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分享——晚安,月亮】每个宝宝每个妈妈都应该读的睡前绘本,解析孩子睡前心理,给孩子安全感

【睡前故事、安全感】

        ⭐超级有名、畅销,韵律迷人、色彩大胆、柔和诗意、安静入睡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睡前图画书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本世纪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书籍之一」

      ⭐很多细节等你发现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文   [美]克雷门·赫德/图    阿甲/译

【内容】

        一只小兔子晚上要睡觉了,它跟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告别,祝它们“晚安”,其中包括月亮。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人会笑话小兔子“傻里傻气”,居然跟画上的母牛,桌上的梳子告别,你只会被天真的童心感动,与小兔子一起在一声又一声的“晚安”中,渐渐平复你的心,沉淀你的感情。世界原本就是这么单纯,是我们自己的心乱了,浮躁了,才不会相信月亮也会晚安。

       在这部深受一代代读者喜爱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安静诗意的文字,与柔和平静、催人欲睡的画面,共同创造了一部完美的睡前故事书。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获得了无数大小读者的喜爱,荣誉等身,经久不衰。自1947年出版至今,不同译本已发行超过2000万册。

     《晚安,月亮》这部完美的儿童睡前故事书,是一个正准备睡觉或想拖延睡觉时间的小兔子道出的晚安祝福的小诗。他对看到和听到的每一样东西说晚安,包括“轻声说‘嘘’的老太太。” 克雷门.赫德的插图简单而令人印象深刻,小幅黑白墨水画和小兔子房间色彩明亮的大幅满版彩色画面交替出现。

       从画面中找出提到的各种物品,是一个很好的睡前活动——那个老是出现的小老鼠尤为好玩。小兔子晚安诗的最后,故事安静到只剩下“嘘”,夜晚降临,画面转暗。翻到最后一页,小孩子肯定是微笑着昏昏欲睡,不住地打哈欠。——《出版者周刊》

评论

       ⭐《晚安,月亮》如今在世界上已经超级有名、超级畅销了,研究这本书的论文和书籍也已相当丰富了,人们津津乐道它迷人的韵律,感叹画面中大胆的色彩,图画中的细节也被极其细致地挖掘出来……凡此种种,为这本图画书更增添了一层诱人的神秘色彩——阿甲。

       ⭐自1947年问世以来,有上千万的孩子都是在玛格丽特·怀兹·布朗那温柔的晚安的声音中睡着的。所以说,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睡前图画书。——彭懿

       ⭐有些东西越新越好,有些则是越陈越香。图画书很多,却只有耐读耐看的可以经得起岁月的筛选而存留下来。—译者黄遒毓 

       ⭐一个小兔子在他那洒满月光的房间,向每一个熟悉的东西道晚安。富有韵律,令人安静的文字,与温暖、同样令人安静的画面,一起使得这部备受喜爱的经典成了一个理想的睡前故事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个18个月的男孩在听了5遍之后竟然会努力挣扎着要进入书中的世界,当他失败后,竟然流泪了。——心理学者,《inside picture books》作者,Ellen Handler Spitz

【图文分享】(后附解读、解析,文章很长)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文   [美]克雷门·赫德/图   

在绿色的大屋子里,有一架电话机,一个红气球,还有两幅画儿——

一幅画上,是一只正在跳过月亮的母牛; 一幅画上,是三只坐在椅子上的小熊。

这儿还有两只小猫,一副手套, 一个玩具房子,还有一只小耗子。

一把梳子,一个刷子,一碗糊糊,一位安祥的老婆婆,正轻轻地说:“嘘……”

晚安,屋子。

晚安,月亮。晚安,跳过月亮的母牛。

晚安,灯光。晚安,红气球。

晚安,小熊。晚安,椅子。

晚安,小猫。晚安,手套。

晚安,大钟。晚安,短袜。

晚安,小房子。晚安,小耗子。

晚安,梳子。晚安,刷子。

晚安,不在这里的人。晚安,糊糊。

晚安,说“嘘”的老婆婆。

晚安,星星。 晚安,天空。

晚安,所有角落里的声音。


【兔小兔语】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孩子,但随着我们长大,我们或许早已忘却曾经独自睡去时的恐惧,也或者那份恐惧一直深埋于你内心,而你不曾察觉。现在你的孩子是否也不愿去睡,我们是否去认真去了解我们孩子内心的想法,还是只是粗鲁的告诉他快睡?让我们一起看看本书的解析,一起和孩子阅读本书,学习如何化解睡前恐惧,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这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而且本书适合小宝宝也适合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反复阅读,有不同的乐趣。


