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外甥像舅,所言不虚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不得不说,大师的书啊,真难读。明明这边说着事情呢,一下子就跳到各种哲学思想去了。好不容易转回来了,没一会又转到各种名著上去了。没点文学基础的人啊,还真是看不懂。


刚看前几页的时候,真是觉得累,总是一段话要反复看好几次才能看懂,一度让我想要放弃。但是看着看着,居然就看进去了,虽然他提到的哲学思想和名著我不太知道,但其实也并不影响我理解书的内容。


读完了这本书,有一句俗语在我心里不停浮现,那就是“外甥像舅”。


这本小说里有两位男主角,分别是舅舅贝恩和外甥肯尼斯。


贝恩舅舅是知名的天才植物学家,他有着俄国人典型的魁梧身材,大个子、体重超重、面色苍白。虽然他是个天才,却不是个生活白痴,他可以自己做家务,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但某方面特别突出的人,在某方面可能就会有明显的缺陷,贝恩舅舅也是这样,他不擅长拒绝,不擅长处理与人的关系,尤其不擅长处理与女人的关系。


肯尼斯也是一名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俄国文学。他在舅舅的学校做助教,是通过舅舅的关系找到的这份工作。


肯尼斯的父亲是一个沉醉于欲望的男人,母亲因受不了父亲,已经到索马里去做修女了。虽然肯尼斯的父母婚姻不成功,但他们却一致认为,肯尼斯离开巴黎,回到美国中西部地区,是被贝恩拐去的,是跟着贝恩学坏了。


但其实,还真不是。因为肯尼斯是自愿且主动的。


首先,在舅舅身边,肯尼斯感到自由


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期待的,即使是在我们认为很自由的国家。


肯尼斯的妈妈希望儿子成为一位大人物,而不是窝在中西部一个大学里,跟一个只会研究植物的无能的舅舅待在一起。肯尼斯的爸爸对女人很在行,“只要他一张开双臂,女人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觉得儿子肯尼斯之所以连求婚都无法成功,就是因为总是跟自己有点蠢的小舅子在一起。


可是舅舅不会这样,肯尼斯做什么他都觉得是对的,他总说:“虽说你比我小了二三十岁,可其实你在生活上的见识比我广”。在舅舅这,肯尼斯被全然的相信并尊重,这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其次,肯尼斯欣赏舅舅


肯尼斯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弟弟很无能,对于自己的好友莱亚萌嫁给弟弟很诧异,完全不能理解朋友怎么会喜欢上那种男人。爸爸觉得小舅子很蠢,经常会以一种讥诮的态度来模仿他。


只有肯尼斯看得到舅舅的优点。


肯尼斯认为贝恩舅舅是一个很简单的人,虽然他在植物学研究上是个天才,但是他有一种老派的天真。他对新时代的做法不理解也无法接受。


贝恩舅舅很重感情,很重视自己的亲人,“与人类之间的亲密产系在他身上显然具有优先性”。


贝恩舅舅曾经在十几岁的时候跑到姐姐(肯尼斯的妈妈)的床上,只是因为喜欢姐姐而忽略了男女之别,却被姐姐连扇了十几个耳光,可他从没怪过姐姐。


维利泽舅公曾经私吞了肯尼斯外婆留给妈妈和贝恩舅舅的遗产,肯尼斯妈妈与他对簿公堂,贝恩舅舅当时在国外做研究没能出庭。当贝恩舅舅被维利泽舅公指责的时候,他还在怀念小时候被舅公带出去玩的时光。


这样的人,在一个欲望的时代里,是很难得的存在,所以肯尼斯觉得“作为一个天才,他需要特别的照看”,“奇怪的人会有奇怪的需要,我的任务便是令他保持他那弥足珍贵的怪”。而贝恩舅舅也并不是真的不谙世事,他只是对人性、对亲情还抱有幻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后,贝恩舅舅给了肯尼斯勇敢做自己的勇气


贝恩舅舅喜欢植物是因为它们对人是没有要求的,而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带着欲望和不正当的冲动。


肯尼斯喜欢舅舅是因为他显然不渴望其他的天堂,他给了肯尼斯一些理由,让肯尼斯相信自己也能拥有高质量的人生。“我自然不想去效仿谁,只想做我自己。”


无论在哪个年代,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勇敢做自己,都是很难的。贝恩舅舅虽然不擅长拒绝,但却会逃跑,每当他有搞不定的事情时,他就跑出去做研究,虽然看上去很无能,但却保持了自己的初心,不被任何人和事改变。


写在最后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延续了贝娄小说小、杂、趣、真的写作手法,整部书只讲了一件事,就是贝恩舅舅与一个女人结婚了,可是这第二段婚姻却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利益。


整个小说多次提到了肯尼斯的父亲,由他来指代沉溺于欲望的人,而贝恩舅舅却是远离欲望,活出自我的代表,这是肯尼斯所羡慕的,也是我们现代人努力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外甥像舅,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