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尘埃中开出生命之花——新网师2022年度生命叙事

今天是阴天,有点阴冷,这种天气,躲在被窝里是最舒服的。现在是假期,没有准时准点必须起来做的任务,睡到自然醒,或者耐床都是可以的。但是我还是爬了起来,享受晨起听书、散步的这份舒畅感。我喜欢这种身心的双重滋养。

放假这段时间,人感觉特别慵懒,好像什么事都不想做,头脑也有几分混沌,常会忘事。散步回来,刷新网师推文,才知道今天是新网师2022年度生命叙事最后提交的日子,这份作业似乎没有要求每位学员必须完成,但感觉书写这样一份作业,对自己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决定抓住这最后的尾巴,争取把这份作业完成。

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做,但你觉得有必要或者很喜欢,就用心去做。这种思维状态和处事方式,就是我这一年来的常态。这一年中做的几件主要的事都属于自我授权,但我却能从中感受到生命之花的绽放,享受到那份幸福感。下面就以几个活动串起我这一年的生命叙事。

一、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教育行走 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是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活动的延伸活动,也是一项驱动、陪伴教师成长的常态化活动。这也是我这几年坚持得最好的,深度参与的一个活动。

参与活动的老师都有一个专属的挑战编号(我根据每位老师加入的先后顺序给予挑战编号),活动的要求和做法都不复杂:

挑战任务:每天一记录(每天自由写作一篇500字以上文章),每月一精品(每月写一篇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

标准动作:写文(推荐)+挑战群中接龙(字数、题目加链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小打卡圈打卡

我给出了这样的倡议——每天抽点时间,成就更好的自己,一起写吧!

2020年9月1日开启了第1期挑战活动,有近百名老师参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00天挑战的只有14人。第1期活动结束,一些老师意犹未尽,希望能继续,一些比较晚了解到活动的老师,也表示想参与。于是我们又在2021年8月1日开启了第2期的挑战活动,按计划在2022年6月6日截止。

这个活动,我是发起者,也是深度参与者,从第1期的挑战活动开始到现在,我都一天不落地坚持着。到2022年12月31日,我在已经坚持日更902天,收获近3万粉丝。

有老师觉得能够坚持日更,对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却发现要坚持日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如何坚持日更,我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点心得:

1.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如果还能固定地点,那你的日更基本上问题不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养成一个条件反射,或者说养成习惯。到那个点,如果你不完成,你会觉得有点难受。

白天的时候我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时间,或者说时间很不固定。我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到晚11点如果还没完成日更,就要把手头所有的事暂时停下,给自己半个小时独处的时间,开启日更模式。有了这一个固定的时间,有了这份自觉,我的日更就坚持得比较好。

2.零散时间

固定时间是保证一定能完成。但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加上以女教师为主。在白天还有晚上的前半部分,我们基本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可用。所以很多老师如果要有一块固定的时间,基本上都像我一样,需晚上10点以后。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有可能属于我们自己。

但是晚上10点甚至11点以后,写完文章,基本上已接近12点。我们人会感觉比较劳累。这个时间点,对一般的人来说,思考力可能会下降。如果遇到人特别困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到日更的质量。

一天的时间里,其实是有很多零散时间的。如果我们可以见缝插针地把这些零散时间用起来,那我们的日更就更容易了。比如说做完一件事,及时地记下要点。想到一个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说如果有遇到什么事,或者有什么想法,我们就可以打开把它随手记录下来。有时间再进行整理。这样的内容就会丰富一点,饱满一点。

3.笔耕舌耕

以前写文章的人习惯称为笔者,后来有了键盘侠,现在其实更为流行的是舌耕。什么是舌耕呢?就是通过语音来写文章。

我们说话的速度一般都比书写的速度快很多。如果你要完成日更,采用的是一笔一划的写,或者键盘式的敲打,速度相对就会慢一些。如果你通过语音转文字输入,那速度就是成倍增长了。

现在一些手机就自带这个功能。你只要按住说话,只要你的普通话基本标准,需要修改的文字就不多。基本上能达到说到哪边写到哪边。采用这种方式,半小时写500字甚至1000字,都不是问题。

当然,刚开始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可能你的思维跟不上你的语言。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刚开始的时候你说的慢一点,甚至边说边修改。这样至少也比你都用写的快一点。而且如果你能经常这样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你的思维能跟上你语言的速度,那你就轻松多了。

我现在完成普通的千字日更,基本上半个小时左右就够了。我也曾挑战过10分钟完成,都没问题的。

你可以尝试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书写,然后再修改调整。这样慢慢练下来,你不但书写能力有所提高,口语和思维也会有较大的提升。

4.精品意识

为什么我们要设置每天一记录,每月一精品?因为每天记录能保持你较流畅的输出状态。每月一精品,则更能提升你的写作能力。一个是字数多一点,你对一个观点的阐释就要往深处再想一点,你就会慢慢有所拓展,有所深化。另一个是,你有了精品的意识,你就会花心思去打磨。有了这一个打磨的过程,我们的写作就会逐步的精进。如果你的精品文足够精致,还能在比较大的平台或者是纸媒上发表,那对你写作兴趣,写作自信心的提升都非常有用。