【附1:阿甲解读】(文章转载于红泥巴阿甲的博客)

【附2:解析】(资料来自百度)


【附1:阿甲解读】(文章转载于红泥巴阿甲的博客)

《晚安,月亮》的故事

                                 ——阿甲

       有一间绿色的大房间,红色的地板,红色的床,有一个红气球悬在空中;床上的被子是绿色的,黄色的床头柜,黑色的电话,床边小地毯是一张黑黄斑纹的虎皮,房间中央的大圆地毯是浅浅的粉色;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幅画是母牛跳过月亮,另一幅是三只小熊坐在椅子上,画面背景是蓝色的,透过房间的窗户望出去,群星点缀的夜空是深蓝的……哦,还漏了最重要的主角——穿着睡衣坐在床上的小兔子,他看来要向我们说晚安了。

       上面只是简单描绘了图画书《晚安,月亮》第一页的大概,从数量上说,那个房间里至少还有一半的东西我没有点到,不过这一页的文字可够简单的:“在绿色的大房间里 / 有一部电话 / 一个红气球 / 还有两幅画——”读到这里,读者很可能会习惯性地想要翻到下一页,可是听故事的孩子却更有可能希望在画面里找找东西,说不定还会提示说:你还没有讲床上的那个小兔子呢。

       从1947年《晚安,月亮》问世以来,大概一代代的大小读者都有过类似的共读经历:大人念着这本书上少得不能再少的文字(幸好还很押韵),孩子在画面中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尤其是里面那只东蹿西跑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老鼠),然后慢慢地,一路念叨着“晚安,这个”、“晚安,那个”,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最后踏踏实实地进入梦乡。

       《晚安,月亮》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小孩子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它,但表面上的反应却很安静;而大人却可能很难立即在阅读中获得共鸣,因为孩子“平淡”的反应而觉得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睡前读本,简单得让人提不起兴致。不过有趣的是,当那些小孩子长大也成了爸爸妈妈以后,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又将这本书找来,满怀虔诚地读给自家的孩子听——不骗你,这的确就是《晚安,月亮》最初的际遇。

       虽然在今天,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与克雷门·赫德合作的这本书被奉为图画书经典中的经典,其重要性和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们俩合作的另一本《逃家小兔》,但是在出版的当年,美国童书评论界的反应相当平淡,被视作儿童图书馆界权威的纽约公共图书馆甚至拒绝列入推荐书单,这也导致了在最初几年平平的销售业绩。到1947年秋季也才卖了6000本,直到1953年,每年的销售数量都在1500本左右徘徊。而玛格丽特几乎同时为“金色童书”系列创作的《五个小消防员》头年就卖了17万,第二年就过了百万。她可是童书界的畅销大腕。

       其实,成年人一开始不能完全接受这本书也是正常现象。另一位图画书大师艾瑞克·卡尔(《好饿的毛毛虫》的创作者)在一次访谈中也坦言,最初接触《晚安,月亮》的时候也搞不懂这本书有什么魅力,那时他已经是成年人了,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创作图画书的秘诀。不过后来随着自己有了更多创作经验,与儿童读者有了更多深度的互动,他渐渐理解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本书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也有一位学者伦纳德·S.马库斯先生,年轻时非常迷恋诗歌的创作与研究,他在书店偶遇这本童书,不禁惊叹:这不就是一首诗吗!而且是颇有点神秘色彩的带有很丰富的象征意味的诗。作为诗人的他一下子被击中了!他很好奇作者玛格丽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份好奇心竟把他带入了儿童文学的世界。他后来用了十年的工夫编撰了玛格丽特的传记《被月亮唤醒》,并以此为起点渐渐深入,如今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评论家与儿童文学史家。也多亏了他极其细致且充满激情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如今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这本奇书诞生的整个过程。

       据说,《晚安,月亮》是1945年的某个早晨玛格丽特醒来后一气呵成完成的初稿,通常这只需要20分钟左右。她当时也没有把握这是否能构成一本可以出版的作品,于是打电话给哈珀出版社的大编辑厄苏拉,那可是美国童书界的传奇人物,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编辑,几年前曾为玛格丽特和克雷门出版过《逃家小兔》。厄苏拉很喜欢这本书的创意,几乎立刻就敲定下来。于是这本书稿开始了漫长的打磨和等待插画家的过程。

