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在筛选信息,信息也在筛选你我

不知什么时候,自己下载了“今日头条”这个以“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为口号的资讯APP。当时,在澎湃新闻,腾讯等诸多APP中选择它的原因,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口号吧。这些年来,今日头条除了有些时候某些内容水平欠佳外,瑕不掩瑜,大体上还是能满足自己对信息的要求的,早上打开手机,总能刷到一些自己关注的东西。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后来,出于对诗文的爱好,又陆陆续续下载了“西窗烛”、“一言”、“雨时”等诸多欣赏诗文的APP。

西窗烛

这些小众的APP内容也算精彩。只是这几款APP的使用逻辑和头条就不太一样了。今日头条会根据每个人每天的浏览频率筛选同类信息主动推送,这几款则是APP主创人员首先对APP内容进行一次筛选,择优发布。这种模式更像是信息不太发时的媒体人的定位。

雨时

两种模式特点各有千秋,由于笔者自知水平有限,不予置评。只是,近些时候,由于自己关注的内容大体相似,除了实事热点外,每天得到的推送也大抵就是原先了解过的内容。甚或除了观点剽窃外,还有更多的文字搬运工。除了“爆款”标题外,往往得不到更新的讯息。

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被自己选择过的讯息选择了。于是,我们的知识范围从发散式的蔓延变成了按照机械设定的规则有序的扩展。甚至我们得到了太多未经选择,未经验证的“道理”论据。这样真的适合时代的发展么?尤其适应新时代青少年人的知识体系建设么?

最近“快餐式文化”一词流行于网络。其代表就是“抖音”,由于网络“病毒式”传播,太多未经审核,仅仅满足于不触犯法律底线的内容流行于网络,网络的便利性让网络终端前的每个个体出镜的成本太低,网络暴力与道德绑架的事件也是不绝于耳。这是否算一个良性的信息网络呢?

我不反对下里巴人,只是有些时候,网络的一些讯息,人为的拉低了大众的审美品味。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也在被各种讯息筛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在筛选信息,信息也在筛选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