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学会说话有点口吃,担心以后改不了?这几点要注意好

在儿子嘟嘟语言快速发展的2岁半,家里人发现嘟嘟突然有点口吃了。

“妈妈,我......我......我......想吃......火......火......腿肠。”

“妈妈,外......外......外婆去哪......哪里了?”

看到平时说话好好的儿子一下变成了“小结巴”,妈妈着急了,于是大声说道:“别着急,慢慢说,来!再跟妈妈好好说一遍!”

嘟嘟根本不知道结巴意味着什么,看到妈妈着急又好像“凶巴巴”的样子,就更“口吃”了,结果,到嘴边的简单几句话,怎么也说不出来,小脸还憋得通红。

幼儿教育专家说:“一般来讲,孩子在两岁左右时,词汇量只有200左右。尽管他的语言能力在迅速发展,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仍处在流畅表达的初期,想说的话并不能很容易地被完全表达出来,因为他并不能迅速选择与他的想法相匹配的词汇。”

另外,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他们希望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而此时,孩子的语言储备量往往跟不上他们的思想速度。

换句话说:孩子的嘴巴跟不上他的脑子,于是以“结巴”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孩子比较兴奋,又急于表达自己时,更会出现“口吃”的现象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别忘记了,2-3岁的孩子,除了是语言高速发展时期,还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嘟嘟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只要和爸爸在一起呆的时间久了,儿子的“口吃”现象会更严重,但是一旦离开爸爸,比如有段时间跟着外婆回老家玩耍了1个星期,妈妈就发现嘟嘟基本没有“口吃”的情况。

不仅吐词清楚,还说话流利,即使偶尔的不连贯,完全是正常2岁孩子该有的状态,家人几乎都要忘记他曾经“结巴”过。

原来,爸爸说话会口吃,特别是在书房跟别人通电话时,不听不知道,口吃到令人发指,儿子又很喜欢听大人讲电话,即使是妈妈陪着嘟嘟在另外一个房间玩,儿子也不经意地听到,并模仿去了,因为孩子并没有意识到“口吃”是一个问题,他只觉得好玩。

在《捕捉0-6岁儿童敏感期》一书中也指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出现的“口吃”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口吃。随着他们的成长,当他掌握的词汇量足以支撑他想表达的想法和认识时,“口吃”的现象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孩子的口吃是他在成长过程中语言敏感期的正常表现,是其语言与思维的暂时脱节的合理范围。

所以,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

01 适当远离有成人“口吃”的环境

就像上文中的例子,嘟嘟妈妈及时观察到了因为爸爸的口吃,导致儿子的模仿。所以,当孩子突然出现“口吃”的现象时,可以先筛查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或其他经常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口吃”的大人影响。

如果有,就想办法提醒家人注意或者直接让孩子少跟口吃的家人接触,避免孩子模仿成习惯,成为真正的“口吃”,到时候再纠正就没那么容易了。

02 一定不要马上斥责、讥笑孩子

当家长面对孩子暂时的“口吃”时,千万不要嘲笑、斥责孩子,更不能打骂。就像文初的嘟嘟妈妈,由于着急,第一时间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凶巴巴的样子吓坏了儿子,他就更表达不出来了。

即使是本能地要求孩子“好好说,别磕巴”也是不可取的,父母的着急情绪孩子都能感知到,父母的焦虑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产生更强的压力感和紧张,甚至胆怯,加剧孩子的“口吃”程度,或者不敢说话,就得不偿失了。

03 温柔耐心地鼓励孩子“慢慢说”

当孩子说话“结巴”时,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关注点更多放在孩子“慢慢说话”上,而不是“话说得怎样”上,要温柔且耐心地鼓励。

同时,父母也可以孩子把他想说的、没说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让孩子确认爸爸妈妈有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并让孩子跟着父母重复说这句话。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在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

04 学会等待孩子的表述

短视频中,一位宝爸分享自己带娃的经历时说:“我女儿说话磕巴时,如果我不明白她想说什么,我会一句话也不说,微笑耐心等待,直到她经过多次‘口吃’,终于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后,我会蹲下来,看着女儿的眼睛,认真、慢慢再重复一次她刚刚说的话,然后再让她自己慢慢说一遍。有时候,女儿不会表达或者表述不正确时,我就会适时纠正,告诉她正确的词汇,让她再重复一次。”

如此循环往复,经过多次刻意悬念之后,这位宝爸的女儿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口吃”问题,心理上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而且词汇量增加了许多。

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又睿智的父亲。他知道等待女儿,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父母来学习。父母摆正心态,不急不躁,要有“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在这种心态下,你就会不经意间发现,孩子的“口吃”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05 放低对孩子的期望

在孩子暂时“口吃”的特殊时期,父母还应注意放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不能因为“口吃”就强行要求孩子马上改正,送到特殊学校训练或者背顺口溜等。

可以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陪孩子一起朗诵诗歌、童谣,即使孩子一时说不上来,你的一个微笑、鼓励的眼神、安慰的话语,都能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06 对孩子持续的口吃现象不能掉以轻心

一般来说,孩子语言敏感时期的“口吃”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但是,凡事都不能太过于绝对化。

如果孩子的“口吃”现象因为某些其他因素而持续时间较长,成为了真正的“口吃”,父母是不能放任不管的。专业的问题还需咨询专业人士,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诊疗,弄清楚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原因。不要因为掉以轻心而耽误治疗,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

结语

口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恐惧。真正的口吃不是器官的功能性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大多数2-3岁孩子的口吃现象,是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与思维的合理脱节,即“我的嘴巴还跟不上我的脑子”。所以,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和焦虑,做到以上几点,就可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语言的特殊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刚学会说话有点口吃,担心以后改不了?这几点要注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