       玛格丽特从一开始就认定这本书最合适的插画者就是克雷门·赫德,她似乎从未怀疑过。虽然她同时与多位插画家合作,有些作品在当时给她带来过很高的威望和收入,能供得起她乐意过的相当奢华的生活,但这本对她来说很特别的书,显然在当时的童书界是颇具挑战性的书,她一定要请性格特别沉静的克雷门来画。她和克雷门说起来是极有缘分的。克雷门是一位银行家的儿子,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却不愿意子承父业,自己跑到巴黎去学艺术,穷得叮当响后便跑回美国从事设计与艺术创作。那时的玛格丽特已完成了在著名的银行街教育学院有关幼儿教育与幼儿文学创作方面的深造,是其导师米歇尔倡导的“此地此时”(Here and Now)理念故事创作组的重要成员,他们强调故事要与当下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契合。1937年玛格丽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童书,也担任了斯科特出版公司的童书编辑。正是在这个岗位上,她发现了还在四处徘徊的克雷门为童书插画的天分,为他出版了第一本书,也邀请他到银行街教育学院进修,并从此把他引入了迷人的童书世界。同时,她也在为“此地此时”创作组的同学与同事出书,其中就有她的密友伊迪丝·撒切尔(昵称“波西”)。后来克雷门和波西结了婚,玛格丽特自然成了这两口子最特别的朋友。

       玛格丽特很肯定地告诉厄苏拉,克雷门是为《晚安,月亮》插画的不二人选。厄苏拉显然是赞同的,但问题是当时他不在美国,他正在美国空军服役,很可能是在与日军作战的太平洋战场。天知道那场该死的世界大战什么时候能打完,谁又能保证那位画过《逃家小兔》的战士一定能活着回来呢?

       1945年圣诞节前的一个深夜,克雷门终于回到了纽约,波西在火车站接到他时已是凌晨一点,他们打车来到玛格丽特在纽约的寓所,发现房门没有锁,房内灯光柔和,插着鲜花,还播放着柔美的音乐,四处铺着玛格丽特喜欢的毛皮毯子,只是女主人不知所踪,她把整个家留给了这对久别重逢的鸳鸯……也就是在第二天,她把《晚安,月亮》的插画工作交给了克雷门!

       今天来回顾,我们可以看到玛格丽特是怎样地看重这部作品。可是,在那个时候,她是如何知晓这将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呢?她又是如何能确知插画者非克雷门莫属呢?其实当时编辑厄苏拉也不是百分百确定的。就在1946年1月25日她写给作家的信中还在追问“你能不能再给我一份《晚安,月亮》的稿件?我想再尝试找另一位画家……”(参见厄苏拉的书信集《亲爱的天才》)。厄苏拉的顾虑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从血腥战场上归来的游子往往要花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重新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更何况要为孩子们创作能带来欢乐的作品呢。厄苏拉的另一位天才作家梅因得特·德琼(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从中国战场上回国后,花了将近5年时间才恢复到原来的创作状态!

       克雷门简直可以说创造了奇迹:经过几轮调整与修改,1946年3月他就画出了令玛格丽特和厄苏拉都满意的样图!接下来在整个的春天里他勤奋地工作,终于完成了初稿,大致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关于这本书的绘制与交换意见的过程,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书面资料,大概因为三人的关系密切,交流都是通过面谈与电话完成的。我们能确知的是,克雷门最初画的封面上有那只兔宝宝,但在厄苏拉的建议下去掉了,厄苏拉希望小读者们把自己看作此书的主角;还有那个大房间的基础创意来自玛格丽特,她建议借鉴马蒂斯的作品《红房子》,但背景换成大块的绿色,一是为营造睡前的安宁气氛,二是为祈愿和平。不过总的来说绘画工作完成得非常顺畅。能想象得到吗,如此沉静、如此迷人的幼儿图画书竟然会出自一位刚刚从二战中退役的军人之手?克雷门当时还没有做父亲,他与波西的儿子要在三年之后才会到来。也许是玛格丽特的这首诗激发了他的灵感,也许是他自己的童年回忆令他有了如此的魔力,也许恰好是这本书的创作成功地帮他完成了精神的疗复,否则,怎能解释此时的他竟会创作出毕生最完美的作品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分享过这样一则阅读故事:一个18个月大的男孩听妈妈念完《晚安,月亮》,画面正摊开在那间暗下来的“绿色的大房间”,右下角的文字是“晚安,所有的声音”,床上的小兔子终于睡着了。小男孩用左脚踩着画面的左边,右脚也要努力放上画面,在这样费力的挣扎中,他竟然哭了。他妈妈过了一会儿才搞明白,原来男孩是想钻进那个温暖的、可爱的世界中!——这是怎样的一种魔力啊。

