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电影,为什么我还不懂得欣赏电影?

昨天到今天看了一些电影欣赏方面的文章,突然觉得很惭愧,看了至少有过百部电影了吧,至今对一部电影好与坏没有一个自我评判。一部电影所涉及的视与听,包括构图,色彩,背景音乐,灯光,场面调度,景别,画面剪切,对白等,以及情节与故事结构,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表达等都有很多的学问。而我好像从来看电影只看故事情节,忽略了很多电影艺术欣赏应该了解的东西。

同时,仔细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知半解,没有深度思考。我相信,在信息化的今天,浮躁,迷茫,是大多数青少年的问题,我们用在各类网站,app上的时间太多了,但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过去了就忘记了。

就像社会争论的“信息化的今天的年轻人读书多了还是少了?”,直观来看,我们读的纸质书确实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不再接受纸质化的信息,而是从网上获取知识,并且这种获取是实时性的,便利性的。从这个角度,我们的确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获取的知识,接受的信息是碎片化的,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信息点,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内化的知识,这些信息点会随着时间遗忘。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处于纸质化或信息化知识时代,而在于我们在不同的时代中如何利用知识媒介。在纸质化时代,基本上我们读的书,获取的知识都是已被系统化的内容,我们自然会得到系统的知识。而在信息化时代,系统性的知识经常被碎片化知识所掩埋,我们接触到的都是不成体系的知识点。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从原来的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知识,我们需要主动构建知识框架,思维结构。

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结构化思维,系统性思考为何如此重要?从我的体验来看,知识框架越完善,我们在阅读碎片化信息时越会显得从容,越会进行深度思考,因为我们会把碎片化信息放在整个知识框架中去理解,这时,信息不再是孤立的。同时,我们会去思考该信息是否符合自己之前的理解,或是给已有的知识框架添砖加瓦。如果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结构化信息,那么这条信息就是好的信息,值得花费时间的信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呢?我认为最简单的办法是分门别类的将各类信息区块话,比如: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类知识,房地产相关知识,电影欣赏知识,企业股权制度知识等(以上是本人最近看的一些知识类别,引来举例)。然后对区块话的知识集中一段时间去查阅各类资料,从百科,学术文章,书籍到知乎,公众号的优质文章都可以查阅。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做笔记,最好是构建思维导图,以保证我们在阅读相关信息时能相对轻松的理解。如此,我们便建立了对该知识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碎片化阅读时,碰到相关信息会一步步完善我们的思维结构。

总的来说,我认为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原来的信息获取边界,经济条件不再决定一个人的学识与阅历,反而勤奋才是!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获取的主动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了很多电影,为什么我还不懂得欣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