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90后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是85后,是一名会计,同时也是两个小朋友的妈妈,我性格内向,不善社交,不愿与人交流,下班后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宅在家里辅导孩子作业、看书、运动和追剧,我有一个做生意的老公,生活四平八稳,但是少了些惊心动魄。以前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种生活模式会有什么问题,只是偶尔觉得日子太过平淡,毫无刺激感。自从加入读书群,总有一种声音提醒我:要走出去,去体验生活本身。

“自我”是个看不见的东西,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平很高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我从事会计10年了,每天固定的工作流程,每个月固定的工作内容,固定的工作场所,固定的交流人群,行为有规章制度,工作有工作指南,一切都是那么稳定,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规规矩矩。有时候我会很烦,讨厌这种什么都确定的感觉。有时候我很想逃,转行,换一种生活方式。我头脑里时常出现两种声音。理智的声音说:“你最好清醒一点,留下来是你最好的选择,离开了你能挣到钱吗?孩子的学费怎么办?房贷怎么办?离开这儿,不做会计,你能做什么?”感性的声音说:“闭上眼睛,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相信自己的感觉,你确定要一辈子记账、算账,跟数字打交道,这是你想要的吗?”我被这两种声音纠缠着折磨着、痛苦、虚弱无力。

《转行》里提到要想进行真正的职业转型,唯一方法是突破核心人脉,在外围建立新的人脉关系。

所以最近天气渐暖,我刻意的走出去,去跟外界碰,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人,新鲜的事儿。

周六的上午带孩子去樊登书店,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刚进去,我以为我走错了门,里面花香四溢,琴声缭绕。小店不大,只容得下一张大桌子。墙上和地板上围绕着各种造型的鲜花和干花,这是一家插花店,里面是书店。店主是一位小姑娘,小姑娘年龄不大,95后,个子很高,长得很清秀,淡淡的妆容,戴着一顶浅土色鸭舌帽,围着一条淡绿色棉麻围巾,衣着搭配很文艺范儿。乌黑的头发散落在肩头,她见到我很热情,立刻就递上了名片,顷刻间我们就互加了微信,成了好友。她聊到:她大学并不是学美术的,大学毕业后做行政,由于不喜欢公司条条框框的束缚,所以辞职创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指着一盆高脚杯做的玻璃花瓶的盆花说:“这是我的新作品,里面是用小玻璃瓶做的支架,做出的效果很轻盈,很美。我很喜欢探索和研究,尝试琢磨自己没做过的东西,有时候一下午的时间都没有做出什么,但是沉浸在当下的感觉很享受。这是我拍的照片,我以前没有学过摄影,但是我想把这些美的瞬间记录下来,所以自学了摄影,虽然我目前的摄影技术很差,但是我在一步步地学习去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她打开朋友圈,让我看了很多关于她的作品,和她学员作品的照片。她说,虽然材料是一样的,都是鲜花、麻绳、铁丝、木片、藤条,但是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创作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外向一点,做出的效果比较开放,飘逸洒脱和;有的人比较内向,做出的效果比较拘谨、封闭。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创作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这也是我们的初衷:自由表达。有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在这种环境里放着舒缓的音乐喝着咖啡,摆弄着这些花草,即使什么也没谈,但是那种感觉很幸福。因为跟自己一样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喜欢。

从小姑娘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就是生命,他们自由、而真实。很长时间,90一代,从家长和公司的角度评价,是自我,任性、他们个性张扬,难于管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阻止不了,想离职第二天就走人不干了,这种毫无组织纪律的一代,让领导头气急败坏,又毫无办法。但是,他们拥有健全完整的人格,他们有勇气,内心独立,不盲目顺从,从不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比我们80后,常常戴着面具示人。想做什么时常放不开手脚,顾及自己颜面,在乎他人感受,我们被世俗裹挟着,不敢跨出界限。几经风霜,费劲千辛万苦才探索出真实的自我,而90后却轻松地做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90后身上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