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何炅的一句话:
“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放弃了,你就不要抱怨。每个人生活怎么样,都是应得的。”
我们都知道要坚持,可是能持续长久坚持的人寥寥无几。我们的天性是很容易放弃的,喜欢做能够得到即时满足的事情。如果努力了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希望,就会自我怀疑,甚至放弃。
坚持长期主义很难,但还是要去做,容易的事就让别人去做吧。
不做点有难度的事,如何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逆天改命呢?
成长是永恒的刚需,它需要持续地行动和刻意学习。
既然,我们都很容易放弃,那么如何持续地行动和刻意学习呢?
在《刻意学习》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答案,接下来,我为你分享这本书,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01
持续行动是自我精进最大的技巧
什么是持续行动?
行动是一个“主动发起、投入自愿、外界交互、内部梳理、产出结果”的过程。
持续行动就是把行动持续下去,无间隔、连续不断的行动。
持续行动的基本节奏是,每天都要做,做足够长的时间,而且要保持稳定,要在舒适区边缘做(做起来有些难度),要有反馈。
为什么要持续行动?
所有的爆发都源于积累,积累源于持续行动。
《刻意学习》的作者说:
从2014年1月起,我每天写一篇文章,到2016年9月,总共写了1000天。我回头看这三年积累的文稿,有100多万字,但这三年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除却这些积累的文字,这1000天的持续行动带给我更多的是理念层面的改变和认知的重大升级。我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经历。得益于此,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也和先前有所不同。
这就是持续行动的力量。
不要迷恋各种“速成”的方法,它们只不过是基于我们急于求成的天性而设计出来的“商品”,目的是为了赚钱,收割“智商税”。
在成长这条路上,唯慢不破。
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如何做到持续行动?
第一,放大自己的格局。
不要纠结于当下,要把目光放长远,思考未来3年,5年,10年,30年……后会怎么样,如果那个时候再回头看,现在的苦难也就是屁大点事。
作者提出了一个“N阶行动者”的方法:
10¹天=10天(一个周)
10²天=100天(三个月)
10³天=1000天(三年)
…………
10ⁿ天
放大自己的格局,看待问题的想法就会改变,想法变了,行动也会随之变化,从而人生也就能脱胎换骨了。
第二,坚持长期主义。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罗振宇认为,长期主义指的不是你只知道抱着一个东西去坚持,而是你要判断什么东西不变,然后再去坚持。
长期主义的核心永远不是坚持,而是不变。
坚持是反人性的,意味着短期内看不到收益,有放弃的念头很正常。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人,少之又少。
第三,自我励志。
罗永浩谈到他学习英语的自我激励方法时,我瞬间被击中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励志和逼自己。
他说,为了不被滚滚红尘影响,特意找了一个偏僻、破旧的出租房,买了100多斤励志书。每当要放弃的时候,就拿本书看看,用书中能击中自己的话让自己坚持下去。为了防止外出去滚滚红尘,他甚至剪破自己的衣服,逼自己不出门。
我们总有消极的时候,总有顶不住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励志一下了。
02
成长来自持续的行动和学习
高效的方法总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在成长这条路上,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尤为重要。
如何搭建行动系统?
第一,合理安排资源的投入,分清事情的优先级。
我们的资源、时间都是有限的,要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就必须合理安排投入的资源和时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第二,及时调整情绪。
我们的本性是逃避痛苦,享受快乐的。
可现实是,要想成长,就必须伴随痛苦。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是与痛苦为伍的,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出现痛苦情绪,消极抵抗时,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消除其阻力。
第三,自我监控。
记录下行动的进程,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理活动。
这些都是反思的基础,没有反思,何以进步。
不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第四,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
生活中总会有突发情况,让自己措手不及,打乱行动计划。
作者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应对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在平常行动的时候多往前做,给自己预留一些工作量。平时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了。我有时候时间充裕,一天会多写两篇文章,即使某天真的安排不出时间,也全然不会有“完蛋,我中断了”的感觉。树挪死,人挪活,持续行动的核心在于持续稳定。
如何搭建学习系统?
成年人的学习应该是以自我为导向,受内在驱动,关联经验,重在实践的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我觉得可以用费曼学习法来搭建学习系统。
读书有法,法可依。方法对了,定能事半功倍。这个简单高效的流程是:
第一,确定学习目标。
第二,理解学习目标。
第三,以教代学输出。
第四,回顾和反思。
第五,简化和吸收知识。
03
即刻执行,做高段位的行动者
现在就去做,能够破解一切矫情。
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虽然知道了,但没有去行动。不去行动,又怎么能过好这一生呢?
不去行动,知道再多的道理,都没有用。
行动的天敌是拖延,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呢?
