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7.26-7.29
卡尔加里
走出国家公园,选择小憩的驿站是卡尔加里。
订的机票是卡尔加里飞往多伦多,加拿大也是跨越好几个时区的国家,内陆腹地之深不亚于国内。选择卡尔加里,恰好可以调节一下几天来积累的疲惫,也计划用ipad记录一下加拿大西岸自驾的一草一木。酒店就是机场附近,一路随行不少沾着泥点的吉普车,也一同扎进了这家酒店。
本来疲惫的身躯,已经不想再腾挪半步。加拿大本土人的旅游文化再一次传递给我们乐观、开放、交融的价值观。
由来,是早到酒店的一些游客,已经在酒店的自助区三三俩俩的凑在一起喝啤酒、喝咖啡、烧烤。几天来历练的英语,听出来他们邀请我一同参加party。几个老头、老妇,都挺热情的。在国外经常看见那些安享晚年的老外玩的张扬,比如自驾的都是豪车、跑车,钻的林子、下的江河都是水深莫测。现在,莫非我这白头发,他们已经高度认可是同龄的好友?我还是礼貌的婉拒啦,到是儿子,欢快的加盟了他们的烧烤活动。并亲自烧了几根加拿大风格的烤肉。代沟,还是文化差异?在这个异域的酒店,发生了巧妙的重组。看着儿子开心的和那些游客交流互动,我们俩公婆感到一丝宽慰。
意外的搭错车,意外的收获他乡情深
行程前的小失误,计划飞抵多伦多的机票,是飞往滑铁卢机场。而这个机场距离多伦多有200多公里,这给事先计划好接机的友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这个航班几乎是为中国留学生前往滑铁卢大学开通的,机场很小,也就是国内县城长途车站的水准。郭德纲相声里,坐着直升机飞往小布什的府邸,好像就是描写这里的场景吧。同行的游客,好几个都是选错了航班。而我们,幸会有老马大哥前来接机。
老马大哥是我同学的哥哥,也是回民,小时候后湖一带的邻家大哥吧。因为回族多有异域血统,本来就浓眉大眼的老马大哥,几年来移民的生活烙印,看上去更像歪果仁啦。
老马大哥热情的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里住,并执拗的开上了去往多伦多的路。我们盛情难却,意料之外是我们通过电话退房的时候,才发现,预定的酒店因为临时装修已经关闭啦。天意,安排我们和老马大哥在十多年后,再热情接触。
老马大哥差不多和我同时离开本溪的。我选择了南下,他抉择西行。没想到14年后,俩家人的生命轨迹再一次重汇,南下创业与海外漂泊的两个兄弟,一路上话语不断。一句话,就是不容易。这句不容易,语音和语调,都令我们想起本溪驻守的小马哥,一个很传奇的哥们。
十多年的拼搏,老马大哥已经安居乐业,现在从事装修行业。家也选择了多伦多郊外的小镇奥沙瓦。大嫂和小侄子、侄女已经家里等候祖国来的亲友。舟车劳顿,在亲情面前都一点点稀释。兴奋吹走了疲惫,而小侄子,更是兴奋的一会英语一会国语的跟客人们亲近。
旅途之外的收获,是亲情。
寥寥的闲谈碎语,勾勒出哥嫂十多年来的海外拼搏,即使今天家业小有成就,依然是平和笃定的性格,看得出这些年来的勤忍不易。哥嫂家还保持着东北回族的家庭习俗,和海外的穆斯林截然不同,也是对东北回族内敛随和的穆斯林精神代言吧。而他们的介绍,也一改我们在国内对海外生活的界定,这些只有后来的经历再慢慢道来。
安静的迎接朝阳,我们还是懒懒的躺在床上。小侄子早就按捺不住兴奋,悄悄走进房间和婶婶亲近,或是拥抱、或是贴脸,一点没有国内孩子的生涩和排斥。大嫂已经准备好了丰盛早餐,大哥则是早早出去开工了。早餐后,大嫂带我们在小镇上参观。很安静的社区,几乎都是别墅。安静,是这个小镇特有的符号。即使是公园,也是不多的家人看哄着孩子。慢生活好像在这里是锚固的,不需要刻意的装扮。
大嫂对待孩子也是西化加中式的混合教育。该放手的地方,不去管孩子,孩子们虽然不认识,也一起在秋千上、球场里疯闹;大人则远远的看着,不会去计较孩子间摩擦碰撞。而走在townhouse街道,则教育孩子不要吵闹喧哗,尊畏他人的财产空间,从小就时刻提醒着。而大嫂介绍的移民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如税务、就业、福利、种族等等,则与我们国内认识大不相同。奶粉钱是真的有的,学位也是有差距的,就业真是没歧视的,福利也不是养懒汉的。就是,勤劳的华人,在海外,肯定是有收获、肯定是富有过其他种族群里,这里面,勤劳是华人的立足之本。大嫂不后悔走出来,因为国外的生活方式,淡化了趋利逐名,哥嫂的生活简单又紧张,多了家庭幸福的营造。也额外感谢当年获得这种机会,算是青春的懵懂,也算是命运的馈顾。其实,在我们眼里,他们的幸福是写在脸上的。可能没有国内的仕途腾达,没有亲朋之间的攀比纠结,没有房价高升的却兴,但多了平和,少了烦恼。
