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日更第202天#电影《叶问》四观后感

图片发自App

电影概述:因为自己儿子阿正被学校退学,叶问想送儿子去美国读书,刚好收到徒弟李小龙的邀请,来到美国。因为转学需要中华会长万宗华的介绍信,几经周折没有取到,反而因为意外陷入了两个政治团体的斗争中,叶问挺身而出,不仅为在唐人街的华人扬眉吐气,同时也让美国人刮目相看,最终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影片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三个家庭的家长教育孩子,最后与孩子和解的故事,恰好因为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孩子的双方家长的身份,引发了两个政治团体的斗争,但是最根本的实质是美国海军陆战军营里的空手道和中国功夫咏春之间在争夺谁更厉害一点的地位……对此我想聊聊影片让我思考三个问题:教育、自信、中国功夫的影响

一、教育

第一点,儿子阿正告诉叶问说自己不想读书想教拳被叶问扇了一大耳刮子;在美国上学的若男因为自己喜欢跳啦啦舞而被父亲强制练习自己不喜欢的太极拳。看到这两幕觉得特别熟悉,或许我们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一切与考试分数无关的行为爱好一律被老师父母禁止,一旦发现自己有偷偷尝试,便会拿出家长的权威,这些无助于学习的兴趣爱好统统反对。这或许就是我们身边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常见的方式,这种权威式的管教,父母们看似省心省事,实则扼杀了孩子们的爱好,还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这种压抑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第二点,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收到委屈的时候,作为父亲的叶问和万宗华两人几乎如出一辙:告诉他们要忍和首先想到的自己家的孩子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当那个美国女孩在学校约着其他男生欺负完若男,由于自己不力脸上被剪刀划了一下,回到家里,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两位中国家长的态度截然相反。美国家长急着关心孩子的伤势,并没有着急去问是什么原因你有没有错之类的话,而是直接问谁干的,那位美国妈妈马上给在移民局的老公打电话,因为若男的父亲是中华总会会长的,所以她的老公通过职务之便对万宗华进行无理由逮捕。

关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我想与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中的"克己"有很大关系。好在最后关头万宗华看到自己的女儿向外国人下跪求其放过他时,说了一句:站起来,忍无可忍时无需在忍;当叶问坚持每晚10点打回家的越洋电话,当他隔着万家灯火告诉儿子自己得了癌症,并理解了儿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答应回去就教他咏春的时候。我想这一刻他们之间的隔阂没有了,父亲成长了,儿子也长了。

这两位家长最后都明白了: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有自己的爱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

二、自信

或许就如上面两位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被别人欺负或欺负别人时,总会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孩子的你打人是不对的或者你不对别人才会欺负你,这样的太过于为别人着想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德,但是过了某一限度,我想就是有自卑的情节在里面了。折射出“你不好或者你不够好”的自我评价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好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你自己认为的好,可能放在别人那里是一块天花板,也可能是一个起点而已。因此你所认为自己的不好,在别人眼里很可能是优点,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稍逊别人一点点,就把自己看的一无是处。就像影片最后叶问说: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信,到那里都一样。

我想这里的自信可以这样理解,一群漂泊在唐人街的华人,他们的自信是他们用拳头“打”出来的,别人信服他们,所以他们自信,这是一种别人对我们的功夫的折服,这是外在的;我认为我们该自信地去“打”,这种内在的自信更为重要。

三、中国功夫的影响

在影片的最后的得知美国海军陆战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把我们中国功夫列为他们军队的课程之一。

看到这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心底莫名升起一种自豪感。但是回头想想,把中国功夫带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那些老一辈武术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牺牲。在影片中看到趾高气扬的美国军国,对待自己的士兵尚有歧视,更何况对他们具有利益威胁的中国功夫。我想那些最开始到唐人街的先辈们,一定没有少吃这种不被召见和受歧视的苦楚。

面对外来“中国功夫”这外来的入侵者,他们就如同我们那时候的国力一样,实力弱的国家他们认为什么都是不好的,他们瞧不上。但是面对美国人的无理取闹,一次次的打压,我们血性的中国武术家们,向他们展示了我们“中国功夫”的威力,最终为他们所接受,我想这种接受只是表面的上的,更深层次的还是国家层面的“利益”,证实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管是“中国功夫”还是其他民族甚至其他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总会受到不明的打击、质疑,否定等一系列艰辛的历程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晓日更第202天#电影《叶问》四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