       《晚安,月亮》如今在世界上已经超级有名、超级畅销了,研究这本书的论文和书籍也已相当丰富了,人们津津乐道它迷人的韵律,感叹画面中大胆的色彩,图画中的细节也被极其细致地挖掘出来,对于它们出现的次序、位置可能代表的心理喻示提出种种猜测,比如书中第一页提到的那部电话(在英文版中)为什么没有列入道晚安的清单中,也曾有人洋洋洒洒地讨论过……凡此种种,为这本图画书更增添了一层诱人的神秘色彩。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在玛格丽特在世的时候,这样一本简单且不合常规的杰作,曾经是何等的寂寞。

       1952年11月13日,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在法国旅行期间,在一次不大的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戏剧性地因栓塞而去世。那年她才42岁,富有活力,美丽动人。在那时,读过《晚安,月亮》的读者并不多。

       这本书的销量直到1960年代之后才渐渐多起来,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成为颇为流行的图画书,显然是那群已经长大的读者在回头找这本书,希望与自己的孩子重温儿时的美梦。受此鼓舞,厄苏拉邀请克雷门重画了《逃家小兔》,于1972年出版了新版(即我们今天读到的版本),以此呼应《晚安,月亮》的成功。后来,这本书也终于被列入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图画书推荐目录中。经过一代代读者滚雪球似地追捧,这本书在1990年代初累计销量已超过了400万,进入21世纪后则超过了2000万。艾瑞克·卡尔曾很感慨地说:“这是玛格丽特与我的共同之处:是孩子们选择了我们,不是专家们,不是图书馆员们,也不是老师们、奶奶们做出的选择。这并不仅仅是我的想法,我知道就是这样的。”

       克雷门与波西因这本书获益不小,他们虽然创作过许多本童书,但大多数读者和研究者却是因为这本书而惦念着克雷门,许多人还误以为是他夫人创作的文字,每当这种时候,波西都会高兴而且自豪地告诉对方:这本书是我们可爱的、富有创造力的朋友玛格丽特创作的。也是因为这本书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版税,使他们俩还在不太老的时候就退休了。他们的儿子撒切尔·赫德也终于子承父业,成了一名创作图画书的艺术家。他说父亲对《晚安,月亮》的畅销开心得不得了,时常会把销售数字写在小纸片上拿给他看。



【附2:解析】资料来自百度

这是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心理情绪相契合的一本书

       1、夜晚降临,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孤单与黑暗,心里害怕:大片的红绿对比,显示小兔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同时,还有一种不舍得:睡觉是一种暂时的告别,告别白天周围那些熟悉的人和物,走向未知的黑暗和梦境。

       这本书从时间上共70分钟(有的孩子折腾好几个小时不愿意睡觉都是常有的),7点到8点10分,其中20分钟说房间里有什么东西,50分钟道晚安。这一个多小时,小兔子可以说是准备入睡,也可以说是拖延入睡时间。


       2、随着故事和画面的推进,小兔子的恐惧和不安情绪得到安抚(这可以从灯光渐暗、红绿对比强度下降等看出)。为什么?

       1)心理学研究表明,说出周围熟悉物品的名字,一个一个地跟它们道晚安的这种“睡觉前说晚安的睡前仪式”,可以让孩子获得一种占有感和安全感,让他拥有驱逐孤独和恐惧的力量熟悉的东西,能让他平静下来,产生安全感

       2)还有几个地方可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猫和老鼠,共处一室,相安无事。床边地上铺着虎皮毯子,连老虎都没有伤害了。壁炉里的火一直烧的旺旺的,很温暖,甚至到最后,火焰似乎变成了一张笑脸。还有,桌上那一碗满满的米糊,说明小兔子吃饱了,肚子是满足的,这对小孩子很重要,也是让他产生安全感的一个因素。

       3)《晚安,月亮》的文字,具有重复和押韵的特点。对于小孩子来说,简单的词,重复上七八遍就会有安抚人心、催人欲睡的效果(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这书里的“晚安”,英文版重复了20次,中文版要重复22个。确实很有效果:有的妈妈说,一岁以前的孩子,甚至读不完整本书就开始揉眼睛、打哈欠。读《晚安,月亮》,说“晚安”,已经成了很多家庭、很多孩子睡前的固定仪式。

