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22|教学在师生互动中生成

今天是我在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22天

阅读书目:《教育常识》李政涛

阅读时长:一个小时左右

阅读内容:

41.教与学不可分割

42.教学在互动中生成

勇气读书会打卡22天

阅读思考: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双边互动,教与学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曾经出现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中心论

不管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共同的逻辑关系是,谁决定谁,谁围绕谁转。

2.主导论

和“中心论”差不多,都是谁主导谁,谁主谁从。

3.主体论

以谁为主体。

三种关系,从字面上都很好理解,无非是变了个叫法,实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作者认为:教与学是不能彼此割裂的。教师的“教”离开学生的“学”,教学如何展开?教师的教岂不成了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学生的“学”又岂能离开教师的“教”?如此就不是“教学”,而是“学 习”了,成为与教师无关的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祝智庭教授在讲未来学校的观点: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交给机器软件,那么未来教师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呢?显然不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生成的,学生的“学”,离开教师的“教”,不就成了“自学”吗?

既然,教学是在师生的双边互动中生成的,那么,如何实现呢?作者介绍了五种形式的策略:

第一种形式: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名为“织网”。

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点差不多是分散的,那么,在课堂最后就要做个有意义的联结,把这些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种形式: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称为“滚雪球”。

教师在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把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变成所有人的闪光点,把一个人的资源变成所有人的资源。

第三种形式: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这叫“刨坑”。

教师要修炼内功,学会“刨坑”,舍得花时间牢牢抓住追问,品析、读悟,促成深层次的生成。

第四种形式:从单一生成到多维生成,此为“开渠”。

教师的生成点定位要充分体现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学生成长需要。这里的多维,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既有价值取向的多维,视角的多维,方法的多维,也有思维方式的多维。

第五种形式: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这是“扭转”。

课堂上的错误时常出现,教师和学生都可能成为犯错者。“错误”的出现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看如何转化,把不利变为有利。

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使用相应的策略,不要照搬照套,学会融会贯通,教育智慧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写在后面

今天是我在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22天,继续努力,坚持阅读!如果你读的也是《教育常识》,欢迎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

“互联网+”唤醒乡村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常识22|教学在师生互动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