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

阅读分享系列二:《非暴力沟通》2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上学期间,会经常被扒下裤子,还被嘲笑长得丑。这小孩长大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你可能会说这个小孩的性格会变得胆小、懦弱、自卑。长大后可能一事无成,或有心理阴影。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颠覆了你的认知。他是犹太人,后来移民美国,小生活在美国的底特律,一个很乱的城市,他从小受尽了欺凌,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被霸凌、排斥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学习,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心理学的博士,受无数人敬仰。

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作者也常常思考,人性应该是本善的,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用语言进行相互伤害呢?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并坚信自己能改变一切,改变自己,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世界。

马歇尔博士研读了心理学,可是他发现他学的心理学知识,仍然不能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韩国,及中国,结合东方的传统文化,融汇贯通创作了这本《非暴力沟通》,本书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对人类沟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万物皆有裂痕,因为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那裂痕,有时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就如作者,被排斥,欺负,就是人生成长中的一道裂痕,他不沉迷在痛苦中迷失自己,而是去努力上进,跨过这道坎,成就自己。

人无完人。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他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

人只要不盯住不好的地方看,发挥长处,就能过得一天比一开好。

除了作者的成功逆袭,值得我们借鉴外,本书还有很多实用的观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我在《非暴力沟通》QAS笔记中,已分享过非暴力沟通的概念,这里就不赘述了。

今天主要分享非暴力沟通适用什么人群?

非暴力沟通适用所有地球人的沟通,大到国与国之间领导人的谈判,小到亲子之间沟通,只要需要沟通的所有场合都适合。

得到启示:1.对于校园霸凌一词的理解,老师提到作者上学期间,会经常被扒下裤子,还嘲笑作者,这个事是霸凌,我们上小学时经常会被男同学扒下裤子或掀开裙子,投诉老师无果,最后所有女同学上学期间,都不敢穿裙子和橡皮筋的裤子。

这属于被校园霸凌不自知,也不懂反抗。这就是性教育缺失。

2. 全世界有非常多的“非暴力沟通”中心,“非暴力沟通”广泛应用于调解中,像是巴以纠纷的调解,南北朝鲜的冲突,以及非洲部落的冲突,“非暴力沟通”被教育界评定为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用书。

老师说,这机构职能相当于咱们居委会(加深理解),“非暴力沟通”中心专门解决各种沟通障碍。

3.书的启发点来自于东方,特别是中国,会引导国人阅读完这本书后,寻根问源阅读咱们老祖宗的文化。

白岩松老师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他的儿子小时候非常喜欢阅读金庸的小说,读完金庸所有的小说 ,进而对历史产生兴趣,大量阅读历史,研究历史,大学读的就是历史,再然后对蒙古文化产生兴趣,回到故乡海拉尔去寻根问源,研究蒙古文化。

在日常说话时,要多说我看到······(观察,要客观陈述事实)。

少说我觉得······(主观评价,有评判的意思,对方会反驳)。

举个例子:我是在单位前台工作的,部门领导或同事进门总喜欢问:某某到了没?

这时我应答:我没注意,暂时没看到他(她)。

而不是下意识的回答:不知道或没到。

看到描述的是客观事实,而觉得是主观评判,希望我们在生活中,少用“我觉得”作为说话的开头,慢慢地开始转变,试着用“我看到”。

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和谐,快乐。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沟通方法,也请你在留言区分享。

用生命影响生命,分享也一种快乐。

看别人的分享,可从对方身上获取有用的能量,慢慢地,自己也分享,可以把自己有用的知识变成影响他人的人。

期待下次再与你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