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倒下,“保健神话”何时能够终结?

2019年12月16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对于被告单位权健集团和被告人束昱辉等组织、领导传销一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武清区检察院在指控时认为,被告的行为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束昱辉首次承认公司的行为涉嫌传销,在此前被指责为“传销”时,束昱辉都是以直销为借口进行辩解,而这次他没有选择继续辩解,而是当庭认罪。

权健所宣称的理念,是对医学的误读,权健的倒下,标志着一个“保健神话”的破灭。一年前,公众号“丁香医生”发表了一篇题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讲述了患癌女孩周洋如何在权健公司的误导下拖延了病情,最终在病痛中离开人世。由此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权健的关注与声讨,公安机关也介入调查。女孩周洋及家人由于听信了权健的宣传,因而耽误了系统科学的治疗,而权健却宣称“4岁女孩在权健自然科学重获新生”,所体现的不仅是对自然科学的歪曲,更是对生命的漠视与不尊重。

权健的倒下并不是个例,观察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有多个保健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夸大产品功能、发生安全事故以及涉嫌传销等原因而被曝光。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保健品行业处于一种缺乏治理的乱象之中,部分保健品企业利用消费者对于疾病,尤其是类似癌症等现代科学难以治愈的疾病的惧怕心理,加以对保健品效果夸大性的宣传,以及发展下线等传销式的营销,在消费者心目中构建出了一个与自然科学格格不入的“神话”形象。可以看到,部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多以老人、疾病患者为主,这些消费者大多由于身染疾病,现代医疗技术难以治愈或是需要高昂的治疗费,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看似功能夸张、疗效显著的保健品牌以寻求帮助。但类似权健这种保健品牌带来的往往不是病痛的消弭,而是更无助的深渊。

保健品绝不是药品的替代,保健品与药品之间有着鲜明的分水岭,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而是食品的一种。在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保健品被称为膳食补充剂,这也说明了保健品并没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又岂能在某些保健企业的宣传下自称药品,喧宾夺主。

权健倒下,但是究竟还有多少个“权健”,不得而知。因此,要想整治保健品行业的乱象,既要严查现有的保健企业,更要从根本上杜绝它们滋生的土壤。2019年8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文件,要求保健品标签需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但仅仅一段标注是不够的,唯有加强全民对于保健品的正确认识,防止出现对保健品与药品概念的混淆不清,同时对诸如患者和老人等群体倾注更多的目光和关爱,不要让他们面对一些疾病和状况走投无路,而只得寻求保健品的帮助,这些所谓的“保健神话”才能不得人心,不攻自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权健倒下,“保健神话”何时能够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