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言君第十周课程:形式美-从词句表达到写作技法》

刚在学习言君第十周词句表达到写作手法的课程,突然想起来之前学习人类思维,认知相关的知识,对课程词句表达里的比喻手法,和写作手法里的欲扬先抑,烘云托月,说一下自己的理解,献丑想“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我发现,不管是由文字发展成的文学,还是由声音画面发展成的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认知的世界通过文字,或者声音画面表达出来,形成观点也好,情感也好,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认知的过程和原理是一样的,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脑中其实是各种基于对事实的观察,感知形成的观念,概念,然后这些观念和概念之间形成各种关联,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个思考过程中,对我们形成思考最重要的两个方式就是:寻找关联(关系)和对比,

关系:关就是关门嘛,意思就是阻断,隔绝;系,就是系上,绑上,对一个新事物的认知,我们通常都是要与旧事物形成关联,这里的比喻就是这样的,在不好描述的事物,尽量与我们熟悉的事物找出相同点,联系上,这样我们就能对这个不太有感知的新事物有了比较具象的感受,这样就能够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事物是怎么样的,进而能接收到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或者情感。

对比:其实就是寻找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似点,我们要定义一个新的概念或者事物,就是要找到最相近的类别,然后把它归属到这个类别里面,但是一定还要找出这个新概念(或者事物)与这个最相近类别里面的其他概念(或者事物)最能区分出来的特点,举个经典的例子,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人是理性的动物。首先是把划分到动物这个类别里面,所以我们人是和动物一样具有很多相同点的,比如趋利避害,但是也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理性,这个特征是其他的动物所不具备的,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 对比的方法演化出来的。然后联系我们这里的重点,言君说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和“烘云托月”也算可以归类到 对比里面,欲扬先抑是自身的对比,可能是自身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对比,可能是自身在同一时间不同描述空间上的对比;烘云托月是不同事物的对比,有这样的手法是符合我们大脑对认知的过程的,所以往往我们容易对有对比的事物印象深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言君在第一周课程的时候就强调,我们要细节画面的描述而不要抽象概念的记述,因为一旦抽象记叙,读者的大脑就不容易找到联系,找到对比,不容易准确接收作者的想表达的意思,

节奏:还有一个共同点是节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节奏会有些不同,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时间,空间节奏的把控(文学作品里面可能还有词句长短形成的节奏,影视作品那就多了,音乐节奏,音效维度的节奏,画面构图(点线面,颜色,透视)……),或许应该统一叫叙事节奏,时间上,可能十年就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瞬间我描写许许多多的文字,空间上的节奏,同一个场景可能描写的事无巨细,也可能是“小桥流水人家”,这种节奏对我们的心理的情绪,情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具体的影响,怎么个控制法,这个还没有能力一一例举出来。

嗯,这个纯属于个人观点啊,同志们,热烈欢迎斧正啊,多多交流,这样我也能更新升级这些概念。

刚打完,我就发现之前有些用词,我就需要修改,比如“还是由声音画面发展成的影视作品“应该改成”还是由声音画面发展成影视艺术“会准确些,却不能回收了,大伙将就将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言君第十周课程:形式美-从词句表达到写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