第一, 将任务“严峻化"。
设置严峻的任务,如定期地向上千人交代,最好是隔天交一份报告,可以很好地解决拖延。
第二,幻想一下完成目标的好处。
尽量把这件事和个人收益关联起来。
比如说,做完它能让你获得什么好处?你的个人能力会提升吗?未来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机会吗?这件事有可能帮助到更多人吗?想得越细致,你的动机就会越明确,也就会感到越兴奋,动力越足。
第三,分解目标,设定小目标。
长期目标如果太长太宏大,会增加实现过程当中的痛苦。设定小的目标,把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每天可以坚持完成的事情,比如男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俯卧撑,女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仰卧起坐。
完成了小目标的练习之后,建议你先去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技能,例如游泳、骑自行车,这些技巧性稍强的东西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第四,倒推:做一个任务时间表。
先写好最后一天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往回倒推,依次写下每一个时间点完成的小任务,一直写到今天为止。
举个例子,你要做一次公众演讲,一共有10天的准备时间,那时间表就要从第10天开始列,比如:
第10天:完整排练三次
第9天:熟练背诵整篇演讲稿
第8天:做完PPT,和文稿对照,确定翻页的时间点
……
第3天:先写出开头
第2天:收集和整理所有可用素材
第1天:理清演讲目的,构思结构框架
用“倒推”的方式设计时间表,你会更合理地安排小任务,不会出现到最后几天任务量积压的情况。
第五,公开自己的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十分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公布自己的计划,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不完成计划的成本,没有人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好笑或是很懒惰。比如,很多人在报名马拉松之后,会告诉所有的朋友。
第六,把任务变动作。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两类任务:
第一类:
下班前给客户去个电话
马上给人事部发一封请假邮件
8点后去跑步20分钟
第二类:
完成仓库存储空间整理
设计出一份考勤制度
协调好老板的开会时间
有什么感觉?
第一类任务,我们很容易就去做,而第二类任务,我们会一拖再拖。
所以,在制定任务的时候,要符合smart原则,任务要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必须要和最终结果直接相关)和有时间限制的。
在通往大神的路上,要将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不进步的背后,必然有不到位的执行。
04
刻意学习,学到真正的知识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有的人认为碎片化学习是自欺欺人,而有的人认为碎片化学习能让自我精进。
认为碎片化学习不可取,是因为没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种信息,无疑是浪费时间的。
但如果能够刻意地分析和整理碎片化信息,关联自己的经验,跟其他知识点链接起来,碎片化学习就是自我精进的一大利器。
学习没有捷径,只能刻意练习,这是学习的底层规律之一。
那么,如何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是要有导师,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进行大量且持续地练习。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
①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②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走出舒适区);
③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不同于例行公事或带娱乐色彩的练习(专注)。
比如,你觉得人类做俯卧撑的世界纪录是多少?500还是1000个?在1980年有一个日本人做到了10507个,夸张吗?这还不算什么,在1993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个人只花了21个小时就做了46001个俯卧撑。
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功力。
从新手到大师,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05
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成长
总的来说,我认为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指出的学习临界知识时的2种底层心态,也是我们应对成长的底层心态。
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呢?
我们先来看看与之相反的红灯思维。
当别人反驳你时,你马上怼回去;遇到事情时,马上撇开自己,都是别人的问题;不是我的错,跟我没关系,我也是受害者……这些都属于红灯思维:
别人出事了,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了,都是外部环境的“锅”。
而绿灯思维呢,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能够积极地思考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红灯思维呢?
这跟心理学上的习惯性防卫有关。
当我们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就会触发习惯性防卫:
有人敢反对我,跟他对着干!
这是把“我的观点”和“我”等同起来的结果。
质疑“我的观点”,就是质疑“我”这个人。
事实上,“我”和“我的观点”是独立的,别人质疑的是“我的观点”,并不是“我”这个人。
第二个底层心态:以慢为快
我们的天性是急于求成的,做什么事情都渴望马上看到效果,不愿去做长久坚持才能有成效的事。如果坚持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效果,我们很容易放弃。
我们都知道要做时间的朋友,要做个长期主义者。可这是反人性的,很少人能够坚持下来,一旦做到了,往往能够厚积薄发。
成甲说: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特别希望自己的阅读量很大。2009年、2010年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年要读150~200本书。这样高强度的读书,不能说没有帮助——我确实收获很多。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还是有些后悔和遗憾:我在应该慢的地方没慢下来。读书快,感觉都成为我的惯性了——我是为了快而快。结果,很多知识的阻塞留了下来,这给我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结果几年以后,我还要重新回头补课,浪费了不少时间。
所有的爆发都是源于积累。
没有量的堆砌,很难有质的变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在读书这件事上,唯慢不破。
06
投资自己,坐等风起
投资自己的意思是,在我们个人成长的突破上、在我们技能的提升上、在我们视野的拓宽上,不遗余力地投入自己的时间资源、脑力资源、财务资源等等,并且保持它的强度、持久度、力度以及深度,用最大的努力谋求可达成的结果。
投资自己的核心是把自己的资源、资产、资本等方面拿过来用于自己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说我从腰包里掏了多少钱。
如何投资自己?
一、大脑投资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的差别。
卢克文说:
“这世上大部分问题,要么用权力解决,要么要金钱解决,要么用知识解决。这三样事物中,只有知识的获取,是相对公平的。所以你努力读书,是为自己,为家人多获取一份公平,为自己解决问题,多一份能力。人一定要多读书,才是康庄大道。”
除了多读书外,一定要学会批判性思考。
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不会动脑,那么这个人多半是废了。
二、形象投资
投资自己的形象、举止、谈吐,让自己成为自己“所想”的自己。
试问,谁会愿意和一个邋遢、满身是味的人接触呢?
三、健康投资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知道人生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吗?人死了,钱没带走。
保持健康是做人最基本的责任。
四、人脉投资
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社交过程中,你的观点和价值观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让人家觉得和你交往,不亏,不然别人为什么要和你做朋友呢?
五、情商投资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构成,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一定要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投资,是要讲究回报的。
你投资的风险越大,你的回报就越高。
投资自己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意志力和自控力:
别人打游戏的时候你看书,你健身,你学习,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人放纵自己很容易,但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会难受、心痒痒。而投资的回报,就是在经历过这些苦难后获得的。
投资自己是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07
成长这件事,想要1年顶10年,就得做到持续行动和刻意学习。
伏尔泰说:“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容易放弃。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