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艾灸和马老桩功

先说三个关于晒太阳的事。

故事一:相传宋国时,一位乡野老叟穷得只能靠粗麻之衣过冬。太阳出来了,他便到屋外晒太阳以御寒冷,暖洋洋的日光使他感到非常暖和、舒服,竟不知道天底下还有豪宅大厦、棉衣暖袍以及鸡鸭鱼肉之类的好东西。于是,他就对老伴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这就是《列子·杨朱》篇中“野老献曝”故事。

故事二:诗人白居易在《负冬日》写道:“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切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倶。”诗中的“负暄”就是指晒太阳,即背对太阳晒晒。

故事三:清代慈山居士的《长寿秘决》:“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遍体和扬。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也肯定了晒太阳的益处。

江苏如皋市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他们长寿的秘诀很多,尤其喜爱通过晒太阳来预防疾病。晒太阳的重点是晒背,让充足的阳气赶走盘踞在背部的阴气。

后背为阳,太阳晒背能补充阳气,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

马老站桩中膝曲而伸,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也是在站桩中强化阳面大筋。

事实上,一个人经常不见阳光,会显得神疲力乏、面色苍白,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为特征的精神抑郁症。

知道太阳的好,也看到过相关的文章,尝试过背晒太阳站桩,站着晒着,后背热了出汗,心里不舒服就不想晒了,

故对站桩晒背也就没有过多的深入。

学习艾灸,发现天晴艾灸效果好,有一天突然想到,小小的艾条有这么好的效果,那太阳的效果就更不得了,脑袋开窍了,伴随着观念转变,太阳的热也变得不热了。

阳台无风,落地玻璃透光好,冬日的太阳暖融融的,晒在后背舒服极了,慢慢体会到热往下肢走脚暖暖的、往膀子上走手热热的,热从后背向整个身体传导。

有一天晒着站着脊柱发热,明显感到寒从膝关节排,热从皮肤表面到深层,阳气入骨了。

继续晒,又体验到后背热前面冷,寒被赶到阴面。

有时感觉心中有团火,从一式换成二式,几分钟就能降心火,。

热与冷形成的反差,感觉整个胸部象一块大冰块,难怪站二式时,两手排寒就似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

晒背时间也从30分钟到60分钟,再到90分钟。

天热了太阳也厉害,晒的时间长受不了,随着身体排寒气减少,身体不愿意晒了。

太阳是天火,艾灸是天火降人间,太阳是天灸。

扶阳灸有开穴之说,缓慢移动艾条,暖暖的穴位门自会打开,热量循穴进入身体,否则就成了正宗的烤肉。

人体有五个连接外界的接口——百会涌泉劳宫,如果想接口吸收外界能量,开穴是第一步。

推而猜想,全身热是不是接受外界能量的必要条件,站桩的保暖非常关键,而手脚头又是重点又容易大意。

人体的生病一是阳不足二是阴阳不平衡。

张钊汉的原始点把人体疾病原因归于寒,中医说阴虚火旺,上热下寒,热都是假象,实质是能量不平衡,道路堵塞造成资源分布不均匀。

原始点热敷红豆袋补充热源,但打压艾灸与事实不符,艾灸循经传导疏通经络,红豆袋就自愧不如,几个月艾灸实践,使得对红豆袋与艾条有了自己的认识,物各有所长和所短,用其长避其短。

从马老站桩身形的思考,应用于艾灸,使得艾灸取穴思路变得非常清晰,督脉任脉、膀胱经和肾经,这三条经络通畅是关键。

用艾绒灸专业知识要求高,艾条灸可以立即上手,并且艾条热量大,传导点、线、面都是艾绒所无法比,通刚不痛,痛刚不通,艾条灸立足整条经络畅通的基础上,强化单个穴位的功能效果会更好,也克服艾绒灸无法灸的穴位如百会、委中。

马老桩功源于传统,表面看是直立与曲膝之分,实质有本质不同,一个直立使得阳面大筋得到强化,符合医学道理,再者涌泉涵穴,经络畅通补肾气。

太阳、艾灸、站桩三者的共性都是补阳气,国人的体质特征是上焦热中焦堵下焦寒。

要想身体好,站桩少不了,要想恢复快,艾灸太阳帮你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阳、艾灸和马老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