时候,宛如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地加热,等到明白的时候,为时晚矣,全是泪水,还有无法释怀的痛苦,对于死,也对于未来的恐惧。

距上次看这部片子,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二十出头,青春年少,人生大好的我;和四十几,中年臃肿,盘恒无力的我,看下来,真的不一样寒栗。

这篇文章,写给每一个如我一样,磕磕绊绊走过半生,九死一生地赢了些宝贝,心惊胆战地掖着,精疲力尽地护着,早就知道自己已经气悬一丝,却只能硬撑的中年人们。

人生宛如一个旅途,每个中年人都会有一段尴尬和无奈,走了太久,可路越来越窄,满目疮痍,反倒迷失了自己。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应该把什么握在手里,用十年证明了自己只是一个LOSER,是时候了,盘点一下,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下半场的开启。

《相约星期二》,一个如此普通的名字,影片由莫里教授的出场开始。

他是个乐天的老头,热爱美食,享受跳舞,乐观而可爱。

然而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却患上了渐冻症,一种无法抑制的疾病,将不久于人世。

讲真,生命的无常,有谁能预测到底自己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死?面对生死,我们只有无能为力。

这时电影的另一位主角——米奇出场了,他是莫里教授16年前教过的学生。

他是一名记者,人生永远都要跟着热点狂奔。他混乱的画面里他和女友打着电话,为了工作,他再次爽约。

米奇就是一个典型中年人,他手脚并用地终于在人生里拓展了一小块自己的事业,可代价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时间,他身不由己,没有力量,做出选择。

作为记者,米奇的工作之一,就是不停地看电视,寻找热点。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莫里教授病重的消息。

看到画面里的老人虚弱而年迈,震惊、后悔、愧疚的心情一下子涌上米奇的心,这是他十六年前,最敬重的教授,在他心中,他根本是一座可以顶住天的高山。

原来,死亡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米奇分外茫然,这是一种对生死的茫然。

结束工作后,米奇去找女友珍妮。珍妮已经疲惫了,米奇对她的忽略。她对这段感情,开始失望了。

他们一起吃晚餐,米奇说起毕业这些年,从来没有时间和之前的老师同学聚过,也不再有任何的交集。

忙碌是米奇生活的一种常态,他连基本的社交时间,都吝啬,不愿意付出。

他也说到莫里教授,对米奇来说,莫里是一个多么特别的老师。他是曾经改变他人生的人,他也是将要改变他人生的人。

在人生的传承中,有人总是你的明灯和导师。

莫里的病情,让米奇无法释怀。

即便在工作时,米奇也不断会想到莫里。他终于迈出了打破生活常态的第一步——看望莫里。

他到了莫里家门口,期待又胆怯。

他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毕业后和莫里教授保持联系,却又无比期待再次见到这位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良师。

再见老师,不是对米奇没有履行承诺的怪罪,而是多年未见的生疏。

“都16年没见了,难道你不拥抱我一下?”

二人相拥的镜头让我特别地感动,我想对于米奇这样一个工作忙碌的中年人来说,大概很久都没有认真地被拥抱过了。

莫里带着米奇来到家里吃饭,桌上考究精致的食物、莫里认真享受地闻着食物的味道,他对于生活,是一种怎样赤诚的热爱啊?这个世界,他不肯放弃!

即便生病、虚弱,面对死亡,莫里没有自暴自弃,他尽可能地将每一天活得美好而有价值。

饭后,二人坐在桌前,谈及死亡,莫里说“死亡只是使人伤心的事之一,不开心的活也属其中。”

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点亮了我心里无数个为工作忙碌的日夜。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譬如“钱赚得多不多?”“孩子成绩怎么样?”这些实质性、物质性的问题,却很少有人问过:“你过得开心吗?”,更有很少的人问过自己:“我过得开心么?”

把自己沉浸在种种不开心里,是不幸的,但有一种怨天尤人的容易,可把每一天都活得开心,却是难的,常常被我们忽视。

米奇不得不走了,但是他答应莫里教授会再来。

镜头在这里停顿了有四五秒,米奇望着莫里的房子,内心为自己的承诺打着鼓,他知道自己忙碌起来便没个空隙,怕自己再次食言,二人便永不再见。

回到生活,依旧忙碌而劳累,米奇为一个又一个的新闻稿件奔波,他依旧没有时间和女友好好吃个饭,聊会天,在他们的感情里,似乎只有一个又一个电话里的抱歉。

他随着人群奔跑,从一个热点到另一个热点,而内心的方向又是哪里?他不知道。

可珍妮无法忍受米奇每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从未好好花过时间陪伴自己,即便面对争吵,米奇也是“再等我一分钟”,想要赶完稿再聊二人的矛盾。

工作永远被排在珍妮前面,在珍妮的视角下,他们的爱情,她自己,都远不如稿子重要。

珍妮对这段感情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而此时的米奇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他渴望腾出时间来给自己思考。

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正在经历什么?

