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创立公司,前国务卿任董事,女版乔布斯从身价45亿到身败名裂

在《华尔街日报》新闻版的质疑文章发布之前,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都还是那个头顶光环的硅谷医疗健康行业女版乔布斯。

她19岁从斯坦福辍学后成立了公司Theranos,Theranos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爱迪生”和“迷你实验室”据称能仅仅通过一滴血完成多达250项检测。

Theranos的董事会阵容也相当豪华,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前财长乔治·舒尔茨(George P. Shultz)、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Norman Mattis)、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等。

除此之外,Theranos的投资人还包括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报业大亨默多克等。

自2004年公司成立,仅仅十年多的时间,Theranos的估值就已经达到90亿美元,被誉为“将重新定义血检”的公司。

伊丽莎白个人净资产也高达45亿美元, 30 岁即入选福布斯全球 400 最年轻女富翁名单。

然而,《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约翰·卡雷鲁(John Carreyrou)在访问了Theranos的前员工及Theranos的合作伙伴、美国最大连锁药店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s,WAG)的医生后,发现其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2015年10月15日开始,约翰·卡雷鲁及其团队在《华尔街日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质疑Theranos的技术水平,并揭露其涉嫌欺诈的行为。

此时Theranos的问题才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并使得监管部门重新对Theranos进行了突击检查,最终揭开了Theranos长达十几年的骗局。

约翰·卡雷鲁将八个多月以来所了解到的伊丽莎白和Theranos的故事整理起来,写成了《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一书。

在书里,他向人们展示了伊丽莎白是怎样创立Theranos,并一步步深陷于自己编造的谎言中不可自拔,以及他自己是怎样揭开Theranos神秘的面纱的。

高材生如何成了诈骗犯?

在Theranos的故事中,尤其引人关注的就是为什么一位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会走上靠诈骗获取名利、最终身败名裂的道路。

金钱崇拜

伊丽莎白从小就表现出了对于财富的强烈渴求。

在9岁时一次家庭聚会上,伊丽莎白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她严肃而斩钉截铁地回答:要做一个亿万富翁。

这不像一个普通的9岁小女孩的答案。从这个答案里,多少可以看到她以后的人生轨迹所紧密围绕的那个目标:财富。

是对财富的强烈渴望,而非对医疗事业或治病救难的信仰,让她走上了一条普通女孩不会走的道路,并逐渐脱离了轨道,做出与所宣称的公司理念相违背的事。

自大源于无知

伊丽莎白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创办Real-Time Cures(Theranos的前身)的时候才19岁,刚刚开始自己在斯坦福的第二个学年。

虽然她在暑期写出的专利打动了她的导师、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钱宁·罗伯特森,但事实证明,仅仅依靠“将各领域的碎片拼凑起来”的能力,而非某个专业领域的真正深度,是不足以支撑她达到自己梦想的高度的。

在化学工程和生物科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不足,以及对医疗行业技术门槛的低估,使得伊丽莎白的产品定位从一开始就指向了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多年后,一位实习病理学家、业余博主亚当·克莱帕(Adam Clapper)在《纽约客》对伊丽莎白的报道文章中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指尖针刺血液检测不可能是可靠的,何况仅用一滴指尖血进行数十项、甚至上百项检测。

此外,Theranos公司的技术一直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缺乏同行评议;唯一列举出的合著文章发表在一家付费即可发表的线上小刊物,且涉及的实验样本量少得惊人,让人很难相信其技术的真实性。

这些问题,是一个精通血液检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的,而伊丽莎白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却又过度自信,很容易对自己所打造的理想未来深信不疑。

对成功和名利的过高期待

当一个人的目标过高而能力不足时,他要么承认失败,要么就只能通过欺骗来掩饰差距。显然,伊丽莎白对成功的强烈渴求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英语中有句俗话叫“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久演成真)”。伊丽莎白在对投资人、合作伙伴和媒体介绍Theranos的时候,将自己的愿景当作公司已经实现的技术来描述。

久而久之,自己也为公司即将改变整个行业和全人类的未来而激动不已。

随着这种妄想越来越严重,Theranos使用一滴指尖血“能做”的检测也从几十项增加到100多项,再增加到200多项,甚至最后吹嘘到1000多项……

而在2015年监管机构突击检查后出具的报告证明,Theranos的检测设备“爱迪生”仅能做12项检测,且该12项检测的数据有1/3未通过质量控制检查。

也就是说,公司的设备远远没有达到商用的标准。

伊丽莎白为追求一个成功的幻觉,第一次向投资人和公众讲述一个美好的谎言并吸引住他们时,就注定了这个谎言只能继续无尽地讲下去,用一个又一个更大的谎言来遮掩,直到被戳穿的那一天。

建立在谎言上的公司怎样维持了十多年?

