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

(朴实无华的一篇文章,想记录一下普通但又不太普通的两个月的一些想法,像聊天一样,随便写写)

       大三开始快两个月了,之前出去玩叫劳逸结合,上了大三之后,感觉应该叫忙里偷闲。但是莫名有些喜欢这样的状态,喜欢中午一杯黑咖啡,小睡半小时,就能精神一下午的感觉;喜欢坐在旧图书馆窗边,就每天早起抢占那个位置,好像连早起都有了目标;喜欢每天下课钻进图书馆,喜欢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喜欢学累了看着窗外发一会呆,喜欢充实且有意义的每一天。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偷懒,一段的忙碌之后会突然心情很丧,不想上班,不想起床,不想看大段的英文材料。那就躺平一下吧,毕竟我既不卷,也不躺,只想仰卧起坐。

       关于学业和实习,最近小组作业和实习让我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在一个小组中,不想成为出头鸟,但也不想做那个拖后腿的人。比如实习,我答应了leader实习到11月,就在其位,谋其事,在11月之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但是由于项目组的另一个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我最近两周甚至做了她应该做的工作。又比如小组作业,因为个人的部分结束之后,还有小组整体的Q&A,我就会先把小组的部分做好,再去忙我个人的部分,甚至可以熬夜到两点帮大家改PPT。我最近总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确。有时候我的责任心和“道德感”会比较强,会不自觉的要求大家和我一样,但是总会遇到一些喜欢”划水“的组员,或者对集体的利益不是那么看重的情况,或许这是今后的小组作业和工作中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依然做好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小组成员,或一个工作团队的成员应该做好的事,但不需要也不应该在潜意识里要求每个人都和我的想法一致。套用一句名人名言,我不认可你的想法,但我捍卫和尊重你保有并践行这种想法的权力。

       说句题外话,很喜欢自己上周近代史报告的总结部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分析完了理性的东西,我想简单讲讲一些文本之外感性的东西,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提到我们对本国以往历史应存有温情与敬意,我们在评价和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时也应该怀有同样的温情与敬意。我们呈现刘大鹏的矛盾与挣扎,我们关注他的选择,而不是选择的对错。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太多正统的历史教育,且站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评价刘大鹏选择的客观立场。就像第一个问题所呈现的那样,我们关注的是科举制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历史考卷上的标准答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奇葩说》如果博物馆起火,应该救名画还是猫那个辩题下黄执中的观点,他提出了我们应该听见远方的哭声,因为你认识这个世界的高低影响了你同理心的边界。今天我们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里讨论刘大鹏这样一个当时的可以说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算听见了远方的哭声,但是我只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可以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一些同理心,一些对历史人物的温情与敬意和看待历史的另一个角度。

       关于亲情,这学期跟爸妈打电话的频率变高了很多,经常走在路上就想谝两毛钱的。可能是暑假在深圳“孤苦伶仃”打工养成的习惯。但是每次跟爸妈打一个小时的电话,很多想不通的事情或者负面的情绪就好像很容易就抒发了。我总跟朋友说,我以后当妈妈,或许也会是我妈妈的样子,虽然他们有让我很想吐槽的点,比如过度关心我的安全,导致我一定程度上的不自由,但是我依然觉得他们就是我想成为的父母的样子。他们给我的安全感以及被爱的底气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和我比较熟的朋友都会说:你看起来就很像那种幸福家庭的女孩,你爸妈跟你就很像朋友,你们平时说话很有趣。“幸福家庭的小孩”对我来说,是最喜欢的别人对我的评价,因为这证明家庭带给我的温和,平静和安全感,全然体现在了我与别人的交往中,不过激,但很有原则,对自己讨厌的人和事,有着随时离开的潇洒和勇气,成为一个温柔有趣但又独立有锋芒的女孩,是我的家庭带给我的很宝贵的人格。爱我的爸妈~

        关于友情,最近也有一点点心态的转变。从前的我对于朋友会有一点完美主义,但是现在好像有了更多的包容度,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朋友很难,但我的每个朋友身上都有我觉得发着光的点,这就足够了,有的朋友很有趣,说话直爽,我们呆在一起我也会变得好玩,相处起来没有负担;有的朋友很会生活,喜欢各种美食和好玩的地方,跟她一起,好像也变得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且想把这些美好一一记录下来;有的朋友比较认真细腻,我也跟她学会了如何更多的照顾别人的感受。反正不刻意追求完美的契合,会获得更轻松的心态和更舒服的关系。爱我的朋友们~

        就聊到这里吧,最近很爱的一句话:生活本就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愿我们都能爱自己,也爱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便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