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札记——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习作要求——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习作要求与语文园地修改符号的学习进行整合)

2020.10.9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年我觉得自己的进度相当慢,根本不如一、二年级时的状态。我也常常对自己说,教育是门慢艺术,我在慢慢地找方向,我不能急,我要急了,学生怎么办……

寻找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针对每课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师生双赢——教得轻松,学得快乐,争取达到“一箭双雕”的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觉得我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对这篇童话故事的解读,我没有一一解读,我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以五次擦燃火柴为重点,以表格辅助去理解火柴的小女孩儿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从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我最大的追求就是我的引导于学生而言是“润物细无声”,于老师而言是“如沐春风”)

五次擦燃火柴
对本班学生而言这种表格式的学习方式减轻了他们的的学习压力,并且第一次的分析就为后面奠定了基础,给予了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模板),让学生潜意识抓住了重点。这里我采用了半扶半放式的方法,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接下来的内容依据表格合作学习找出相应的语句,教师指正共同完成表格加以巩固内容。
本课教学目标序列:
1.能认识9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以及表达的愿望。
3.(难点)能和同学印象交流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第一和第二个目标完成得很顺利,而第三个目标对学生而言有难度。
我是这样加以引导的:
再次回顾五次擦燃火柴的过程,当学生明确5次看到的内容全部是小女孩产生的幻想,也就是作者安徒生编写童话的时候发挥的丰富的想象。再进一步关心小女孩儿的命运和遭遇,再三部分里面选择一部分表达。
第一部分里可以抓住外貌展开交流。
第二部分抓住5次擦燃火柴的过程,选择其中一次谈谈感受。
第三部分抓住小女孩被冻死街头的结局谈感受,从小女孩或者路人的角度出发皆可。

交流部分有几位同学表现很优秀,让我觉得这部分是对本课的复习回顾而不是预习。


2020.10.10学习《9*那一定会很好》

在课前准备这一节课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感受:我觉得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标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感觉很牵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让我心里很难受,就是那种自己有严重强迫症还强迫别人的愧疚感。故而我就反复读文本,努力打破这种心理障碍,在反复的读中这种想法减缓了,我渐渐觉得“那一定会很好,其实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任何一种经历都认为是最自然的。套用文案就是“每一种遇见(经历)都会教会你一些东西”。不为任何一段即将到来的命运和经历患得患失。

亦能理解为主人公“一粒种子”对自己的每一种选择(愿望)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但事实在课堂中今天是本学期师生配合状态最好的一次!甚喜!

本课教学目标排序:

1.认识8个生字。

2.(难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这个过程中,边读边关注主人公在每一段经历中的愿望及如何实现了愿望。

课堂实际进展状况:

课堂伊始,对于本课的学习提示,我们进行了解读。我怕学生对“历程”难以理解,故而以“毛毛虫→蝴蝶”为引子,让学生理解“种子→木地板”的历程,读懂问题,再进行读课文。

整个课文理解以圈画每个演变历程的关键字和心理描写语言为主,用愿望和愿望的实现一步步进行教学,边学边标注序号(感受历程)。其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给“那一定会很好”标序号,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是这句内心独白撑起了文章,在一次次推进中升华情感。

课堂小结我以心灵鸡汤画句号。我要求孩子们每天早上起床对着镜子微笑一次,我每天问一次:“孩子们,你们今天好吗?”回答是“老师,我今天很好,我向来都很好!”(这句话是我上大学高原老师告诉我们的,不知为何,对这句话越来越钟情)

2020.10.12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本课教学目标序列:

1.认识“咱、偷”等10个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难读懂的词语:“作声”“蹭来蹭去”。(课标明确提出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借助红头的旅行路线,讲故事。(课标明确提出能复述事件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角色朗读,感受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读出他们的语气,体会“它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且能够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在备课的时候,个人觉得这一课的内容比较细致,内容较多,所以首先设计了本课的上课流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完成填空。
二、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学习1-7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四、(重点部分:贯穿课后一二三题)默读8-17段,小组合作,师生配合学习“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圈关键词、分角色朗读,感受对话心情,读出他们的语气,体会“他们是要好的朋友”并且找出相关语句。
1.用铅笔圈画出关键词并且标上序号,无形中成为一条路线,降低学习难度。最后将序号对应的词用箭头连接起来即可。
2.理解难懂的词语:“作声”“蹭来蹭去”。
我们要学会运用我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课是在生活经验以及动作演示的基础上理解这两个词语。
3.教师关键词,与学生之前画出的进行比对并且并且板书。
4.用简笔画来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根据关键词画出旅行路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5.(课后第三题)借助路线图讲故事。(个人疑问:个部分就放在这里,还是放到课堂小结这一部分更合适,我的设计意图就是在关键词和简笔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讲故事——讲清主要内容、路线、故事结局、红头和青头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能把故事讲清楚,讲细致,讲完整。)
以上部分的学习,红头由女孩子扮演,青头由男孩子扮演,分角色朗读。
6.(课后二、三题)聚焦对话,感悟真挚的友情。
①默读8-1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个人的疑问是,把这一点放到第一次读的过程就圈画画还是放在这里更合适。)
②他引导他们对话时的心情,圈画表示它们表情,动作的词。
③带入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这一次,红头由男孩子扮演,青头由女孩子扮演,分角色朗读。
④感受友谊,从哪里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圈画语句。

课堂进程如环节所示。

课堂反思:个人最深的感受就是只有我认真备课,不管课堂容量有多大,内容有多细致,我都能有条不紊,以快速、流畅的步骤开展课堂。至少自己觉得“不心虚”。

本节课的氛围:在打喷嚏那一块儿,我让他们感受青头比较机智的一面,并且给他撕了个小纸条,在几个孩子耳朵和鼻孔里面这样转动一下,让他们感受蹭来蹭去的意思啊,同时让他们感受最后故事的这个结局来的是有多自然,理解青头在里面蹭来蹭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牛痒痒,“打喷嚏”喷出红头。

本节课以两幅图画句号。


本课的第二次路线由学生完成,加深理解


勉励自己:好好练字!

2020.10.14学习《11*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排序: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感受蚂蚁队长心理的变化过程。

3.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生字。

1.紧扣课题,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教师强调要做到默读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带着“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

学生先用铅笔将关键词句用直线画出,教师再引导梳理。


2.再次读关键段落,感受蚂蚁队长心理的变化。(边找边标出序号,感受前后的变化。)

3.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亮点一:评价蚂蚁队长。

学生说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以德服人。28号同学说出这个答案,让我心里面特别欣慰,因为他平时表现不怎么积极的,今天自告奋勇举起小手发言,我们大家用掌声鼓励他继续加油。

除此之外他还一视同仁,照顾弱小的同伴,这些都让我们喜欢他。

亮点二就是: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蚂蚁队长的语气读的特别到位,尤其是第10段和第11自然段。

课堂随想随实现:爱学习11自然段和12自然段之前我突然想到让学生先来猜一猜蚂蚁队长会怎么处理那个掉下来的奶酪渣,“居然”有同学说:我原以为蚂蚁队长会偷偷的吃掉这块奶酪。我觉得在这里我们就为下一个单元的猜想与预测埋下了种子。
我在课堂上随机想起来的我,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对是错,但我就是这么给落实了。其实学生也就是结合阅读经验,并且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的,是有依据的:都说从他前面的段落里面都显示出蚂蚁队长有想吃这一块奶酪的倾向,尤其是支开同伴的那一部分的描写。(8、10段)但笔锋一转,蚂蚁队长又喊了“原路返回”的口号(11段),让故事有了新的结局。这设计一后面的预测学习也是不矛盾的,因为预测里提到说预测的内容有的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有的不一样。

反思:这节课的初始学生都基本上不出声,后面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批评了他们,才使得后面的课堂进程很顺利。虽然说我们顺利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但我觉得我转变这种课堂氛围的方式是不对的,我不应该不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札记——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