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林:蚊口遐想

      清晨三点,随着“黑蚊子”号轰炸机的入侵,我从梦中惊醒,顾不上灯光刺眼,毫不犹豫地开了大灯,眯缝着眼睛搜索,对蚊自卫反击战即时打响。嗡嗡的声音环绕在耳边,可就是发现不了它的真身。寻寻觅觅,好不容易在衣柜顶上的白墙处锁定了目标,在去客厅拿电蚊拍的间隙,“蓦然回首,那蚊却已隐入灯火阑珊处”,任凭两个人瞪大了眼睛寻找,依然一无所获。关灯睡觉,嗡嗡声又起,开灯战斗,又一次铩羽而归。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小时,终究是扛不住困倦,伴着嗡嗡声睡去。起床后,突发奇想,我要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两个大人捉不住一只蚊子。

      首先,在战略上我很被动。敌在暗处我在明,它采取了游击袭扰战术,快速袭击、快速撤退,不等我查明方位,它早已躲进了犄角旮旯;可在我困意正浓,想要放弃之时,它又瞅准时机、嗡嗡来袭,顿时又激起了我的热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没有了继续战斗的耐心和信心,只好单方停火、全面妥协。

      其次,在战术上我很单薄。夜深人静,老人、孩子都已熟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只能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等待它自己现身。翻箱倒柜、大呼小叫固然能逼它出现,但总不能因为它袭击了我们两个人而搅得全家不得安宁。“守株待蚊”束缚了我的思路,使我在斗争刚开始的时候便处在了下风。

      最后,在战法上我很单一。如果我一锁定目标就不给它再次隐身的机会,而是用身边的毛巾、报纸之类的东西将之就地处决,它的残肢不可避免地要在刮大白的墙面上留下些许痕迹,这样的代价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于是,我错过了一击制胜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我做好了准备,手握战斗武器的时候,却只闻其声,不见其蚊,最后不得不接受战争失败的结局。

      人的思考能力会让人关注很多的外在因素,也就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蚊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一点,竟然在与我的较量中大获全胜。生活中的琐事也能让人做一些有趣的思考,虽然不是什么大道理,却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少林:蚊口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