老师们要加入300天挑战活动时,基本上都会担心自己没办法坚持。毕竟21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10多倍的21天。但是一天天坚持下来,转眼间已快到300天了,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很多人是可以做到的。

2022年6月7日凌晨,我在小打卡提取第2期挑战数据,有44位老师完成了300天的写作打卡,有三位老师就差一点点,坚持了298天。此外,有100多位老师打卡超过100天,76位老师打卡超过210天。很多老师有了这样的共识,坚持写本身就是最大的福利。

第3期挑战活动在2022年8月1日也开启了,到现在挑战活动也已过半,有60多位老师坚持着。

因为“教育行走一起写吧”这个活动,我在书写的量的积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现在正朝着质的提升上努力。对此我还是比较有信心。

“我不敢保证我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力求每句话都是真的。不媚上,不迎合,不从众;言说常识,倾吐实话,抒发真情——是我一如既往的态度。”李镇西对写作的这个态度我很喜欢,我会把它作为我们日更写作的一个准则。

二、跟着小尘老师一起读吧

2022年初,看到大夏书系寒假要共读的书是《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感觉这个共读来得太及时了,我马上分享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日更挑战群。

查看这本书的目录,分门别类,对教师各方面的写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指导。这对参与日更挑战的老师来说,真的是如虎添翼。坚持写作是我们写吧群每天都在做的事,如果能写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性,那写作就会更有成效,大家的坚持写就更有意义了。

我的寒假共读倡议收到了很多老师美好的回应。看到人数不少,我便建了一个共读群,有近60位老师加了进来,一起参与共读。我们除了自己阅读,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写下读书笔记,在寒假还举行了6次共读语音分享会。

要想真正拥有一本书,真的需要自己用心地去阅读。像这种实操性比较强的,还需要认真地去实践,去反思。只有把方法用起来,练起来,内化为自己的技能,才算真正读得进去,读得出来。当然,有了一群人的共读,有一些领读的分享,有一些群中的讨论,有一些思想的碰撞,有共读任务的驱动,阅读起来更轻松,也更有实效性。

我发现,这次参与共读的老师,日更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文章内容也更聚焦,教育随笔的味道越来越浓。虽然我们的日更挑战对内容没有要求,但老师们能把内容指向教育教学,这样的专业化成长进程会更快。随着阅读的深入,听着大家分享收获,我意识到阅读对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

在6月份,第2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活动结束后,我又发起了“跟小尘老师一起读吧”30天阅读挑战活动。我发起了这样的倡议:

我们准备做一个短期的阅读挑战活动。从2022年6月18日开始,到2022年7月17日结束,30天时间,选择一本书,每天至少阅读其中一页,写下100字以上的相关原创文字。你没看错,我们定的每日目标并不难,每天只需要读一页,书写100字就算达标,可能不用10分钟时间,只要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月,你对阅读和写作可能就有新的感受,新的看法。想试一试吗?一起来吧,给自己一个读写的引子,为自己颁个奖。

第1期有31位老师完成了挑战。我为大家颁发了纪念证书。有几位老师意犹未尽,于是我们约定,每月一期,到12月已经完成了6期。

有的书适合精读,有的书其实只需要了解一个大概。听书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精华,可以较快扩容自己的阅读量。我在得到买了两年的听书会员,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11月份开始,我几乎每天听一本书。遇到一些内容特别适合自己的,就搜索电子书或者买纸质书回来精读。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虽然是很私人的事,但如果能有一群人一起阅读,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就能坚持得更好。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仍然能陪伴老师们一起坚持读写,共同学习,各自成长。

三、紫光行动和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

“紫光行动”全称“紫光行动——数字赋能中小学网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是由深圳市宇泽公益基金会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语泽公益基金会、青椒计划、石榴籽计划、互加计划等单位、机构共同发起的。我有幸受邀成为紫光行动的助教,近距地学习网络直播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机会难得,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这几年,我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书面的表达力进步不小。但出镜表达,还是有强烈的不适感。其实不只是出镜表达,连拍照我都不好意思,所以极少拍照。对自己的口头表达,对自己的形象,我都很不自信,还有几分自卑。

说起创设课程,网络直播,开直播间相关内容,N师学院早就教过练过,新网师极简技术课程也正在边学边练。去年寒假项目式学习,我们几乎每一周都要开直播间学习、讨论。同组的小伙伴对我印象都还不错,但那时候直播间只有我们组几个人,很随意,根本没关注到形象问题。这次助教则不同,要求出镜的形象要好一点,还要开会后会,组织讨论,引领近百名学员更深入地交流。

我和另一个助教老师负责跟进一个县近百名老师的学习,除了打卡互动,精选出优秀作业,每周还有一次会后会交流、总结。我还把优秀作业集中编辑、推送、分享给各位学员,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优秀。这次助教工作我在陪伴老师们学习的同时成了一名深度参与者。

