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能力——让心变得更柔软

Bill Gates经常在其博客网站gatesnotes上推荐他近期读过的好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最推崇一本书是Steven Pinker的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本书通过细致的研究得出“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的结论。这个结论可能跟我们的直觉相反,因为我们经常从媒体上获得各种关于暴力冲突、局部战争的信息,这让我们觉得世界很不太平。但事实胜于雄辩,Pinker教授在书中以详实的史料数据从各个角度论述人类在和平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令人叹服。

移情能力

Pinker教授在书中提到,致使人类减少暴力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移情能力的进步。所谓移情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听起来平淡无奇,但为什么这种能力能够有如此威力?

Pinker教授发现以前的人常常会制定出各种酷刑。其背后的原因,就有人们的移情能力普遍很低,对受刑者的痛苦感受不深。比如,与耶稣一起收十字架钉刑的还有两个人,这两个人犯了什么事儿呢?他们偷了东西。没错,仅仅是偷盗就要被处以极刑。这对今天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另外,Pinker教授从史料中发现,欧洲中世纪时期,经常会有民众围观酷刑执行并叫好的记录。比如,其中有一种“鸟啄之刑”,就是把活人绑在屋顶,然后引来乌鸦啄食他的身体。这个残酷的过程通常会持续几天,被啄食的人才会彻底死亡。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的移情能力太弱,不能好好体会他人的情感和痛苦。

为什么当时的人移情能力会如此之低呢?Pinker教授认为是当时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缘故。因为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人类还是比较野蛮的,本性中的兽性占上风导致人比较残酷。后来,随着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和印刷技术在欧洲的普及,除了圣经之外的书籍在欧洲开始普及。人们的识字率大大提升,并开始接受教育,这使得人类的移情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小说推动移情能力发展

此外,伴随着印刷技术的推广,出现了小说。小说使得人们能够代入到角色中,体会各种人物的情感。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移情能力的进步。当时有个法国将军,看了一本小说后,写信给小说作者,说他在阅读过程中被感动到流泪。甚至,他愿意为了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而死。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今天的我们很容易能够明白为何那个法国将军阅读小说后会产生如此感受。

台湾作家蒋勋在《生活十讲》中“文学力”一章提到自己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前后对自己的房东的态度的转变。在未读《高老头》之前,感觉房东真是个小气抠门的人,对他没什么好感。但是读了《高老头》之后,他开始明白眼前这个不招人喜欢的房东,可能也跟高老头一样,经历了我们所不知道的人生,才变成了他如今的样子。虽然,还是不喜欢房东,但不同的是,自己的态度有所缓和,开始会有一些体谅的想法。这就是读小说后带来的移情能力的提升。

培养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这种东西,有天生的成分,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比较善良,比较能体谅他人,而有的人天生就比较冷淡,对他人的情感无法产生共鸣。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移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移情能力的方法,我现在只能想到两种:第一,阅读;第二,经历。

阅读

阅读是培养移情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无法经历或不想亲身经历,那么阅读,然后思考,尝试体会某种情感是一种比较好的补足方式。

前面讲了法国将军和蒋勋的例子,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验。前两天听十点读书的主播讲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听到杨绛先生叙述自己的独女钱媛去世,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段文字,我不禁潸然泪下。

在此之前,我也曾经阅读过杨绛先生的其他书籍,对她们一家三人的故事略有了解,知道在她晚年时经历过至亲的分离。但是我个人未曾有过类似经历,对这种情感也曾未认真去体会过。所以当我看到杨绛先生的文字时,我被震到了。

我送阿圆走出船外,我仿佛从梦魇中醒来。梦果然是反的!阿圆病好了!阿圆回来了!

她拉我走上驿道,陪我往回走了几步,扶着我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娘……” 

她鲜花般的笑容还在我眼前,她温软亲热的一声声“娘”还在我耳边,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没有了。就在这一瞬间,我也完全省悟了。阿圆永远地离开了我,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防止跌倒,一手扶住旁边的柳树,四下里观看,一面低声说:“圆圆,阿圆,你走好,带着爸爸的祝福回去。”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

我踉踉跄跄地逃回客栈,倒在床上,抱着满腔满腹的痛变成了一个梦魇,赶向阿圆的医院。阿圆的病房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看着这段文字,相信你能感受到跃然纸上的那种失去至亲时的悲痛之情。

这前后的反差使我反思,我常常把人类的情感看得太轻了,许多情感居然从未认真仔细地体会。因此,我开始去想象,尝试着把自己代入他人的角色,进而去认真体会他人的情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移情能力的提升。

经历

经历一些事是提升自己的移情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它比阅读后自己体会感受的那种情感,更深刻。

金庸先生早年在《倚天屠龙记》中写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反映,被人批评说情感描写地太浅了,根本不是一个慈父听到爱子去世时该有的那种状态。这个不能怪金庸先生,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所以无法写好也属于正常。

但是,后来,金庸先生的儿子在美国自杀,金庸先生亲历了丧子之痛后,终于明白了那种情感。他后来也承认自己以前写得太浅,并重写那一段描写。

金庸先生的例子优点极端,但是我想说的只是,有些情感需要你自己经历过才能体会到。

结语

这本篇文章一开始我想写的是,阅读《我们仨》后给我带来的情感冲击。但是,动笔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够,无法很好的说清楚这件事。所以,就把一开始的切入点移情能力当成了主题来写。我不知道这样的改动是不是好,只是想要尽可能地表达好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所思、有所得。愿你也有所思、有所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移情能力——让心变得更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