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思维的世界,可无拘无束、肆意遨游。如欲寄情于文字,需静乎于外,动乎于内,修剪枝茂,心神如一。记录是最好的反思,省察克治,何不从记录开始。

聊聊“慎独”。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古之所谓君子,越是在旁无他人的情境下,越是要保持举止谨慎、内心戒惧,不正当的欲念或不得体的举止往往是通过细微之处或不经意之间流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人前人后,始终如一。“慎独”二字在古人眼中,应是做人做事较高的一种境界。

前些时间读起阳明心学,颇有心得,对“慎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我浅见,慎独者,须擅长与自己相处,须格物以正其心,如此才能配得上“君子”二字。

独处在于心静,所谓“静坐息思虑”。独处之初可能心猿意马,所思所虑多为“人欲”,时间长久之后,也需避免悬空静守,需格物正心、省察克治。不知独处,焉知格物?

慎独的核心应为格物。《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与诚意、正心本为一体,无需分割开来,也不存在先后顺序之说。格物意为格心中之物,祛除杂念,克制私欲,无事时将好色、好名等私欲搜寻出来,逐一克制,才算真实用功,诚其意、正其心。

记得初中上历史课时,历史书中所描绘的宋明理学被定义为反面思想,其核心理念“存天理、去人欲”,更是遭到后世的口诛笔伐,称之禁锢思想。现在想来,确实是后世对此理念的误读。“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程朱理学的重要理念,也是陆王心学所追求的内心圣境,遵循自然规则、道德规范和伦理法则,祛除身上不合理的欲望,既是慎独者必经修心之路,也是古今中外雅士风流所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

冯明超

2019年3月1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