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上万元的心法——顶级高手都是这样练成的】

2020-12-05,周六,晴


“今天感恩节,你发了多少个红包,发了多少金额?开始回答...”

“金额超过2000的回复1,没超过的回复2”

“汇报下我的数据,10:30之前,我已经发出了10000的红包。最大的红包金额是1888。”

在红包满天飞的2020年11月26日感恩节的当晚8点,一场黄金万两的分享燃动了群里所有人的心...

价值上万元的文案心法

“感恩节你发了总共多少钱的红包?”仅一个问题就测出了你的心量和格局;测出了你的个人品牌之路能走多远;测出了你能有多大成就。

分享者是位刚过而立之年,拥有着超凡定力,三个才华横溢女子甘心跟随,百个星光闪耀追随者的帅哥——写作教练Peter。

梳理和总结四点重磅24k纯金内容,感悟如下:


01 舍得给予,是真正的富足

“如果你走不进最重要的那个人的内心,你永远无法获得大的突破,大的成长,大的财富。”

—— 写作教练Peter

学习文案的底层逻辑:给予 

“给予”才是真正的富足,也会引来富足,涵盖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常人总是会怕给出去,自己少了,没有了,又不能保证可以收回来保持基本平衡。这本身就是一种匮乏的心理状态。按吸引力法则,匮乏就会吸引匮乏,同样也是涵盖精神和物质上的。

以发红包为例,当你收了别人一个小红包,却还了一个10倍乃至百倍的红包,会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走进别人心里的开始,就如今天收到Peter老师回包的感觉。

印象,决定后续彼此有无链接和链接的程度。

老师说“人这辈子最应该训练的就是:心量。一个人很难改变命运,就是因为自身的心量太小了,心量太小,你事事纠结,你也很难得到贵人的助力,因为没有贵人的助力,所以你越来越艰难。”

就说Peter老师吧,除了昨天感恩节的重磅分享之外,他经常把自己花几万、几十万学来和自身实践总结的经验心得分享给我们,从不收我们的感恩红包,只有感恩节这一天的红包除外。他也不会计较我花了这么多钱学来的东西平白分享出去了,自己亏了,而是更在乎自己分享的东西和内容是不是能够帮到人。所以写作三六五平台,仅短短一年时间发展迅速,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

在声音训练营时,除了自己亲自带的学员,也积极给班级、整个训练营的伙伴以及点评导师群的导师们做作业拆解、样例点评,分享给大家如何更好地完成声音作业/点评指导学员声音作业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结营时会有比赛,每个导师都会希望自己的学员获奖。如果我当初计较自己花了时间给不是自己直接负责的学员分享,考虑的是自己的学员能不能拿奖,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也不会收获小伙伴们的真心感谢,不会成为学员最喜欢的导师投票票选第一,后续也不会有小伙伴要抢报我的小灶班。

“给予”才是真正的富足,而分享就是一种提供价值的给予。只有自己拥有这份经验心得,才能给到别人用来借鉴,所以给出去的就是你有的,这方面你是富足的。我们给的越多,就证明我们内在越富足。

一个人心量要大,特别是作为一个品牌专家,分享价值才是核心,而不是盯着学员付多少钱。心量够大,才能量大福大,福大命大


02 人财之选,优先关注他人

“当你眼中满是学员时,你就一直在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价值本身就是财富。”

—— 写作教练Peter

眼中盯着你的学员,而不是盯着钱 

有人才有一切的可能。“人聚财聚,人散财散”的前提是从起心动念开始就是发自内心真诚地给予。

Peter老师很注重心性的培养,也看重团队成员的心性。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提供给学员需要的价值。这点老师很佛性,不会给学员推荐好的但可能不是其需要的内容或产品,而是以人为先。

反躬自省:

以前自己也碰到过有人因我朋友圈发出的咨询招募而来咨询声音或解读,但在认真的提供了咨询后,对方却没有任何反馈,像是消失了…虽然是免费咨询,但是作为提供咨询的人来说,遇到这种事,那种感觉实在不美丽。所以当看到“免费的不珍惜”这句话时,特别有感触,也非常认同。

后来再有人想咨询时(特别是以前不认识、互不熟识的),哪怕是因为看到提供免费分享的机会而来的,都会提前声明一下正常咨询费用(实际价值),想先引起一下对方重视。

当爬楼听了Peter老师昨晚的分享之后,再仔细回溯回想自己最初的起心动念,当时招募时是存有推广之意,成交之心的,虽然解读和声音咨询的过程自己是全身心投入的,但是结束之后难免对对方有所期待,不似晓华姐,东情姐分享时那般的公益发心。

眼中盯着学员,以TA的成长和提升为目标,给到学员最适合TA当下需要的,而不是以钱为目标,塞给TA你认为好的。

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践行,只会有服务不完的学员。所以,还要继续好好反思、好好反省。


03 定位定心,做长期主义者

“写好文案之前,有一步非常重要,那就是:定位。你要做好自己的专家定位。”

—— 写作教练Peter

专家品牌定位,让你变得更值钱  

这点在跟随老师学习以来,是一直纠结的问题,自己喜欢和想做的有3个方向,天赋解读、演讲和声音…不知道定哪个,哪个都舍不得...