终于,他挣脱了现实的枷锁,不顾上司的反对,再次来到莫里的家中。

莫里的家中正在举办一场追思会,是的,由莫里本人主持的自己的葬礼 。

莫里的学生、朋友们正围绕着他欢快地为之“送别”。莫里为朋友们的爱而欢笑,为死亡的难过而哭泣。

一个人敢给自己办一场“活葬礼”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要多坦然?

在所有自己爱也是爱自己的人面前,莫里是如此不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朋友的爱与不舍。

或许在东方含蓄的话语体系里,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面对死亡、面对爱,我们往往选择逃避的姿态。

但学会坦荡地表达自己的爱、情感,难道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么?

即使是告别会,也有结束的时候,和朋友们一一亲吻、道别,莫里望向角落里的米奇,这是他们的第二个星期二。

米奇推着他在附近的街道闲逛。米奇已经开始有一点点的变化,星期二,他不再是那个为事业忙得晕头转向的工作狂。

他在笨拙地学习,学习,陪伴与表达爱。

米奇推着莫里来到了他曾经跳舞的地方,名为“自由舞动”。莫里是如此向往着自由地舞动,感受肢体带来的美好。

在莫里的生命里,追寻爱与价值是最最重要的事。

这一天以二人的拥抱结束,莫里仿佛一束光一点点照亮米奇心底迷茫困惑的阴暗角落。

他们约定,在每个周二相见,直至那一天。

再次回到自己的生活,等待米奇的,却是珍妮打来的分手电话。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被忽视,珍妮选择结束这段感情。

即使如此,米奇还是来不及思考或者解释,他再次狂奔,随着记者群去追热点新闻,可他在追赶中被绊倒了。

我想这是电影的一个转折点,趴在地下的米奇,任凭众人从他身上迈过去,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空白,他究竟在做什么?

每一个奔忙在人生道路上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我们追寻、拼搏,却很少思考生活的意义,我们或许成功,但也不知所措。

第三个星期二,米奇准时赴约,带去了莫里喜爱的美食。

米奇列了一个希望讨论的话题清单,计划每个星期二与莫里来探讨。

这就是米奇的变化,他从茫然而无所适从,改变到了直面自己人生中的迷茫与困惑,开始认真地花费时间为之思考。

米奇坦言,自己不那么会表达爱,面对死亡也时常恐惧。

他回忆起自己儿时关系很好的叔叔麦克,42岁便因病去世,像所有成熟的大人一样,米奇的生活在那之后依旧正常有序。

可没有人知晓,自从麦克走了以后,他放弃了自己最热爱的音乐。

当我们一点点长大、变成熟,便学会了伪装自己,可所有的伪装,从不会真正骗过我们自己,心底的悲伤与无措,也不会随之消失。

伴随着米奇的提问,莫里也回忆起了自己并不美好的童年。

在莫里儿时的记忆里,母亲的身体从未好过,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便离了世。而父亲是一个不懂得如何表达爱的人,因此他很少得到该有的关爱。

而继母的出现让一切阴暗的故事充满着温暖,继母尽可能地爱他、关心他,弥补了他儿时所缺失的爱。

继母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了莫里缺爱的童年,也让莫里意识到,在我们的一生中,爱是多么的重要。

莫里看着眼前这个面对爱与关怀无措的男人,尽可能地想要救赎他,教会他如何去爱,如何接受爱。

可现实世界的催促还是来了,上司对米奇的离开表示不满,二人不欢而散。

这天,两人最后的对话让米奇陷入深深的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和莫里不断的交谈中,米奇越来越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而活,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何在。

米奇意识到,珍妮是他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再次来到珍妮的工作地点,准备了求婚戒指,希望珍妮能够再给他一次机会。

