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我,在北京漂了两年多

天安门

初中时,“北京”这个词,就不单单是一个地名,虽然那时对“北京”没有太多概念,但我知道它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像随州,荆州那么简单,它还象征着繁华,代表着梦想。

长大后,来到了北京。我在北京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姐姐的出租屋。位于海淀区,海淀区很繁华,但我的第一印象却是脏,乱。那年是2012年,一晃眼,这么多年就过去了。其实不是海淀区脏,乱。而是来北京多年的姐姐那时的实力,只能支付起那种环境下的房租。

房子不大,大约十平。光线不足,没有窗户。屋子是个大杂院,住了好几户,每户都拖家带口一家人。白天夫妻吵架家常便饭,夜间孩子哭闹连绵不断。

那时我还没有毕业,来北京是做暑假工,挣点生活费。饭店,是我此生第一次工作的地点。还清晰记得那是个海鲜店,也兼做家常菜。我不是做服务员,而是在后厨帮忙,职务是打荷,说白了就是一个打杂的。帮忙洗菜,端盘子递碗。这个职务本是男孩子干的,说来也奇怪,我姐姐托人找活,说是找来找去,就这一个离她那里比较近,而且招短期的。我也没有挑三拣四,暑期时间不到两个月了,我不想蹉跎,那时候一心想要挣钱,虽然每天的工钱只有50块,每天要干很多体力了活,但我依旧干的起劲。

第二次来北京是2013年,依旧是暑假。同样的目的,但那次只做了十几天。工作地点还是饭店,职务是服务员,但不是原来那一家了。至于为何匆匆的来,匆匆的去,记忆中是年轻气盛,和经理吵了一架。现在想想就是吃不了苦。

第三次来北京是在16年的夏天,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不单单只想做个过客,而是想在此寻找灵魂的归属感,身体的落脚处。

记得我是八月初到达北京的,落脚点也是妈妈的工作地点。妈妈09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辗转换了好几份工作。当时她在石景山给一老奶奶当保姆,吃住都在老奶奶家,好在那家人不错,同意我和妈妈一起住。

毕竟是寄人篱下,虽然东家真诚,可我却不自在。十多天里,我一直到处奔波,58同城里也投了好多简历,有些石沉大海了,有些给了我很大的希望,然后又让我独自消化失望,最后几乎都要绝望了。

后来被一家理财公司录用了,当时我欣喜若狂。那时候不敢想理想,只求容身之处。还安慰自己只是养精蓄锐,以求蓄势待发。

被录用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找房子。当时也是借助58同城,本身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在我没找房子之前,一个朋友就说,在北京住房,上下班花两个多小时很正常。所以,看的房子几乎都是两个多小时的地铁路程。那时的我,也觉得合情合理,因为便宜,也因为被打过预防针。

中介给我打了电话,我就去看房了。清晨出门,傍晚回家。一天看了三个房子,最终敲定最后一个。不是因为它设施齐全,也不是因为它位置良好。只是因为它房租最便宜,再加上我一天的奔波身心俱疲。

本以为工作,房子都告一段落了,可以缓缓心神,全身心的奋斗了。然而理想和现实很难成正比。早上九点钟上班,我六点就爬起来了,一番梳洗后,自以为大方得体地出门。到达沙河地铁站时,我惊呆了,也第一次明白了“长龙般的队伍”究竟有多壮观!进站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我不禁默默担忧以后的上班路。好在在理财公司呆了一天,我就选择了出局。

为什么选择出局呢?因为氛围,也因为工作性质。我倒不反感电话销售,只是不想接受欺骗性质的不良销售。起初我以为理财就是维护客户关系,用专业的知识为客户寻求利益最大化,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赢局面。一天的时间,我内心斗争过,毕竟三伏天,再次找工作,身心都受罪,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房子租了,押金和房租都交了,钱包空空,脑袋空空。不愿多想,一夜好眠后,第二天整装待发。我又开始了不停浏览招聘信息,不断面试的生活。

差不多一个星期后,我被一家手机公司录用。那家手机公司分店很多,我被就近分配到一家实体店里卖手机。炎热的天气,所剩无几的生活费,让我变得温顺了很多,我只想沉下心来,好好做事,以充实大脑和钱包。

销售是一门技术活,同时又有很多幸运的成分在里面。在卖手机的一年多里,我为顾客的夸赞,沾沾自喜过,也为顾客的无理取闹暗自落泪过。但确实,我在这一年多里,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由当初的懵懵懂懂,逐渐变得处变不惊。看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总会学到一些东西。

就在几个月前,我选择了辞职。直到现在,生活和工作依旧漂浮不定,但我不后悔离开之前的岗位。生活本身就是充满很多挑战的,一成不变只会让人厌倦。


又是一年花开时

北京是个有吸引力的城市,作为“北漂”一员,我相信只要且行且珍惜,便会有晴天到来日。2018已经渐行渐远,2019将是新的航线,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时的我,在北京漂了两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