Theranos的故事之所以传奇,不仅在于它拥有一个超级豪华的董事会阵容,还因为这个建立在谎言上的公司竟然安稳无恙地运营了十多年。

伊丽莎白处变不惊的本领和高超的演技固然是一方面,然而在这十多年中,Theranos不是没被人发现过漏洞。有明显的漏洞而不被揭穿,一定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滴水不漏的保密机制和高压手段

Theranos虽然并不像它对外宣传那样拥有不可外传的核心技术,但这并不妨碍它将保密工作做得比有核心技术的公司还好。

或者也可以说,这样密不透风的保密机制并不是为了保护技术专利,而是为了掩盖真相。

Theranos的保密措施不仅针对外部,对内也达到一种极端的程度。

公司内部信息流是相互分隔的,员工和部门之间相互不能交流,员工在网络上的一切行为都被监控。这也对工作效率和员工心态产生了影响。

一旦有员工表现出质疑和不合作的态度,无论他在公司工作过多久、做出过多少贡献,都会被毫不留情地辞退并赶出公司,甚至连收拾自己东西的时间也没有。

而随着公司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提出质疑的员工越来越多,公司的人员流动率也居高不下。

伊丽莎白还高薪雇佣了美国王牌律师大卫·博伊斯(David Boies)全权处理公司法律事务。所有离职后试图保留公司“机密资料”或泄露公司信息的员工,都将面临严峻的诉讼困境。

Theranos外部的人不清楚公司内部情况,知晓公司秘密的员工又只能保持缄默。对于投资人和公众来说,Theranos的神秘感又为它增添了几分高端的印象。

精英阶层的信用背书

不得不说,除开伊丽莎白的独特魅力及她所描绘的美好蓝图以外,Theranos豪华的董事会阵容也是吸引很多投资人和合作伙伴加入的重要原因。

有美国前国务卿、前国防部长等人的信用背书,即使有人存在对Theranos的疑问,也容易受精英们地位的影响而撇开质疑。

而精英阶层相互之间的裙带关系一定程度上又替Theranos网罗了更多精英的背书。

人们一旦陷入对精英地位的尊敬中,往往不加考虑地接受他的一切判断,忽略了即使是精英,也可能在他并不擅长的领域犯错误。而在这种层面上,精英的权威其实是失效的。

监管不力

Theranos的谎言之所以能持续,监管机构也有责任。

CMS(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服务中心)和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署)始终没有明确LDTs(实验室开发检测)的监管权归属。

因Theranos实验基地通过了CLIA(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计划)认证,CMS第一次突击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但CMS现场巡查员再三强调Theranos不能在主基地远程进行其他地方的血液检测分析。如果要将设备安置到其他地方,其他安置的地方也需要通过CLIA,或设备本身通过FDA认证。但就这一点,CMS并未进行后续跟踪检查。

Theranos试图绕过FDA的审批,在沃尔格林和西夫韦(Safeway,美国最大连锁超市之一)设置检测点,但不在检测点安放设备。需检测的血液样本仍寄回Theranos公司进行检测。

对此,在约翰·卡雷鲁曝光Theranos的问题之前,FDA始终没有提出过警告或进行检查,给Theranos留出了生存的空间。

只有严密的逻辑和科学调查方法通往真相

Theranos有精英阶层的背书,公司保密机制滴水不漏,监管机构又没有执行到位,那么投资机构和公众是不是就没办法发现公司的问题了呢?

我们在了解一家公司的时候,怎样通过蛛丝马迹去发现公司有没有在正常运行?其实这样的方法是有的。

约翰·卡雷鲁在《坏血》中,多次提到有公司内部员工、监管机构人员、医疗行业投资机构和合作伙伴公司相关人员、检测点医生等发现了Theranos公司及其设备存在问题,但没有人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带着疑问进一步在其他方面进行验证。

如果能像后来约翰·卡雷鲁那样,对了解Theranos的不同群体进行访谈调查,会发现所有蛛丝马迹都指向同一个答案:Theranos的技术有问题,且公司管理层在尽力掩饰。

在发现公司问题方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往往比精英阶层的背书更管用。

大佬们的发现商业领袖气质的直觉虽然很敏锐,但这种直觉并不能代替专业评估,且直觉往往会犯错。

创始人良好的商业领袖气质当然能增添一家公司成功的筹码,但它并不能等同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发展前景和管理水平。

Theranos的投资人、董事会成员和合作伙伴所犯的共同的错误,那就是在进行公司价值的判断时,给人(伊丽莎白)的权重远远超过了事(公司业务)本身。

要看到公司真实的运作情况,不能只听公司管理层的吹嘘,而是要深入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发现并判断其中共有的联系。

虽然Theranos在谎言中存续了十多年,但该来的审判迟早会来。用泡沫搭建的宫殿再美,终究都会归于幻灭。

伊丽莎白建立的未来血检帝国之所以土崩瓦解,是因为那是出于她对成功和名利的渴望而虚构出来的,没有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和技术沉淀基础上,缺乏牢靠的根基。

而为了金钱,将这样的实验室半成品强行推广商用,不仅是对商业道德的违背,更可能危及到病人的生命,与伊丽莎白多次在宣讲中所提及的公司人文关怀的理念刚好背道而驰。

世界是公平的。那些如伊丽莎白一样为了迅速成功,不愿意脚踏实地做事的,注定无法改变世界。而那些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致力于改变世界的,终将获得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19岁创立公司,前国务卿任董事,女版乔布斯从身价45亿到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