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你的人生是工业品,还是艺术品?

推荐序中的这句话让我沉思了几秒钟。是啊,我的人生是和这千千世界中的人们一样,从这个社会这条大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还是倾注了自己的思考、汗水而设计打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呢?是千篇一律随大流的人生,还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我”的人生?

诚然,流水线式的人生高效、不容易犯错误,尤其中国人有着中国特色式的copy技术,这样的人生操作起来不费脑子,甚至轻车熟路,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作业什么的抄抄也就算了,毕竟人生中有千千万万次作业要写,但是人生这个东西一辈子只有一次,这个一抄就没有下次了啊,所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像一个艺术品一样,而不是流水线上的量贩商品呢?

唐纳德退休前的收入非常可观,他曾在一个岗位上干了30多年。他的家庭也很美满——他的孩子都从大学毕业了,他对自己的退休金也进行了妥善的投资。他曾经工作稳定,生活踏实——每天起床、上班、付账单、回家、睡觉,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但是,他每天都在重复前一天的生活,一遍又一遍,毫无新意。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当时我从国企辞职,那是做决策的过程就是设想如果不离开,自己5年、10年后会不会后悔,思考的结果是会,所以果断离职。

想想自己骨子里还是有些冒险精神的,因为怕后悔的原因是,能看得到未来10年内自己的样子。而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那样就没有了未知的神秘感。没有了好奇心、求知欲,人生该有多苦。

我不可能一直知道自己前进的目标,但是我会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
不要“做出决定,坚定推进”,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相比在焦虑、犹豫中来回摇摆的心力交瘁,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趣,而且效率更高的事情。而且,你在尝试中学到的东西,也会迭代到未来的新选项中去。
原型设计对话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对话不仅有益,而且容易实现。但是,在思考人生设计时,你不仅想听他人的故事,更希望自己能亲身体会一下那种“经历”,这就是原型体验。通过体验,你就能获得一个与未来生活直接接触的机会。例如,花一天的时间在自己喜欢的行业进行观摩(如陪朋友上班);或者自己创建一个探索项目,然后义务试验一周;

这段话其实讲述了怎么看待目标和实现这两件事。

目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不一样的,可能很多也可能变的很频繁,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于目标。但是方向就要稳妥得多,所以只要保证大方向没问题,继续努力也可能达到目标的。

对于如何去实现目标,“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貌似在互联网公司已经用的很多,即:“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其实也类似于AB test。

当然根本还是要由心中的不安分因子驱动的,方法、工具只能提效,但是能否坚持下去还是要取决于心中的那团火。

“重力问题”并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它属于你无法改变的情况。“重力问题”没有解决方法。你只能重新定向。

重力问题和锚问题的定义蛮有趣,不能改变的重力问题——听天由命,能改变的锚问题——我命由我不由天,条条大路通罗马,好汉不吃眼前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