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课程是文质研究院推出的,从2月份开始,每季一期。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算是比较忙碌的。除了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要参与工作室的一些活动,还有新网师的课程。要知道,相对于其他培训,新网师的课程学习要求是比较高的。除了参与直播,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作业更是烧脑的活。但了解了推动力课程设置,当李晓霞院长信息我,让我当第一季的班主任,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身为班主任,与其说是服务大家,不如说是不可推脱的深度参与。用心聆听导师课程,认真学习学员们的作业,也作为学员用心完成自己的作业。课后作业、群中分享、21天表达训练营……我一样不落,自我感觉是一个优秀学员。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学员学习难点,及时给予提醒、帮助。

两个活动,让我真正体验了一回,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深度参与,马上教别人。

四、新网师学习

我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主要学习活动基本上在网络上进行。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我感觉自己学得有点散,学习没有系统性,研究也无法聚焦。特别渴望有一个系统性的课程来带着我深入学习。通过寻找、比对,我觉得新网师就能满足我这个愿望。

新网师是新教育实验网络教师学习中心的简称。几年前我对新教育、新网师就略有耳闻,虽然一直羡慕着,仰望着,但一直不敢靠近,甚至心存恐惧。因为曾经有老师分享,要进新网师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进了,新网师简直就不是人待的地方,学习强度太大了,谁进去学习都要脱一层皮,课程还不一定会过关,毕业就更难了。

这几年我都是一个很用心的学习者,成长也是可见的。我想,此时的我应该能够挑战新网师的课程。2021年秋季,通过申请,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新网师学员。第一学期顺利完成了两门课程。2022年,两学期我又完成了4门课程,成绩还不错。

这几学期我在新网师学的几门课,课程设置都很有结构性,导师和义工团队都非常用心,一同学习的老师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这样的学习群体,这样的学习课程,是非常优质的。与他们同行,有方向,有动力,有抓手。刚刚结束的“中小学课题研究”课程,导师和义工团队不仅提供了课程学习资源包,帮我们收集很多资料,还付费为我们争取了一个查阅文献的特殊通道,为我们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给予了更多的助力。新网师的课程虽然学起来有些费力,但学下来,能感受到自己在专业上的精进。

五、实践社会化学习

2022年是我成长的一个转折点,我遇见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陈慧蓉老师,并顺利加入了名师工作室,逐渐聚焦,开启了真正的专业研究。

张文质老师说:“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遇到一起出发的人”。参加了陈慧蓉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后,我对这一句话深有同感。陈慧蓉老师就是那个我想和她一同出发的人。

这次活动,从预定酒店到分享的准备她都给予了我高效的支持。跟她交流,我也没有压力感。一些我想要的东西,哪怕知道会占用她本就不多的时间,还是会去麻烦到她。而每一次打扰,她也都欣喜地接受并耐心地给予支持。

最关键的是,她追求的理想课堂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我的理想课堂就该是那个样子。在启动仪式上,工作室成员每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理想课堂,这些课堂都有亮点,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真的是一群在用心做事,认真研究的优秀的老师。陈慧蓉老师分享的理想课堂是张齐华老师的"社会化学习"数学课堂。

在慧蓉老师的分享中,我了解到,张齐华老师的“七大学习力”(指实现儿童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提问、表达、倾听、对话、合作、批判和反思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而“社会化学习”则是把学生放在社会化的语境中学会自己学习。数学社会化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共同体内基于充分的对话协商,以促进数学素养和社会性素养协同发展的数学学习新样态。慧蓉老师分享的课堂片段,学生交流的语言,学生闪亮、专注的眼神,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都深深吸引了我。那就是我理想中的学生的学习样态。

活动结束后,我又联系了慧蓉老师,专程到她的学校跟她进一步交流,了解社会化学习的相关内容。她很耐心地一一做了解答。听说我教六年级,还引荐我认识了他们学校教六年级在尝试做这个教学的一位老师,并分享了社会化学习所需要的学习单样本给我。听了她的分享,得到学习单,我对社会化学习更感兴趣了。

回来后,我认真观看了张齐华老师的讲座《社会化学习,促进儿童社会性素养提升的学习生态重建》,对社会化学习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深入了解后,我越发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马上在班上进行了实践研究,效果非常不错。在学期末的检测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提高。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孩子们学习状态的改善,孩子们各种能力的提高。期末收到一些孩子给我的留言,让我感到特别欣慰,其中一个同学还说,这种学习让方式让她重获新生。

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一种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如果评价能加上一些奖励,孩子们会更喜欢。奖品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我为他们写的专稿。这样的专稿,有为个人写的,也有为小组写的。留下的是文字,展示的是老师的看见。

虽然我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现在也已进入中年,但没有职业懈怠感。我想应该跟以上分享的这些活动有关。这些都是自我授权的活动,没有人强迫我要去做,但却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有了更多活着的意义感,滋养了我的生命。

我自知基础很差,能力不强,但因为努力做事,我也感受到了尘埃中开出的生命之花。我很喜欢李镇西老师的这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应该是我生命的色彩。

郝晓东老师在早安新网师分享了他阅读《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后反思的结果:要聚焦最重要的事。“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阅读、写作、处事也能更聚焦,让这份生命之树更强健,生命之花更灿烂。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尘埃中开出生命之花——新网师2022年度生命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