可珍妮却没给他这最后一次机会,并不是一切错过了,都能轻易地失而复得,如果这样,人生未免太容易。

这个周二,米奇向莫里直言了自己感情上的困惑,一步步的坦开心扉,也让米奇离问题的答案越来越近。

看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坦诚的重要,尤其是对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成了自欺欺人的样子。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觉得父母还能陪伴我们很久,用工作繁忙的借口搪塞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的生疏;我们总是觉得人生还很长,用懒惰与拖延放纵自己还未完成的梦想。

可其实,生命很短,时间很有限。只有当我们对自己坦诚,才能迈向想要的生活。

米奇在思索过后,郑重地为珍妮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求婚戒指。

他勇敢地迈出了展露自己真心的一步,热切而紧张地期待着回应。

珍妮看过信后,并未直接给他回应,反倒和米奇一起去见了莫里,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让米奇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这里的画面宁静而美好,米奇的困惑也将慢慢拨开云雾见光明。

屋内洒满阳光的午后,珍妮为莫里唱着动听的歌谣,岁月静谧而美好。

一趟旅程,让两人的感情破镜重圆。米奇真心地体会着这来之不易的美好。

生活也随着米奇逐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明朗起来,他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工作,与爱情。

原来,每天都在被催稿的文字工作是他想要的,珍妮也是。

再见莫里,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一课,他和米奇一起回忆了他对父亲的愧疚,自己没能早些原谅父亲,只是一味地索取爱与关怀,这令他悔恨。

面对死亡让莫里明白生活的意义,也懂得原谅,或许即便到了七八十岁,我们依旧会在面对死亡时忽然成长。

无论人生到底有多忙碌,他们都雷打不动守候着他们的星期二。

这次相见,已是冬天,他们在谈论,究竟什么才是完美的一天。

莫里说,起床,吃一顿可口的早餐,去游游泳,再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邀请朋友们一同,去公园里散步,晚上和朋友去一家好吃的餐厅,最后和可爱的舞伴们一起跳舞。这就是完美的一天。

其实,莫里讲的,根本就是他人生中的每一天,原来,是他自己尽心努力,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每一天都活成了完美的样子,才能知道生活的价值,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真谛。

真正的完美,根本就是那些平淡无奇,却又触手可及的温暖,只要你伸手,它们一直在那里。

他们最后的一面,是道别。

莫里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山上的一棵树下,旁边有个湖,他说,这地方适合思考。

正是死亡的存在才逼迫我们去思考,到底为何而活。生命的有限让我们明白珍惜的价值。

米奇与珍妮相互依偎着走远,两人的背影甜蜜而美好。

在生死的命题面前,米奇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场对生命的告别教会了他,也教会了我,和这个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人,我们无法抹去对死亡的恐惧,唯一能够抗拒的,就是好好生活。

《相约星期二》其实是一本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可是任何伟大的情怀,根本不需要解释,每个人都会有共鸣。

看到莫里的离去,我忍不住痛哭,再想到那个仅仅见过一面的朋友,如果能称得上朋友的话,对他而言,最悲哀的不是突然离世,而是独自离世,没有爱的环绕。

人生在世,我们总可以假装得强大,即使伟岸如莫里,每天清晨,莫里想到自己即将死去,都会忍不住悲伤流泪。

在人生中,悲伤,还是死亡,都是让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可正如莫里所说的,当你学会了怎样面对死亡,你就学会了怎样活下去。

这辈子我都攒不够有赌王一样,每天86万续命的钱,可在我活着的时候,我却可以积攒爱,亲密,陪伴和幸福,这些都是在漫漫长路中,能够陪着我,无法被夺走的力量。

世界那么大,我们可以去游走四方,可以去赚很多钱,很多名望,很多成就,建功立业,全是辉煌。

可事实上,总是我能影响全世界,可我的心却是有量级的,能走进来的人,寥寥无几,这些走进我的心,在我生命中的人,是值得好好对待的,这也是对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我的家人,我的丈夫, 我的孩子和朋友,在有限的时间里,告诉他们我有多爱他们,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去过,因为死亡的存在,是让我们懂得生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快的时代,快到在让我们来不及去思考,商业社会最大化地魔幻了每个人的物欲,让我们以为物质才是高于一切的追求。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还可以说,少不经事,可人到中年,若还不立地反思,面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说,对得起?

真的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到底什么是自己可以不要的?

去珍惜,去爱,去好好享受活着的每一天,愿每个人离开的时候,都被爱环绕。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39岁,突发心脏病”,中年之后,谁不在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