多伦多大学
多伦多大学是计划中最重要的行程驿站,因为多大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人,也算是一种朝圣之旅吧。在深圳的行业圈里,那些牛人大咖好多都有多大的光辉。带着这种膜拜,下午直奔多大的校园。
校园是开放加闭合的场所意境营造,很难分得清校园与校外的界限。
走出地铁口,一座文艺复兴式的教堂就映入眼帘,以及铭刻建筑历史的铭牌,点缀街道的雕塑和纪念碑,居然,还有一头石狮。
游客、学生、学者、市民,穿梭在道路两侧,大家彼此互不干扰,静静的行走,默默的关注,用行走的力量,用文化的底蕴,演绎这多大周边的气氛。
整个地区的空间触感是有路径的,我们沿着教堂、广场、公园的路径,一遍解读这铭牌,一遍观赏着风景,不由间走进了多大校园。校园的建筑风格还是欧式,不乏折中主义建筑和文艺复兴式的痕迹。
校园主楼是全开放的,这种文化自信的展示,哪里还需要去招生劳心呢。主楼门前的绿地是那种浑厚、开拓的,中轴线就是多伦多的电视塔。这种塔已经失去了骄傲的高度排名,但衬托在蓝天绿野下,并且周边再星罗散布着古老、藏着文韵的西式教学楼,形成了众星捧月的阵列。新的建筑都在恪守着仰视高塔的规则,抱着尊畏的态度,矗立在电视塔周边,勾勒出的天际线显得宽广又高耸。
一种大学的气魄与底蕴,未必是大、高、华丽,而是内在的和谐。
因为,历次浏览国外大学都是一种开放式的融合体验,教室和实验室都是全天候开放。我们在这里看见了新婚的学子,游学的外籍少年,我还躺在座椅上打了个小盹。
多大是综合型大学,各个系楼门前都有展示自己对本专业的关注。
走出南门,门口的餐饮店,居然是中餐居多。麻辣烫、西安菜、粤菜居然占了大半个街区。我们一家三口则是选择一家西餐厅,坐在街角,边喝啤酒,边浏览着街道上的过往人流。看着出出进进多大的学者学子,望着街上一班一班的有轨电车,在喧而不闹的街角,傻傻的卖呆。
多伦多市政厅周边,道路还是蛮有特点的,中央分隔带的驻留行人岛,设置有名人雕像。是缓冲行人过街的烦躁?还是注视着多城的演变?不知道,不去想,只是停留在浏览记忆里。
回程,和大嫂一家约定在地铁站附件的沃尔玛商场。我们旅游的三人,和大嫂一家,回向奥沙瓦。
这个地铁口跟国内的P+R很相似。多城的公交系统号称北美第四大公交集团,其实,其辖的地铁线路仅仅4条,公交线路仅仅35条。在地铁站周边的接驳设施,有公交、有小汽车,也有郊区的铁路干线。
而铁路干线一天只通行四班,主要服务长距离的工薪阶层。固定发车减少运力浪费,是北美大多公交线路的经营模式。虽然出行不方便,但十分准点守时,这样,乘客可以根据出行去安排行程。这一点,我们国内还是纠结于公交服务体系指标的全达标,实际上,运力的浪费是相当突出的。
实际上,经历了网络经济低迷后,北美的经济发展出现乏力的局面是传染性的。多伦多作为加拿大的经济首都也未避免。原本以制造业、钢铁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慢慢向虚拟经济、网络经济转型,也被动了接受产业结构重构中的发展不振。而近年来移民浪潮的涌入,留学经济带来的消费变革,传统的社区也在发生的嬗变。部分中产选择郊外居住,当然部分种族现象也在抬头。而新移民的生子来取得补贴的谋财之道,也伤害了原本勤劳的族裔。社会结构的分化,城区内部的高房价,导致郊区化现象更为突出,族群聚居也逐步形成。可能再过几年再访多伦多,变化会更大。所谓国外子女的自立,成年后的独立,现在也慢慢转变为啃老型,这种啃老避开生活压力的做法,同样也出现在白人家庭。房价高涨、就业乏力在有限的福利面前,矛盾也是很张力十足的。
同大哥大嫂的闲聊中,感觉之前在国内的了解,多是一种带着错构的认知去理解的,包括我们交通行业对同案例的解读,也多是带着嵌入式的观点去错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例之间的可复制联系,这很误导啊。
尼亚加拉瀑布
第三天的行程,是前往尼亚加拉。陈老师和儿子去年曾经在美国那一侧的岸线游览,这一年则到了北岸的加拿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变成了一年,而瀑布的尺度依然不变,等着欣赏她的来客。
这么著名的景点,无需再文字润色。
有种行程是文字记录的,可以回忆时候感慨;有种旅游是相机拍摄的,可以回味时候惊赞;还有,就是记忆在脑海里,绘制在画布上,这又是谁呢?
加拿大之行,确实与以往不同。待我们慢慢行走,慢慢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