       英文原版的“kitten、mitten”,“house、mouse”,“mush、hush”,“bear、chair”等,中文版的“小猫、手套”,“小屋、老鼠”,“梳子、刷子”等,非常押韵,富有节奏感。一个妈妈说,“押韵的句子孩子都喜欢,读着读着孩子就睡着了。”


       3、丰富的细节乐趣

       1)整本书是黑白和全彩交替。每一个彩色页都是小兔子的房间,每一个黑白页都是具体东西。  

       2)月亮——第一个彩页还没有,从第三个彩页开始道晚安,月亮出现,然后慢慢上升上升,到最后在窗外高挂。

       3)时间——房间里有两个时钟,一个在壁炉上,一个在床头柜。从第一个彩页7点开始,后面每一个彩色页都往后过了10分钟:7点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8点,到最后8点10分。

       4)台灯——头两页,台灯没开。从第三个彩页道晚安开始,台灯打开,然后往后每一个彩页灯光都在变暗,变暗,朦朦胧胧,一种安抚和平静心绪的效果。直到最后台灯关掉。随着灯光的渐暗,墙壁的绿色也在逐渐变化,灰度增大,最后成了不透明的昏暗的绿色。这暗示着夜已经很深了。

       5)小老鼠——每一页都有这只小老鼠,几乎每个孩子都津津有味、一遍遍地在图中找它。从装柴禾的篮子旁,到晾衣架、书架,到最后窗台上,甚至中间忙里偷闲,爬上放台灯的小圆桌(那时灯光已经暗到快什么都看不见了),偷吃了几口米糊。

       6)小兔子——小兔子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它说“晚安”的东西,当然除了最后一页,他闭上眼睛入睡,而这时“晚安”的对象是不需要视觉的“声音”。还有,小兔子从在被窝里坐着,到爬出来看身后墙上的三只小熊的画,到蹲坐在枕头上,再到最后又躺下,钻进被窝,活脱脱一个孩子睡前行为的典型再现。

       7)老太太、毛线、织物和猫——他们在书中上演了一系列小故事:一开始,毛线团和织的东西在摇椅上放着,然后,老太太出现,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织的东西,毛线团滚落到老太太脚边的地毯上,毛线散开,两只小猫开始玩毛线,毛线团越来越散,后来,毛线团又重新卷了起来,放在老太太的腿上,两只小猫期望地看着老太太,可能还想再玩一会儿,但老太太对它们轻轻说道“嘘——”。最后,老太太拿着毛线团、织的东西离开了,两只小猫在摇椅上也睡着了。

  8)红气球——床上方飘着的那个红气球,有几页是不见的,到最后一页又出现了。

  9)红气球的绳——考虑到红气球没有移动,球绳应该是直的,但它却不直,仿佛是一根很细的、弯弯曲曲的礼品带。

  10)短袜——在提到“小猫”的时候,晾衣架上的短袜不见了,只剩下手套。后来短袜又出现了。一来可能是小兔子在注意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把周围的都给忽略掉。二来,“小猫”和“手套”押韵(英文“kittens”和“mittens”也是押韵的),而把不押韵的“短袜”(socks)给省略了。

  11)邮筒——在“跳过月亮的母牛”这幅画中,右下角的那个邮筒有时候会消失。

  12)书架——书架上的书的数量是变化的。

  13)钟摆——床头那个钟的钟摆,随着房间变暗,越来越难以看清楚,直到在最后一页消失不见。

  14)窗帘——整本书里,窗帘是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但封面却是绿色和红色相间的条纹。

  15)刷子——文字一直没有提到主角小兔子,只有小圆桌的刷子上面写着“bunny”。随着房间灯光变暗,最后一页“bunny”不见了。

  16)对象——不是所有开头提到的东西都道了晚安,也不是所有道晚安的东西都在开头提到过。

  17)玩具屋——最后一页,玩具屋的灯光神秘地亮了(也许整本书一直都在亮,只是到最后房间暗了才显出这亮光)

  18)书中书,画中画——书架上展开的那本书是《逃家小兔》,床头柜上那本书是《晚安,月亮》。房间里有三幅画,一直没有提及的书架上方的那幅画,是《逃家小兔》里的画面。“三只小熊”的画里面,墙壁上的那幅画是“跳过月亮的母牛”。

  19)《逃家小兔》那幅画——这幅画只在两个彩色页出现过,而颜色却是黑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本分享——晚安,月亮】每个宝宝每个妈妈都应该读的睡前绘本,解析孩子睡前心理,给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