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案例分享》讲义稿
主题分享教师:韦成继
时间:2021年4月8日
地点:丫他民族中学会议室
话题导引
一、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
二、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
三、逸夫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案例分享
教师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有研究才有成长;
有研究才有效率;
有研究才有风格;
有研究才有突破;
有研究才有快乐;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
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低起点、低要求、低重心:只要开始,就是研究;只要参与,便是成功;只要追寻,便是境界。
2.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改进实践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
小课题研究就是以教师职场问题为抓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教师成长的。
引领教师成长方式转换:从学习运用转换为问题解决,帮助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第四,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再次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科研的方法,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
2、如何选题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那么如何选题呢?
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不要贪大求全
2. 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一) 争论即课题:从热点问题、有争论的问题入手
大家有争论,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比较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问题还有比较大的讨论空间,争论双方交锋可以将问题的关键和核心直接揭示出来呈现在你的面前,使你可以对问题的最重要的环节有个直接的把握。而且,从大家正在争论的问题人手开展研究工作,可以直接让自己与研究界对话,从而确保你的研究工作的前沿性和针对性,切入研究的最前沿,从热点问题人手,首先对研究论题的价值作了充分的揭示,然后你直接进入研究层次,简捷而又实在
(二) 任务即课题:围绕现实任务来选择课题
大家天天都有教学任务,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等。科研是什么?就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了,我们就来研究它,这个问题就是科研课题
(三) 价值即课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
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也可以从自己感到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四) 错误即课题:通过发现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错误来选定课题
科研的态度有的时候就是指一种质疑,这种质疑有的时候就是一种监察,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永远保持一种警惕,一种查错的姿态。一旦发现你认为是错的倾向,就可立即把它纳入自己的科研论题,展开研究活动。
(五)空白即课题:在理论环节中寻找理论空白
对一个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作出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研究,这些看法相互之间是有一种逻辑上的联系的。如果我们从它们之间相互逻辑关系人手,常常会发现一些“空白”,也就是大家都忽略的问题。
(六)前瞻即课题:根据对事情发展的预测来选定课题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向前推进的,因此任何事情也就可以预测。我们根据 掌握的情况,对某一方面发展的前景作出预测,根据预测提出目前我们要做的相应准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好的研究课题。
(七)兴趣即课题: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
教师之间对感兴趣的问题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教学情况,这样,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研究课题。
如何开题-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开题会要求:
接到立项通知5个工作日内
开题会须邀请3名以上课题组外成员参加,并由学校教学行政领导主持。
课题主持人详细介绍课题实施方案,组外专家提意见
开题会记录员认真记录课题实施方案修改意见
课题组认真讨论后,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定稿。
开题包括以下几点
1、问题的由来。(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2、问题向课题的转化,即课题的陈述。(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3、课题的可行性。(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4、研究的方法、内容和难点。
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
5、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
6、计划进度及人员的安排。
7、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对策。
搜集资料(一)
(一)搜集资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搜集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
2、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
3、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发放问卷、实验观察、实验测试、学生作业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传统手段、现代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
4、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搜集资料(二)
(二)在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
⑴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
⑵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
⑶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
⑷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没能科学选择,有时使用数据前后自相矛盾,经常看到采用举例法,不知道该典型在所属群体中的位置;
⑸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往往是欠科学;
⑹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
实施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要充实,一手资料是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
(一)整理资料
(一)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1. 核对资料。就是把搜集起来的材料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从而对材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价。核对资料也要讲方法。
2. 选择论据。就是对搜集来的材料经过处理,把所需要的论据材料特别是支持论点的材料选择出来。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要注意四个原则: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代表性;抽样选取的正确性。
3. 汇总统计。注意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进行不同序列和专题的汇总统计,以利于分析和揭示规律。
4. 综合加工。注意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纵向、横向)的比较,要通过理论思维,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科研资料中的闪光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整合加工,谋求新发现,形成新认识,以利于研究结果的概括。
(二)分析资料
(二)分析资料: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揭示本质和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所以,对教育科研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也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又能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和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认识产生飞跃,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定性分析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
搞好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设计
(三)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的教育途径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包括应用性研究的内容、范围、操作等,有应用研究事实性目标和理论性目标。课题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途径(思路、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按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设计。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分析、总结,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课题设计:要突出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理性认识和揭示规律的主题。这类课题设计,内容包括:研究主题(什么经验?),研究对象(谁的经验?),研究内容(什么样的经验?),搜集资料,概括经验。这类课题研究,一要认识经验研究与经验总结的联系与区别,二要广泛搜集教育事实性资料,三是重视以理论指导分析教育现象、概括教育经验、揭示教育规律。
3、实验性课题设计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实验性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理论;用比较严密的研究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对测量的事物规定操作定义。实验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实验”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要求。实验性课题设计内容包括:提出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被试;选定实验变量;明确实验控制;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怎样选定实验变量?变量是指与本课题有关的条件、现象或特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详细地列出所有变量,分析与目标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排出相关程度和课题要求、研究力量、实验条件,认真筛选,做到变量适当少、实验结果准确度尽量高,以实现对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怎样设计实验控制?实验控制是实验性课题研究极为重要的研究技巧。实验性课题的设计,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加以控制,努力排除其混淆效应,将自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实验控制的办法有:消除无关变量;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统计处理;等等。
结题
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一)成果表述的类型:
(1)教育科研报告
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几种类型。
(2)教育研究论文
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 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这是老师们比较熟悉的行当。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要求: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开拓性。符合论文格式和文本规范,有学术价值,能指导教育实践。
2.基本格式:题目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附录。
3.一般步骤:拟题 构思与列题纲 收集资料 撰文 反复修改 形成正稿
结题报告的撰写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立项申报表;课题立项批复文件;课题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课题鉴定书;课题组成员;附件。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
(2)方法:做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3)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4)评价: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一)雏形:学段主题研究(二)成形:“小课题”研究(三)完善:“微型课题”研究
1.规定学段主题
2.集体备课安排
3.课标分析、单元话题征集表
4.讨论活动记录
1.培训:《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2.方案
3.附件1、2、3、4、5
4.立项
5.研讨课、汇报课安排表
“小课题”研究(15-16-1年)
(1)“小课题”研讨课
“小课题”研讨课16节次,参加听研讨课的教师达153人次,参加评课的老师达67人次。
涉及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
6. 评比推荐
1.研究手册(负责人、教师)(月查)
2.立项:
(一)集体备课(二)青蓝结对(师徒互相听课)(三)校本培训(研究案例分享、经验交流)(四)校本刊物(教师随笔集)(五)论文素材 ……
(一)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1.中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研究�2.高段:小组合作评改习作的研究�3.低段: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二)教师成长1.研究能力提升:经验性——研究性 :2.组织能力提升:培养了一批微型课题主持人3.教学能力提升:赛课�4.表达能力提升:论文获奖(三)学校发展1.团队凝聚力 2.送配送教�3.区内统考 4.社会影响
依托微型课题,整合校本教研。
让一个优秀的人,影响另一个人;
让一个优秀的团队,影响一群人;
教师队伍的成长,永远在路上!
——与大家共勉
如需要培训PPT,请加我微信weichengji168或在简信上留言,谢谢!
下图为课件预览图:
(齐帆齐微课,第34篇,6327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