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作文课

作文就是味道鲜美的鱼。吃鱼前必须要经过加工,吃的时候还得仔细嚼嚼有没有鱼刺,吃完后还得认真收拾一番,不然留着鱼腥味实在难受。

吃鱼不但要细,而且得精。写作文也一样。根据吃鱼的方式大体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类:一是写作没有经过加工的,写出来没有味道;二是写作加工了,但没有精髓,这也没什么看头;三是经过加工,而且精髓很明确,但没有仔细再回去通读一番,这也会给作文造成一堆疑难杂症;还有一种是不喜欢"吃鱼"的,对作文敬而远之,连门都不舍得进。

学生们怕作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老师们也害怕遇到各种模棱两可的作文,每本差不多,没什么改头。既然是怕出现相似的作文,那教作文课时到底要不要读读范文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当然得要出示范文了。

今天我也上了一节作文课,“一件让人__的事”。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这类作文简直信手拈来,随便挥洒一下,几分钟的功夫一篇文章就呈现眼前。学生们却不同,有学生会说:“老师,我也没事可写啊?”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圈,中间写了个“事”。接着问:“谁最聪明呢?说说生活中事怎么搭配?”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伤心的、快乐的、激动的、后悔的、难忘的、感动的……”这就是写作中的审题,审好题是不离题的基本。

“那让你感动,后悔的事是什么呢?”我又问。

“让我后悔的事是昨天我弄坏了班里的班牌。”学生简简单单地说了这句。

我又问:“你能说说弄坏前你拿着班牌干什么呢?”

“我拿着班牌夹到腿上,让小米同学跳,看他能不能从脚里接住。”小李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颤抖。

不用害怕,老师这节课不是来批评大家的,而是教会大家写作文,把作文这条鱼吃好。那你说说你弄烂后自己的心情,还有旁边的人又是怎样的呢?你认识到错误后怎样做了?经过进一步的指导,小李越说越具体,班上的同学也帮他梳理得很清楚。这是写作的精髓,也是吃鱼的第二步,把故事性紧密的联系起来。

如何做到吃鱼的第三步呢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篇范文“雨中的感动”。学生读完后,大家纷纷举手说故事内容,把故事性说得很强烈,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但仅仅会说是不够的,还要说出小作者如何去描写,学会写作的表现手法。当一问到作者是如何写的,班上一片安静,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时候的我,让他们通读了一两遍,再细细品味了作者的描写手法,学生们点点头,恍然大悟似的。

接着要写了,有同学却又举手问:“老师,老师,有什么事可以写呢?”这类学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四类,你完完全全讲清楚思路了,他还没开始入门。怎么办呢?于是我给他们“制造”了点事。

我打了两杯满满的水,放在讲台上,这时学生满脸疑惑地看着我,也有学生在问,老师在干嘛?接着我叫一个学生水平端着这两杯水,走一圈,走的过程中水不能滴漏,然后叫一旁的学生观察。这个学生走完了,我趁热打铁问观察的学生:“你观察到他是怎么走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学生听完我的问话,都举手做答,“老师,他走时候,像猫儿走路,轻轻的,蹑手蹑脚的”,“老师,他双手都在抖,腿也在抖,怕水掉出来”……接着再叫端水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之后连续叫了几个学生,他们也分享了自己内心感受:要想端好水就必须小心翼翼地,踏踏实实地走。

最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想要把水端平,不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吗?学习不也是这样吗?这一件简单的事,这一个简单的游戏,却能使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学生们似乎听懂了我说的话,原来作文是那么简单,一件事,只要把整个过程写好,再好好的修改,再写写自己的体会,就可以成为一篇好的作文了。

只要了解作文的精髓,一定能品尝到鱼的鲜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一次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