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执行力总是不给力?

“老姐,执行力不够怎么办,明明知道做好这件事会收益很大,就是行动不起来?”

“这可能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才会导致动力不足,多想想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我想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那就先行动起来再说,有改变的意识就成功了一半。”

“可我要是说服不了自己,不把事情想清楚,就没法集中精力去干,结果便是想多了又容易放弃,执行不下去。”

“那就先打破你的思维定势,学会首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再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纠偏的效果。”

“可执行力不够跟思维定势有什么关系?不是应该跟意志力差直接相关吗?”

“一个人的意志力差或执行力不够只是潜意识在言行举止上的表现形式,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已经固化,只能在现有的思维层面上打圈圈,无法自我突破。”

“可我还是理解不了,太抽象了,感觉执行力跟思维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概念,没有关联性。”

“你有这种想法我能理解,换个思路,咱们倒推一下这个逻辑:执行力不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害怕改变→潜意识不喜欢不确定性→思维构架不成熟。”

“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可还是不能醍醐灌顶。”

……

于是你一句我一句,争辩到了夜间12点多,可结果还是徒劳。好几次我都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道理一股脑地强加于他,甚至有点小激动,声音调高了八度,可老弟还是一脸茫然,不知我所云。

关掉视频,回到被窝,我没有感到沮丧,只是在想我该以怎样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做到深入浅出,对方才能被点拨,被警醒?这不正是输出倒逼输入的过程吗?

这又成了我不断自我迭代的驱动力,因为我意识到了自身能力的缺陷,于是反省,纠错,正面反馈。当你越来越自信的时候,你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执行力也越来越到位,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如今社会,很多人自我标榜“佛性青年”,这句话成了很多人深陷在沙发时的遮羞布,看似自我嘲讽,实则自我保护。

要知道,所有坏习惯比好习惯更容易形成的原因在于,坏习惯都是即时满足,而好习惯却是延时满足。

蛋糕,巧克力,冰激凌之类的甜食能促使大脑多巴胺的分泌,会让人身心愉悦,明知多吃会长胖,但也控制不住,先过了嘴瘾再说;相反,减肥的过程周期长,甚至有点痛苦,人们就很容易放弃,于是“有心减肥,无力回天”。

再比如看书,很多人明明知道看书是有好处的,能加速成长,可买了很多书却一本也没翻开过?

原因在于看书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得不到及时正面反馈,所以很多人就有了“看了那么多书,人生还是老样子,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的抱怨,于是理所当然变得懒散,全靠打渔晒网。

而为什么有些人却能在得不到看得见的好处时,坚持看书,加强学习来提高自己?

是格局大,思维精进,这种人赚的是未来更多的钱;反之,格局小,思维固化的人光看眼前能不能得到好处,不能得到就不学,浪费时间的事不想干。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优秀的人,越喜欢学习,越努力提升自己;而越是平庸,越是需要学习的人反而在荒芜时光。

当初决定职业转型,我没有犹豫,因为处在一个夕阳产业,到了上升瓶颈,转行是唯一出路。

接着是树立目标,每天成长一点点,做到1.01的365次方,而不是0.99的365次方。

然后是付诸行动:每天读一本书,步行10公里,写2000字,用心经营自己的成长账号。等疫情解除,多参加线下活动,更精准更快速地提升自我。

也许前进的路上,我也会想过放弃,正如陈懿说的那样:人生路上的种种诱惑,都是防不胜防,他们就如细菌一般无孔不入,腐蚀你的生命之树,让你陷入万劫不复之中。但我会把自己的梦想放飞在阳光底下。

                                   理知三分足矣,重在七分执行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执行力总是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