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

图片发自App

      今天被安排出去培训,会场人头攒动,主题是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法和学法。收获满满,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社戏》可参照思考探究第一题,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写的事件。再补充小说前半部分,形成整体印象,加深理解。

《回延安》可参照思考探究第一题,概括每部分内容,找出诗歌的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安塞腰鼓》的思路,可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灯笼》是以灯笼为话题,以情感为线索,杂而不乱,形散神聚,卒章显志。

2. 品味语言,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社戏》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跳读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其表达效果。本文语言简练精粹,平实而有情味,生动而有画面感,特别是景物描写极具特色,采用写意笔法和比喻、拟人手法。

《回延安》是作者借鉴陕北信天游民歌而写的现代诗,运用了比兴、夸张、拟人等手法,要指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其形式上的特点。

《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长短句结合,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与描写对象和表达内容相切合,风格粗犷豪放,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够充分体味其美感。

《灯笼》语言清新典雅、含蓄蕴藉,多用短句、多引古语,书面色彩浓,寄寓着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况味,可让学生自主阅读,细心体会,同时探讨交流,疑义共析。

3. 注重开展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课堂教学

如:怎样理解《社戏》最后一句话?

《安塞腰鼓》与“安塞腰鼓”的关系?

《灯笼》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说感受,提问题,个人或小组交流、解决。

(三)设计举例:《回延安》

1.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梳理内容。

(2)赏析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体会真挚炽热的情感。

2. 教学设想

本节课可用诗歌朗诵会形式(明线),以下设计作为暗线。

3. 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环节1学生自由朗读后指生展示并评价,最后听视频范读。

环节2快速浏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填写下表:

[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2)学习活动二(品特色语言  悟炽热情感)环节1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与七年级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太阳船》等我们熟悉的诗歌语言风格差异很大。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环节2

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所得。

环节3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诗语言特色,并明确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使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1)句式上:两句一节,结构短小简洁。

(2)音韵上:小节尾字押韵。有时候几节一韵。

(3)用词上:多用叠词、陕西方言词,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

(4)手法上:多用比、兴,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字句美丽、朴素,而又自然。我想这是由于诗人对延安生活太熟悉、太热爱,受到的影响太浓厚了,概括起来容易,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来碰手。”

(3)学习活动三(拓展阅读  感悟延安精神)

结合积累拓展第五、六题,学生自行组织朗诵会,探究、感悟延安精神。

教师适当指导、点拨,提供、补充相关背景和阅读材料。

教师准备:1)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强调作者与延安关系。2)阅读材料: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歌声》等。(吴伯箫的散文,要提醒学生好好看一下,并与后面《灯笼》相比较。)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