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思考治愈:与孩子相处和大人之间有何不同?站在情感的“付出方”和“回应方”,放下和释怀隔阂其实是一种选择。

    刚给孩子们送完礼物,其实内心里是很圆满的,只是最后走的时候看看同事,想到了大人之间的社交为什么难像和孩子间的那么纯粹,又想到究竟是 我处理事的方法有问题还是说我总爱想太多,总之脑海里又轻易地蹦出了一个字‘难’,但好像有的时候,在有些人面前,也没有那么难啊人与人之间难道也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嘛,肯定还是有的,但具体这种区别是源于什么,又为什么会出现 ,又应该怎么样去应对,我暂且自己独立思考不出来,需要借助书的力量,帮助我解开这些疑惑。只是如果单单从发心的角度去考虑,无非就是想和不想,喜欢和不喜欢。

  可偏偏最简单的名词越是让人琢磨不得,百思不得其解,若是再向深处挖掘,恐怕就只是图增烦恼了,我是一个很爱思考的人,并且始终认为保持清醒觉知的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到了一件事钻牛角到想的太多,伤神伤心的份上大概是因为太想把所有事都想明白了,而太想弄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秘密的人一定是焦虑且痛苦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一线即留给自己也留给别人,这大概像是人与人之间蒙上的一层最幸福的纱,你不用看透,无需看透,因为你要知道人活着向往的是美好,而不是把一切看透到深入骨髓,爱也一样。

  为什么又牵扯到爱这个话题了呢,其实这也是我前些天思考到的内容啦,就是说 “付出和回应”这个话题,而我那天恰巧同同时感受到了两边的立场,所以当时突然来了一点灵感,索性今天整理出来吧。我这里提到的爱 不只是单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亲人之间的,朋友之间的,甚至是向社会,莫个陌生人投射出来的爱心。

  而我的两个立场产生于两个关系的事件,一件事是“回应”立场,是我和我领导之间的故事,那段时间因为我突发事件,我的领导有恩与我,带我去医院,陪我看病,送我回家,虽然我整个过程毫无知觉,但我不可否认,事情一定是发生的,我一定是要感谢她的,可是这种回应却又让我觉得不知所措。因为种种意外我不得不提前离开工作地,也因为现实因素我无法赴约某事,当我听到我的领导对我说“我自觉我带你不薄,甚至最好的朋友该做的事我都做了。。。”都说到这了,我肯定知道啦,就是那件事嘛,可是为什么那时我竟然一点也不想回应这份“恩情”,我先清醒了反而觉得如果我的当时思想清醒理智,我一点都不想麻烦你,我宁愿一个人去承受痛苦,我也不愿意被这份恩情绑架。

    那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我们人就应该一个人自生自灭,永远不去麻烦别人呢?也不是,至少我现在站在这个回应的立场,我突然明白了孩子与大人不同在哪里,孩子间的相处是更纯粹的,是没有任何目的的,这是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最初的相处模式,即“你为什么想帮我呢?我就是想帮你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我需要为你做什么吗?不需要啊,你现在的样子不就已经很好了吗(此处是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这大概就是孩子们治愈我的原因了吧,这最简单的,最纯粹的感情,难遇,遇见了请一定要好好珍惜。

  下一个立场则是“付出方”,其实现在想想也不是,别动不动就说什么付不付出的,顶多算是个“期待回应方”,一个很简单的事,因为意外着急去老家嘛,家里有一只小狗带不走,特别着急给狗找个主人,然后就因此联系了一个男孩,感觉还比较信任,一开始还聊了几句,感觉很投机的样子,然而在最后确认的时候迟迟等不到回复,一直到小狗后来出了意外,我没再敢去麻烦他,自己想办法找解决方案,现在熬过了那个焦急茫然期。在这个期间内我仍然能看到这个男孩更新的快乐享受的空间动态,但我却没有看到他回复他的决定和态度,我不知道这期间他发生了什么事件和原因,但我想说我的感受不太好,我会觉得是我麻烦到了他,我会不敢于靠近他,因为我猜可能下一个期待的回应也会这样落空,消失,然后人情随之变得淡漠。

  后来的结局是,前天晚上吧,给我推来了一个名片,和我说这个人想养,我那时候睡意模糊的靠着直觉的本能回复了一句“谢谢,不用了,我带走。”我记得好清楚啊,因为这一句话一直刻在了我那一晚上的大脑中,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变得和那位男孩的回应一样,一样的冷淡。

    人性深层的学问我无从考究,后来这两件事碰到一起,成为两个立场面在我眼前浮现的时候,我想说,我理解了,也接受了,不是理解和接受了那些人,而是理解和接受了我自己,我们每个人说出的话,做过的事都期待得到积极的回应,这是我们人性的正常体现,而我们对待这种回应是怎么样的心态,是能够理解和放下还是马上树立心中的戒备,变得与那个人一样的冷漠,这一切就取决于我们内心的选择,而这份选择投像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即我是否理解并接受自己可以有我想做的事,想忙的事来不及回应别人的某份恩情或者某个问题。

我是否理解并接受自己在期待某人的回应,但是却迟迟没有等到的时候,有难过和失落的情绪?

写到这里也是最后,我突然发觉其实大人和孩子间的相处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在孩子之间,我们本能的感觉孩子不会在意和感受一些情绪,所以会很自然的敞开心扉对他们诉说我当时的感受,而他们呢,也不会想的太多,他们不会觉得我矫情或者麻烦,他们只是觉得老师这样很好玩,哈哈哈那么写到这里一切也都释怀了。。。

至于我们后来会不会和那些人说出这些感受呢,我想留下这层面纱吧,想了解的人自然会走过来,关心和慰问,而不想了解的人嘛,点开“妈的,好长,什么东西,过!”


(附上孩子们靓照!)

小宝大帅哥

博博

承怿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思考治愈:与孩子相处和大人之间有何不同?站在情感的“付出方”和“回应方”,放下和释怀隔阂其实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