Peter老师以前在做定位时也很痛苦。英语、时间管理和写作,都有不错的收入,定位只保留一个的时候,就意味着收入会少很多...但最终确定了自己喜欢的写作。

人性的特点是:能适应多(获得),但很难适应少(失去)。所以,定位即割舍。

好在Peter老师总是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在帮助我明确自己的定位。而现在自己也慢慢感受到定位了之后,才能取舍有度,全力以赴。比如老师说的朋友圈文案,以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较随意,如今也在逐渐系统化。

正如老师所说,定位了之后,会发现原来真的有很多事要做,做都做不完。没定位之前眼前空如野,定位了之后目中一片海。行行有门道,声音里有很多知识。定位之后,那些知识点都像变了一副模样,更加眉清目秀,而且还是4K高清的显示效果。

像声音必备掌握的气息、口腔、喉咙;基本功练习;声音基础知识;普通话发音;情感表达等,每个部分细讲都有很多内容。

做专家要“耐得住寂寞,拒得了诱惑”。朝三暮四这个痛点在Peter老师耳濡目染的引领下,正在一点点地被淡化和清除。日拱一卒,做个长期主义者。


04 对标卓越,付出极致努力

“你得付出不亚于任何的努力,勇猛精进。宁愿走得慢,宁愿多忍耐,多等待,也要变得踏实和扎实。”

—— 写作教练Peter

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得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句真是说到心窝里,又说到痛点上。急功近利是大忌,不求极致是大碍。

Peter老师就经常对标剽悍一只猫、龙兄、行业大咖,日日反思,总结差距,还经常写千字复盘文章,同时也要求我们也这样做。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以卓越者为榜样,也修炼成为卓越者。

所以,把人做好了,把自己修好了,该来的都会来,一样也不会少。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愿意为你付高价的优秀的人,除了信任你,一定是认为你比Ta厉害,比Ta更牛,才愿意来取经。毕竟这样的人,各个都极为珍惜时间。付了所谓的高价,其实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资源。

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才有资格有能力吸引到同样有能力有能量,甚至更高能力、能量的人,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是顶级专家。就像猫叔、龙兄,一个致力于社群,一个致力于演讲,在一个细分领域里持续深耕,做大做强。

龙兄也曾多次提到,之所以当初有机会把课程开到喜马拉雅平台,正是因为猫叔的推荐。因为猫叔听了龙兄的演讲分享后,觉得他讲演讲更专业,所以才把找上门的喜马拉雅课程资源推荐给了龙兄。继而有了在喜马拉雅演讲课程中销量口碑排名第一的龙兄演讲课。

想成为专家,要付出不亚于凡人10倍乃至百倍的努力。

打造个人品牌、成为专家的路上,自己又努力了多少呢?比起Peter老师在写作上付出的努力,每日天5条朋友圈,每日2000字输出,全年分享1000场...自己在所定位方向上的努力真的相差万里。

虽然被很多伙伴赞过我极致,但我心里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极致”的。我困了想睡觉,不想自己太辛苦,会令计划遇突发事件无法完成,导致目标延期实现…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唯有对标真正极致者,狠下一条心,才能有下一步的美好呈现。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吸引什么样的人


05 深深扎根,先做人再做事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 卢梭

深深向下扎根,努力向上生长 

做一个乐于给予的人,做一个优先关注他人利益的人,做一个有定力的人,做一个极致优秀的人。归根结底,还是你要如何为人。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全靠做人。这四点也是Peter老师自己一直在亲身践行的——“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知识付费领域,自己也投资了过6位数学习和提升自己。当然,一开始是漫无目的,喜欢的、感兴趣的就报了学或者是囤课,并不系统,也并不深入。课程质量好的、一般的、差强人意的都经历过一些。

我也会感受到那些越做越大,越来越好的顶级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持续挖空自己,分享实用干货给他人人,再去向更牛的人学习、实践、总结、精进自己,然后再把经验全部分享出去。

如此一来,不仅自己变得更厉害,还帮助很多人,积累好口碑,汇聚更多优秀的人,形成百利的良性循环,滚雪球式地成长和发展。像龙兄、剽悍一只猫、王一九等大咖都是在以现在实体行业无法想象的速度很短的时间内爆发式壮大。

先做人,再做事

所以,在成长的路上诚实对人对己,修炼成为这样的人,有“两个需要”必不可少。

第一个,人需要被碾压,特别是经常被那些极致的人碾压。普通人眼里被碾压是件痛苦的事,但在高手眼中,被碾压是件很爽的事,因为又有提升目标了。区别就在于两者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

第二个,人也需要有结果的牛人指导,因为随后牛人对底层逻辑的拆解,是你被碾压之后吸收干货最好的时刻。就像女士护肤,一定要先充分补水后,再上精华和乳液,才能令肌肤吸收更多养分。

只要“深深向下扎根,努力向上生长”,就能“追求极致、锻造卓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值上万元的心法——顶级高手都是这样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