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所好之礼

在孔夫子那时所讲的礼一直到现在也一直被我们所敬重,礼我觉得是你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是人与人交流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

而孔子对于它,不仅仅是每时每刻去遵守它,他还能去体会领悟道理他的本质,他内在的东西。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里的八䏌指的就是八排,一排有八个女子跳舞,一共是八十四个女子。而八䏌这样的形式,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而他不过是一个大夫,只能使用四䏌,这么做显然是违背了礼法。所以孔子说如果这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在古代忍他其实是一个贬义词,以贬义方式去理解忍。)有此也能看出鲁国当时的政治局面是由大夫掌控的,一句话来形容:大夫僭公室,陪臣执国政。

孔子对于季氏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之不认同,但我们在从历史背景来讲,鲁国,他是周公的封地,是周公开创出了礼乐制度。所以鲁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去遵礼法,就像即使他虽然按照天子的形式去用八䏌,但是他还是遵守几䏌,几䏌这样的一种形式。但是他仅仅是一个形式,他丢掉了内在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外壳。

从这一则我也能看出孔子想要表达的是礼不在形式重要是在于内心。就像荀子,他是一代大儒,但是却教出了两个法家门派的弟子,韩非子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独家太过于温和了,应该来一点高效严厉的东西,但实际是韩非子,他没有真正领会到你的本质是什么?有句话叫做“礼失仁则法。”你踏实了,内在的人,它就会变成严形峻法,就是丢掉了它的本质,只有形式,于是就会变成峻法。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会互相争斗,如果一定去争,那也是在射箭的时候去争,揖是作揖,双方作揖之后登台射箭,赛箭毕,下台相互饮酒这叫做君子之争。这整个过程说明了一件,就算君子再去争的时候,他也是有理的,从最开始的相互一让到下台后相互饮酒,这都是礼。我觉得这就是无时不刻都充斥着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其余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里子夏问说笑得非常好看,眼睛黑白分明,转起来的也很好看,最后用白色为美人打底。这怎么样呢?这里要讲一下,因为在春秋战国,他们还没有宣纸,只可能是黑色,黄色,所以他们画画的步骤是先画出人和图案,最后再在人的周围把白色涂上去,来衬托中间的图案。孔子说先要有白色的底色彩画,之后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那此下问李厚虎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不是前后关系,你要是一种逻辑上的一种前后关系。这里素质的是什么?这里素体质指的不单单是白色,他们是拿一个美人与话来做比喻。实际上的意思是人它是底色,她是根本,而至于图上的那些美人,那些眉目清秀的五官。意思是说,图画上的美人在白色的衬托下才会好看,用仁和礼之间的关系来说,就是理只有在你生命底色仁的呈现下,才能真正体现出礼他的本质。意思就是说你是在有了仁心之后才能真正去体现出。

我觉得这一阵子都在强调一点哩哩,不能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外壳,真正知道是他内在的本质,是他内在的东西,你要对理他内在有所体悟,去领会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礼。唉,这像孔子所说的,你如果没有仁心,那你的里礼是体现不出来的,你如果没有白色打底,那美人,美丽的图案也彰显不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夫子所好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