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人都需要提高阅读能力
不知你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些人,似乎“看”不懂人话。
比如说,你刚发朋友圈一句“网红店打卡:这家店的奶茶好好喝”,然后配个奶茶图片,立马就会有人紧跟着问“好喝吗?”让你分分钟想把“好好喝”三个字打上红圈送给他。
要不就是五一小长假你躺在家里吃吃喝喝,然后截个旅游景点人山人海的图,发朋友圈说“看这些人哪,真受罪,家里蹲的我表示毫无压力”。接着就有人问你“你去哪儿旅游啦?”真想问问他,你的语文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再比如,昨天我在头条看到一个视频,说是多年前出车祸被撞成重伤的男人,一直生活得很好,是妻子的不离不弃造就了今天的他。结果就有人留言问“都撞这样了他怎么上厕所啊?”其实视频里说了,要挂粪便袋子。
这三个例子中:第一类人大大咧咧,粗心大意,眼里看不见重要的信息;
第二类人可能倒是看了,但囫囵吞枣,也懒得琢磨其中的意思;
第三类人则根本没有耐心看完,就想走个省事的捷径,让别人直接告诉他答案。
可想而知,这三类人在职场中会得到重用吗?
就算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可能也不会觉得他有多可爱。
这些例子说明:阅读能力,直接和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挂钩。
而阅读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02 《深阅读》带给你的启示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这本书中提到,作者从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念书给他听,“结果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常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来找我,用书角敲着我的脑袋,催促我快念给他听。”有时同一本书甚至念过几十次。
这种反复进行的读书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极大的良性刺激作用。当然也适用于成年人。
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似乎并不能占到很大的比例。
之前在天猫发布的《2019天猫读书报告》中指出,95后及00后以近26%的人数占比成为纸质图书主力购买者。
而随着电子书的蓬勃发展,以前懒得读书的一些人,可能也加入了阅读大军。
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又该如何读书呢?
著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作品的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斋藤孝,将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告诉我们答案。
03 读书的两大好处
1.不只是单纯的娱乐,还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
当一个人身心俱疲、懒得说话、推掉应酬、想要回到家里好好放松一下的时候,读书无疑是最佳选择。
自传类书籍中必然存在作家的某些视角,使得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十个作家,会通过十种视角观察世界,阐释人生。这可以锻炼我们的多视角思维。
成长类书籍,则可以帮我们提升某些方面的能力,即使眼下未必能立竿见影地起到助力的作用,但说不定何时就用得着。
如果你读的是小说,那也会有所收获:你可以从头到尾体会别人的整个人生,能让自己站在俯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总之,优质的书能成为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起点。
2.能帮助我们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是否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并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这种能力,就叫判断力。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存在太多选项,我们不得不时刻做出或大或小的判断。
大的判断比较重要,会对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例如跳槽、结婚、搬家。
小的日常的判断,则相对琐碎,如聚会在哪儿举办、邀请谁参加、聚会结束后去哪儿继续玩等。
只要判断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我们就能顺利地掌控一切。
04 持续读书的5个习惯
①自问自思
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思考。
毕竟读书的第一要义就是获得信息。如果事先做足准备,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a.朗读的好处
如果一目十行或只是单纯地在看字,而没有动脑思考,整本书看下来还不知所云,那么跟没看也没什么区别。
最好可以朗读,“用语言沁入身体”。
b.念给孩子听也同样有效
从前,有个天生残障的小女孩叫卡索拉,她紧锁心扉,从来不笑,但她的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坚持给她念绘本听。
很长一段时间里,卡索拉一直毫无反应,但父母没有放弃。后来,她终于开始笑了,对周围的各种事物也表现出了好奇心。
如果不是父母坚持念书给孩子听,卡索拉恐怕会一直将自己关在孤独的世界里。
所以,是绘本拓展了她的眼界和未来。
c.听书的好处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用耳朵听到的话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影像,精神自然而然就会集中。
③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
a.书脊的效用
在整理书架时,无论是横放、竖放,或以其他适合自己的方式摆放图书,都应尽量把书脊朝外。
这样,当目光掠过书脊时,就能回忆起书中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
b.纸质书vs电子书
有人喜欢纸质书的厚重感、书香及可以折页的优点;有人则更偏向于便于携带、相对来说不费眼睛的电子书。
总之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因人而异吧。
c.藏书千册
作者认为,作为爱书之人,怎样也得有一千本藏书,至少也得有几百本。
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很难做到。
况且,光买书却不看也不行啊。还是随买随看吧。
④“一天一本”
a.快≠好
作者说,有的书他10分钟就能读完,有的则要花10个小时以上。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比如之前读一本健康养生书,只看目录和黑体字部分就差不多了,然后再根据自己身体的亚健康症状,对照书中相应内容着重看一看,也就罢了。实在没什么必要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读完。因此用时很短。
但对于深刻的哲学类书籍,或推理小说,恐怕就需要花费时间和脑子去仔细阅读并思考。
b.可跳读
作者认为,对于过于冗长的个别世界名著来说,只跳读重点部分或人物对话,就能明白个七七八八,不用耗时全部读完。
当然这一点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是哪一类书籍吧。
c.设定读书时间
根据个人情况来设定读书时间。
比如可将每晚睡前1小时用来读书,到了点儿就放下手中的手机、关上电视,开始读书。
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
d.随时随地读书
可以在包里放本书,无论是等车时、地铁上或午休时,都可以拿出来读上几页。
积累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⑤输出
有了输入就得有输出,这个过程才能把书里的知识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可以这样做——
a.向他人转述书中内容
b.找出对书中内容感兴趣的地方+引用书中原话
c.举办读书会
d.映射交流:记录关键字或关键词
05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
作者建议,可以在读完一本你觉得还不错的书后,再去寻找下一本与之关联的书。
比如,你在网上搜索了一本书,就可以看到“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同时购买”这样的相关介绍。
浏览这些书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自己的兴趣,针对某一主题做到包罗性地了解。
或者,当你喜欢的作家出了新书,或推荐了其他作家的书,也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进行购买。
同时,还可以根据榜单选书。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提到,很多书籍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平庸的作品,就是精力的严重浪费,所以应该选择文化修养更深厚的书。
无疑,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阅读可以拓宽你的眼界、不断丰富各种知识、激发自身的潜力,何乐而不为呢?
从现在开始,拿起一本书,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