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确实如此,也只能如此

谁年轻时不喜欢过一两个作家呢?
我曾喜欢过“年少成名”的蒋方舟,因为她年纪轻轻就通过写书赚取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是的,我一开始喜欢写作,就是因为它能赚钱。
后来到了青春期,满眼都是郭敬明、饶雪漫这样的青春疼痛文学作家,那时候80后作家满屏充斥,我知道了——作家除了赚钱,还很辛苦。这一时期对我影响深远,就连我的爱情观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认为爱情总是以悲剧收场,以至于写作过程中最动情的阶段就是“女主或男主死去”的情节。
再后来,大学时接触了李欣频老师,虽然至今对“创意”这个词一知半解,但我依旧从她那里学会了很多重新审视自己人生观的方法,也知道了,在做输出之前,要学会积累。李欣频老师每天都会看书、看电影,这也是她积累自己写作素材的过程。
到了工作以后,影响到我的就是JK·罗琳和村上春树,前者被报道最多的就是——年轻时穷困潦倒,之后突然被灵感击中,在咖啡店里写完了《哈利·波特》,一举成名,名利双收,再次印证了我“写作可以赚钱”的想法,同时也让我对咖啡店心生向往,那种在咖啡店里深耕,进入心流的状态,一定是我想要的。当然,后来我也知道了,要进入心流,咖啡店不是关键,心才是关键。
后者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让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作家的思想,我惊呼,原来作家还有这样自律的一面,我之前还一直以为,作家都是灵感来了再写写写,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该干嘛干嘛。而村上春树让我了解到,每天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会让你更快进入状态,比如你在某个固定时间选择写作,慢慢养成习惯之后,每天一到这个时间,你的写作灵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与此同时,影响我的还有潇洒姐以及她的那本《时间看得见》,影响到我的不仅仅是她的理念,还有她对生活的态度,她的自律。她与村上春树给予我的不仅是理念上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写作这件事的审视。让我知道,自律这件事对于写作的助推作用有多大,并不是说自律的人才能做好“写作”这件事,而是我选择了相信——自律能够让我更好地写作。
对于普通人的我来说,确实如此,也只能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确实如此,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