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论语》小讲堂】学而篇小结1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论语》学而篇,短短16则,花掉了俺不计其数的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去思考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学习背诵的时间。

都说《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每一则短小精悍,独立成文,没有逻辑关系可言,俺是真真不以为然。倒不是想标新立异,独异于人,不人云亦云,潜心静读,有自己的见解和态度,这就是所谓求实求是吧。

距上次通读《论语》已是十余年,脑子里几乎毫无印象,今天只是把学而篇做个小结,整理下个人的理解与认知,难免有失偏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许论语20篇通读之后,会有不同的体味,也未可知。暂把今日的想法记下来,权当是学习感受笔记,为将来通读之后总结做个小小积累好了。

(困倦至极,明日还需六点前起床,迷迷糊糊竟点了发布,后续再来更新)

唐宋之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根据南怀瑾大师的理解:

佛学像是百货店,里面百货陈杂,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但是社会需要他。

道家像是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道家的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了,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如今国学风盛行,以自己的观点,一不愿盲目随波逐流,跟风而上,鼓吹宣扬。二不愿以新时代青年自居,在未读未学之前完全凭个人先入为主的思想,打着讨厌儒学”道貌岸然”的旗号,远之千里,拒之门外。

主席曾教导说,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没有发言权的,做学问的态度,做人做事的态度,都应当如此。

目前世面上所见的《论语》,多以宋朝大儒朱熹先生注释的为通行版,是因为自明朝以后,朱姓皇帝下令以四书考选功名,必须采取朱熹的注解。然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更需要在时代背景下批判地学习,取精华去糟粕,有新知。

论语开篇的学而真是精彩至极!通读下来心中的画面感特别强,一个个人物和心像场景水乳交融,堪比电视剧,鲜活极了,有趣极了!

短短16则,孔门弟子先后登场,这些弟子都是小孔子40多岁的后生,单就年龄看更像是祖孙,哈。

首先出场的是有子(有若)据说孔子死后,学生们怀念他,因为有子的形象相貌像是孔子,学问也还可以,曾请他上堂讲课。但他毕竟只能勉强算是“助教”身份,学问自然不如孔子,据载有子在讲课时曾经被学生的问题问到哑口无言。

这样的水平,自然有一部分孔子的弟子极其反对,要把他拉下讲台,这些人物的代表之一就是后来写了《大学》《孝经》的曾子。曾参,二十四孝中就曾记述过他的故事,说他在山上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着急找他,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话,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突然觉得心疼就火速回家啦。孔子对他是相当的信任,不然不会把自己的孙子子思(子思是孔鲤的儿子,孔鲤是孔子的儿子,他先孔子而亡,孔鲤死后,其妻改嫁了,所以子思跟孔子)托付于他,而他果然没有辜负孔老先生,生活上关照,学习上用心培养,后来便有了子思的《中庸》问世,可见曾子在孔门弟子当中的地位。

子禽,“南顿候“陈亢,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说他不是孔子的弟子,只是子贡的好朋友的,但这个人绝对是有小聪明的,史料载他的哥哥去世后,其嫂子要求行殉葬礼,他回答说,殉葬是不合周礼的,如果真的要,也是嫂子要去陪葬,因为哥哥活着的时候都是嫂子侍奉呀。一句话说的嫂子再也不敢提殉葬的事。另一件事情就是说,他曾经问孔鲤,孔子是如何教导他的?(也许认为父子亲会多教一些给孔鲤?)问一知三,一知诗一知礼一知无异。

(【未完待续】此刻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没有一个孩子,偏偏有三个,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还有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的家务,呜呜~)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月《论语》小讲堂】学而篇小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