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心理学——更好的看清自己
1、“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通过巴纳姆效应,我们可以发现:人贵有自知之明,唯有自知才能认清自身的长短,从而扬长避短,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好地赢得一席之地。
2、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3、重叠效应:“熟视”容易“无睹”。识记两种相似的事物,很容易将其混淆,甚至会将二者遗忘。
4、 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自信地犯错”。
5、三分之一效应: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三分之一效应”属于决策、选择中的心理偏差,指人生在世经常会面临二选一或多选一的情况,特别是多选一,难度更大且易使选择者陷入迷茫的状态中。
6、 手表定律:更多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手表定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P.撒盖提出来的,也有人将其称为“矛盾定律”。其主要观点是:只有一块手表时,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但如果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则很难说出准确的时间。
7、反映法则:外在世界反映你的内在真实
“反映法则”也称为“猩猩实验”,旨在说明外在世界中的信息能够反映出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其主要观点为:人们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所以人们可以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中认识真实的自我。
8、韦奇定律:你很容易被别人左右
即使你很有主见,可如果有十个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很难做到不动摇。这就是韦奇定律,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
9、非理性定律:人其实都是感情型动物
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非理性定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感情型动物,当我们去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个人的喜爱、厌恶、是非观念往往决定了我们的态度。
10、过度理由效应:少一点理所当然的猜想。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习惯于为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寻找一个充足的理由,而在寻找理由的过程中,往往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当这个外在原因能够合理解释行为的时候,人们一般就不再深究更深层次的原因了。
11、皮尔斯定理: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
1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二、社交心理学——让你更好的与人交往
1、首因效应,又称作“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初次印象。
2、近因效应:最近的印象很重要。
3、约哈里窗户理论:恰如其分地暴露自己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展示自己的长处,隐蔽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有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向对方暴露自己的短处,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4、自我暴露理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隔阂和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这层隔阂,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相处便更加融洽、和谐。
5、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至少是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低,往往会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焦点效应”反映的实际上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心理需求,一种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
6、 沟通位差效应: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沟通
“沟通位差效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得出的重要成果。调查者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平行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
7、改宗效应:好好先生做不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通过研究发现,当一个观点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能用这个观点使得一个“反对者”改变其原有意见而和他的观点一致,那么他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一个从始至终的同意者。
显然,人们通过和某人辩论、使某人改变观点,而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和有成就的。这一发现被称为“改宗效应”。
那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之所以会被人瞧不起,是因为他们不能给别人一种挑战后的成就感;而不少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有独立想法的人,最终总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以及由衷的喜爱。
9、 多看效应: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10、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婚姻是要考虑双方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距离太近,原来的吸引力。
11、刺猬法则:也称作“距离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能保留彼此之间的美好印象,又能避免因为走得太近而带来伤害。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将社交区域分别划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12、犯错误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近似于完美无缺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不太讨人喜欢;相反那些虽然很优秀,却偶尔犯小错误的人深受人们的青睐。
三、生活心理学——从容生活
1、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
2、雪中送炭定律:远远胜过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定律,是指人们会对在自己处境危难时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的一种心理,这种心怀感激会让人印象深刻。
3、瓦伦达效应: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
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并将其总结为:任何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专注于该事情的本身,不要考虑与该事情无关或者相关的其他事情。
4、蔡戈尼效应:掌控自我,享受平衡生活的乐趣 “蔡戈尼效应”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家蔡戈尼命名的,该效应主要说明人们容易走入极端,过分地强迫自己,试图一气呵成地完成未完成的工作,后被人们总结为:人们天生具有办事有始有终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欲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内心便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驱使其忽略其他的事情来继续该项工作,直到欲完成的动机得到满足。
5、踢猫效应:别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6、习惯效应:习惯是一种惊人的力量 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重复它,它就会变成习惯,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7、自己人效应:自己人,一切好商量
人们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而将对方引为“自己人”,从而建立起亲切友好的关系。这时,如果其中一方向对方宣传某种观点,提出某些要求,另一方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便是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
8、异性相吸定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在精神上互悦,智力上互偿,气质上互补,事业上互助,异性效应总能让你事半功倍,感觉生活轻松愉快。
这种效应的对象既非特指夫妻,也不是指如开会、问路以及公事等普通的男女接触,而是指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为加深了解而有比较多的接触与交流的异性。
9、自我参照效应:人们都会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自我参照效应”在生活中也会带来一些对我们不利的影响,每当别人介绍一种病症的时候,总免不了会先想到自己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征兆,如果恰巧有两三点看似符合,就开始惊慌,怀疑自己是否已经病入膏肓,其实自己一点儿事也没有。
10、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必去做.
11、蝴蝶效应:不可忽视的连锁反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四、职场心理学——快速提升
1、自我批评定律:道歉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原谅
2、避雷针效应:能疏善导,化解职场矛盾
蘑菇定律:职场新人要学会低调处事 蘑菇定律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3、竞争优势效应: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4、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领导更加了解“毛毛虫效应”的可怕性,他们更了解在从众这方面,人比毛毛虫和旅鼠都好不到哪里去。
5、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知道你
6、螃蟹效应:共同进退,才是发展之道
螃蟹效应反映的是一种“灰色心理”,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灰色心理活生生地存在于生活中。在公司内部,由于有人目光短浅,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相互内斗,进而整个团队便会逐渐丧失前进的动力。
7、共生效应:学会借助别人的大脑
8、缄默效应:犯了错,沉默就是错上加错
9、链状效应:在办公室,想叹气的时候就微笑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称为链状效应,是指事物的相互影响作用。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可能出现的部分行为相似的情况,这也是链状效应的投影。
10、链状效应,是指事物的相互影响作用。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可能出现的部分行为相似的情况,这也是链状效应的投影。
11、拆屋效应:不要拒绝看起来很难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