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节目现场崩溃大哭: 孩子,人生的第一课,是学会输得起


赢得起输不起,“天才少年”被指心理脆弱

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国际赛第一场,12岁的天才少年李云龙因为一个误会,认为自己输了,一度哭得瘫在座位上站不起来。所有人看到这样的场面都揪心不已,Dr.魏上去劝,没有用,主持人劝,也没用,所有评审都在劝,统统没用。

“我摆错了,可是我记对了呀!”哭泣着的李云龙小朋友一遍遍重复这句话。但在得知自己最终胜出时,脸上又露出了笑容。一哭一笑间,让人看到一个才12岁的孩子,内心深处对输的极度恐惧和对赢的强烈渴望。

节目播出后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网友们一致认为李云龙“输不起”:“记对了,摆错了?这不是下意识地为失败找借口吗!”

白岩松说过这么一段话:

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当时就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

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约束下去赢。”

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白岩松感叹,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从问题根源出发,分析孩子“输不起”的原因

●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

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甚至几个月的宝宝都会对大人的表扬手舞足蹈。

稍大一些的孩子,思维认知能力都不完善,他们不明白人有所长的道理,尤其是跟同龄人在一起,一旦落了后,自然会表现出不开心,甚至哭闹。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输不起”,实际上是对挫折、失败的一种错误解读方式。面对失败,他们或是逃避,以后再也不玩了,或是表现焦虑,大发脾气,哭闹着表达不满。

● 家长要求过高,孩子不允许自己失败。

平时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处处拔尖,时间长了,会从两个方面改变孩子:第一,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第二,孩子会认为,只有达到家长提出的要求,家长才会喜欢他,否则,他就不是妈妈的孩子了,如果孩子努力后确实做不到,他就会焦虑不安,备受挫折。

● 过度溺爱,孩子抗挫力差。

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一味地放纵和满足,不让孩子为难受苦,就连平时做游戏也故意输给孩子。过多的保护和宠爱,造成孩子心理脆弱,再加孩子受挫后,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承受不住或者是不懂得怎样面对看似正常的挫折和失败,就会心理脆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心”。

● 家长的表扬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正确的认识,八个月的孩子会爬了,周岁的孩子会叫人,他们都欣喜不已,连连称赞,“宝宝你真棒”;还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表扬孩子,高兴了就两句话,“宝宝你真厉害”“孩子你真棒”。

这两种家长大都陷入了“过度表扬”或“不当表扬”的误区,表扬得泛滥成灾,毫无分寸,让孩子模糊了“正常”和“厉害”的概念,也不知道他自己厉害在哪里,从小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孩子“输不起”,家长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现在条件好了,一般家庭没有现成的苦让孩子吃,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当的挫折锻炼,这种锻炼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道理家长们都懂,只是出于溺爱或耐心不够常常出手代劳。而孩子的挫折教育,第一步就是从穿衣吃饭等日常小事做起。比如,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吃得再慢也不要喂、家长教给方法自己穿鞋穿衣服,孩子做这些事时家长只要在旁边照顾就好了。

● 经常对孩子说“没关系”,培养孩子的豁达胸怀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家长自己遇到问题时,你的态度就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比如,妈妈第一次做蛋挞烤糊了,可以跟孩子说:“好可惜啊,不过没关系,下次少加热2分钟,一定没问题了!”

爸爸正做着app,电脑突然黑屏了,看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毛病。这时候千万别急,要这么跟孩子说:“没办法了,明天去维修部找人修吧!没关系,我可以再理理思路,剩下时间给你讲刚买的绘本。”

这些话必须说出来,否则有些是孩子看不到的。还可以找机会告诉孩子自己的某次失败经历和解决办法,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有很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败并不“丢脸”,我们反而可以从失败中学会很多东西。

● 表扬孩子要具体,而不是“你真棒”

你很聪明、你好棒这种简单的表扬,很多时候都是成人敷衍孩子的手段。而这种判断式的表扬,忽略了孩子的具体能力。过于频繁的话,还会让孩子沉溺于这样一种感觉:我做什么事都很棒,我太完美了。

表扬的话出口前,仔细考虑一下你想让这次表扬传递出什么信息,所以表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注意表扬时要强调努力和效果。

如果吃饭前孩子帮妈妈摆好了碗筷,可以说:“妈妈还没说你就摆好了筷子,你真有眼力劲儿!”

孩子第一次自己没把鞋穿反,你可以说:“你自己穿上了鞋,这次穿对了,宝宝进步了!”

孩子画了一座大楼,很高兴地拿过来让你看,你可以说:“这幅画你画得很认真,得有一个小时吧!怪不得进步了,你看,这个窗子里还有个人呢,画得真好!”

● 学会共情,做给孩子托底的那个人

一位网友曾分享过她和女儿的一件事情。有次娘俩玩游戏,女儿输了便对着她大叫大哭。而她微笑地看着孩子,轻轻地抱住她,帮她擦干眼泪。孩子扑在妈妈的怀里,一会儿的功夫就安静下来了

玩游戏输也好赢也好,在大人眼里不叫事,可是在孩子那里这是个大事。这时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值得相信的依靠,让她尽情发泄情绪,有妈妈的接纳和认可,孩子的内心会很踏实,也很温暖。

这时候如果网友觉得孩子为了这点小事哭闹很奇怪,不理睬或者指责,妈妈表现出来的冷淡或失望,不但无助于孩子调整情绪,而且可能让她把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产生不好的后果。


人生是一场比赛,对手就是你自己。无论是成人的工作也好,还是孩子的学习也罢,我们正确的态度都是:在这场漫长的竞赛中,学会如何在规则约束下去赢,以及如何体面有尊严地输,凡事做最大的努力,接受最差的结果。

面对失败,只要能够坦然说出:我努力了,我无悔!这就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少年”节目现场崩溃大哭: 孩子,人生的第一课,是学会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