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日记日经第1031篇

2021.10.25    佳豫

觉察日记

日经第1031篇

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硬碰硬留下的创伤性记忆,其实是双向的。

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一颗种子,最后都会开花结果,心想事成。如果念头可以杀人,那又有多少人可以活的下来?

开始时,可能只是一个念头,不久之后就转为语言攻击:不论是公然诋毁,还是暗里的挑衅,都构成一种攻击。

见过人打架吧,一言不合就干架,口头攻击变成一种行动,一方说的话开始激怒另一方,另一方也开始还以颜色,然后一方就更有借口去痛击另一方,甚至有种致死方休的感觉……

其实,对他人的想法、所说和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反映出我们对待自己的心态。对别人的负面感觉,不过是显示出自己的负面形象而已。

如:喜欢把弄是非或出口伤人的人,往往折射出的是愧疚和排斥的心态。

也就是说,唯有内心受伤的人,才会去攻击别人。试问:有多少人没有受过伤?又有多少人不曾攻击过别人呢?

所以,如果我们有宽恕自己报复的念头,为什么无法宽恕他人报复的行为呢?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具体表现了出来而已。

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罪与罚》吗?它完美的解决了一个困惑我很久的问题:那就是潜逃犯无论逃多久,最后都会选择自首。

我们说金钱的损失,肉体上的摧残,都不足以对人有根本性的惩罚。真正的惩罚其实是来源于人的思想,来源于人的内心。

灵魂上的折磨会导致精神上的崩溃,从而选择自首服刑以求安慰。

记得初中看过米兰·昆德拉写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它和《罪与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世俗的爱与责任,才是生命最终的意义。

如果我们还一时无法接纳一个人,至少可以同情他内在受伤的小孩。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灵魂暗夜。

我们扣动念头的扳机,要除掉的不是眼前的成年人,而是他内在的那个受尽打击,惊恐不安,感受不到爱的小孩。

不要被愤怒的成人脸孔所蒙蔽,在冷酷无情的外表下,隐藏着极大痛苦的自责。在迷失而愤怒的面具下,活着一个认定自己不值得爱的小孩。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遇见,其实都是双方内在小孩之间的一个互动。

还记得第一天学习的内容吗?压力!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就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承认自己有伤口,是迈向治愈的第一步。而宽恕是灯,会把光明带入黑暗。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察日记日经第10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