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夏令营:到现在才发现,我的孩子根本不会道歉!

01

前几天出去给孩子买玩具时,在玩具店看到的一件让我不太舒服的事情。

一个小朋友在玩展示的玩具时,将玩具弄坏掉了。他的表现很好,和妈妈一起去跟店员说“对不起”。

然而在店员好几次暗示自己可能要承担损坏的玩具的钱而且希望对方赔偿的时候,这位妈妈很是惊讶,然后振振有词地质问店员:“一个小孩子都道歉了,你怎么还是这副态度?”店员哑口无言。

我看了看那个孩子,他好像已经忘了,或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仍然玩着自己的玩具。

我不赞同这位妈妈的观念,也对她的孩子满满担忧。

回家的路上和儿子闲聊,我问孩子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儿子坚定地说要跟阿姨说对不起,我问他然后呢?他就说不出话了。

原来我的孩子也只会说“对不起”!

我问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他若有所思地说:这样我就是好孩子了。

我反省了我自己,平常一直对孩子强调做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跟别人说对不起,说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可到了孩子眼里,说了“对不起”,自己就没有错了。

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大人帮他承担责任,他从来都不知道,说了“对不起”之后要做什么,也没有意识到,应该承担自己弥补自己错误的责任。

像我一样的父母有很多,都将重心放在了让孩子承认错误上,却忘了教他承担责任。

这样下去,孩子只会为了做“好孩子”去说“对不起”,却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去道歉,去弥补。这样的孩子,很难培养责任感,也很容易再次犯错。

“对不起”三个字很重要,但它的用处不是用“对不起”三个字来减少自己内心的愧疚感,或是开脱自己,而是真诚地感受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在“对不起”之后对被伤害一方的弥补。

所以,对于父母,我们除了教会孩子说“对不起”,还要让他明白,“对不起”之后应该做什么,而这才是道歉的真正含义。

02

前几天,大家都被一则“9岁女孩到派出所自首”的新闻逗笑,但笑过之后,又被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折服。

事情是这样的,在湖北十堰的公安部,一位9岁的小女孩哭着来“自首”,说要坐监狱。

民警哭笑不得,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才明白,因为她偷偷拿了爸爸的手机充钱玩游戏,爸爸让她来“自首”。

平常父母碰到这种事,暴躁的可能打一顿(哈哈,打孩子可不对),脾气好的讲讲道理,而这位爸爸另辟蹊径,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

首先,孩子来跟警察“自首”,就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承担了犯错的代价;其次,爸爸告诉她要“进监狱”,孩子也明白了她犯这个错误的自然后果是什么,她需要承担什么。

而警察叔叔的耐心劝导,也让孩子明白了自己错在了哪,应该怎样做:不经过爸爸的允许,乱花钱是不对的。她对爸爸说的“对不起”三个字后,不仅有对错误的反省,也有下次不会再犯的警觉。

美国两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研究发现,比起责骂孩子,告知孩子客观的事实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孩子做错事后,父母的重点,不在于强调他的错误,而在于让他清楚这件事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引导孩子做选择。

这个9岁的小女孩,大概再也不敢偷偷充钱,因为她知道要“进监狱”。

那些被告知了犯错后的后果的孩子,以及被要求承担责任的孩子,会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更慎重地做选择。他们清楚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后果,也会对自己做得每个选择更有责任感。

03

知乎上一位爸爸,分享了自己在孩子偷东西后的做法。

孩子五岁时,从乐高兴趣班里拿回来一个小部件,说是喜欢上面的两只小眼睛。

这位爸爸立马决定,陪孩子一起去给老师承认错误。这样做的两个目的——

一个是不让孩子那么孤单,知道爸爸会和他一起承担;

另一个是同样让孩子明白,他犯错误,爸爸也会受到惩罚。

从家到培训班的距离并不近,但这位爸爸坚持步行。一路上,他并不是强调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告诉他认错并且改正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到了培训班,孩子不敢自己进去,但爸爸很坚定,留在门口不进去。孩子鼓了很大的勇气,进去认错,归还东西。之后,这位爸爸也进去,给老师道歉。

这次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我们可以借鉴这位爸爸的做法,在孩子犯错后,怎样让孩子学会道歉,学会承担。

一、定性

有的错误,是孩子这个年龄会犯的错误,不必太过苛责,比如撒谎;尽管孩子没有恶意,但对于伤害他人的错误,家长一定要指正,并引导孩子弥补。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四岁左右的孩子道德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行为不是出于道德,而是为了得到奖励,博取关注。

因此对于四岁前的孩子,讲道理没有作用,直接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对于四岁后的孩子,不仅要指出错误,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换位思考,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错,又该怎样做。

二、不要责备

我们要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而不是承担我们加之的惩罚。

很多时候,孩子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我们的指责没有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作用,而是激发孩子的抵触心理。

像上文提到的那位爸爸,他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和孩子一同面对,在表达出对孩子行为不认可的同时,让孩子得到爱和保护。

三、陪伴但不替代承担

陪伴,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爱他的;但只是陪伴,最后的结果必须由他一个人面对。

只有自己承担了后果的孩子,才能在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因为这次错误,他也学会了下次犯别的错误时,应该怎样做,怎样弥补。

就像那位爸爸,一路上陪着孩子走过来,这一路给的是勇气,但在最后,一定要将孩子推出去,让他自己去体验、去弥补。

认识到严重性的孩子,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昨天,一个小学生被夸上了热搜。

在他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车后,没有逃避,而是留下了道歉的纸条和赔偿车主的23元,并且用箭头细心地为车主指明擦伤处和藏钱的地方。

车主也发话原谅这个孩子,原因是他比一般的成年人都要勇敢有责任心。

而网友在被车上的箭头逗笑的同时,也猛夸这个孩子的责任心。

像这样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的孩子,长大后也必然会更有责任感,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更出色,在人际交往中,也更能得到别人的青睐。

对于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犯错后应该去弥补,去承担。因为没有这种意识的孩子,自然也意识不到犯错误代价,那么他必然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我们父母,教会孩子说“对不起”,更要让孩子明白,“对不起”背后的那份责任。


夏令营/冬令营——深圳市南山区白石洲国际市长交流中心——奥德曼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夏令营:到现在才发现,我的孩子根本不会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