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100

二。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001 一个人的表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事实(独立于人的判断客观存在),观点(对事实的看法),信仰(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和立场(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信仰不要去轻易辩论,当一个人持有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的时候,当一个人“屁股决定脑袋”的时候,我应该要做的事就是对他说“It’s good for you.” 反过来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还是观点还是立场还是信仰?

002 防止注射式洗脑,“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狡猾的人把这个句式注射给别人,而愚蠢的人把这个句式注射给自己。

对“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重大的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把谣言放在“为什么”后面,是传播谣言的最佳方法。

“为什么+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不要作伤害别人的事情,但是也要避免被别人注射,避免被自己注射。

003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赛?

应用what how why 模型,what代表核心竞争力瞬间反应的智慧,how代表怎么辩论纠正对方的概念,why代表为什么辩论说服观众,why是最核心的。

辩论的目的就是说服观众。对方的表达只是我的素材,而不是我打击的对象,我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说服不了,也要影响他们,哪怕是一部分,哪怕是观众对我的态度。

辩论的目的甚至不是改变观众的观点,而是改变观众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们自己会改变观点。人们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而不是别人硬塞观点给他们。

一场表演性质的辩论,有一个秘密,就是辩论双方几乎从不真正正面辩论,他们只是不断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就需要纠正对方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偷换概念。也就是不停的重新定义概念。一场你来我往的辩论赛其实双方并没有争锋相对,而是通过不断重新定义一个概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影响观众。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演讲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两个小时内的谋篇布局的能力,但是辩论是10秒内的完整回合,你无法关注对方的论点,只能关注对方的逻辑体系。一个人的论点是由论据和论证构成的,论据+论证=论点,一个优秀的辩手,总能轻易的噎死一个普通人,因为他跟不关心对方的论据,只关心对方的论证。

习惯于表达,但是缺乏交锋的我,不代表自己的学识不够,只代表在即在工作生活中语言冲突不够,缺乏训练。辩论可以让我们看真理的眼睛更加明亮。

004 练就洞察力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优秀的人看到事物的本质。

怎么像优秀的人一样思考呢?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法。

在使用这套方法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会被表象或者经验欺骗,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需要:

1)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怀着空杯心态,不要轻易下结论。

2)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3)不要被利益和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能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在复杂的事情中抽丝剥茧找到本质。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为了解决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统,从而真正的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表象通过刺激产生行动,系统=要素✖️连接关系。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能力。

在一个系统里,构成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其中变量是要素,其他四种是连接关系。

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这五种简单的、像乐高积木一样的基础模块搭建而成的。

1)变量就是变化中的要素,一旦加上时间轴,变量就会呈现为两种不同的状态:存量(一个静止的时间点)和流量(一个动态的时间段)。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2)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增强的因果链就是“你强,我就强”。比如工作时间和疲劳程度之间的关系。减弱的因果链就是“你强我就弱”,比如疲劳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因果链把系统中所有变量全部链接起来。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是锻炼洞察力的基本功,必须认真练习。

3)变量是节点,因果链是线段,闭环叫回路。回路有两种,一种是增强回路,一种是调节回路。正增强回路和负增强回路。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的是聪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就是因增强果,果减弱因的回路就是调节回路。增强回路的存在是让世界走向极端,那么调节回路就是让世界回归平衡。凡是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调节回路。

4)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已经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山的复杂性,它会让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远离,从而误导你的判断。所以在洞察万物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普通人观察一只手表,优秀的人洞察几百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次合作,优秀的人洞察协议背后的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等连接关系。

普通人观察一只团队,优秀的人洞察团队里责权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表象,优秀的人洞察系统。

五块积木搭建了所有的复杂系统的基础。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五个关键步骤:

1)找到核心存量

2)找到关键因果链

3)找到增强回路

4)找到调节回路

5)考虑滞后效应

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变哪些连接关系?

做到这些就真正拥有了洞察力,这并不容易,需要日复一日的思考练习。

005 拥有洞察力之后改变系统治理组织

流程:基于时间线做完一件事的整个过程。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的高低之分。

制度: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可以是权力机构的规定,也可以是一种集体契约。制度就是路边的护栏,保护系统的底线和安全。

系统/机制:是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全局之眼就是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

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情的全过程,关注的是过程;而系统是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的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流程,制度还是系统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改变制度就是改变结果,改变流程是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系统是改变模型。

如果说改变流程,改变制度是管理,那么改变系统,改变模型就是治理。真正顶级优秀的人都是用治理的方式来管理组织。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10000种,但最有效的那个一定就是用洞察力改变模型改变系统。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笔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