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 全文 3711字,大概需要 8 分钟
对于自媒体奇人+牛人粥左罗,很多人对他本人可能了解,也可能不了解,但至少都读过他的10万+爆款文章,比如《我为什么建议你留在北上广深?一个8年北漂的4点思考》、《套现15亿现金后,摩拜80后创始人留下2条人生潜规则》等等。
这位90后,如何在毕业4年时间,从在北京摆地摊艰难维生,到年入百万。他的逆袭是靠什么呢?写作能力!
在3年作业的时间里,他大概写了300多万字,成功从一个新媒体小编逆袭为一个内容创业者,也通过写作变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辉哥,在35岁那年,焦虑不止,几度患上抑郁,又是靠什么走出职业困境,实现职业转换和财务自由的呢?写作能力!
通过持续写作,他不仅解决了自身问题,还影响了上千人开始写作,他的每篇文章(@辉哥奇谭)都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思考。
L先生说,每周四只更新一篇公众号文章,篇篇精品,每篇阅读量都是10万+以上,每篇都能带给读者新的知识点或新的方法论。
......
这些大V们都通过写作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写作背后的逻辑有哪些呢?有没有什么相同点?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普通写作者可借鉴的部分呢?
在通读与报名学习了一些写作方面的书籍与课程,比如:《写出我心》《秋叶训练营:写作7堂课》、《学会写作》、《极速写作》、《写作课》、L先生的写作课、李笑来的写作课,等等。还真发现了他们在写作方面的一些共通的底层逻辑:
01 写作要有用户思维
这里的用户思维,解决的是公众号的定位问题。
你希望吸引哪类人群看?他们有怎样的阅读需求和诉求?他们关心的问题或者关注点有哪些?
你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喜欢和讨厌什么?能提供哪些内容或产品?
这两者的重合部分就是自己的定位。比如:公众号@辉哥奇谭 定位于个人成长,提供财富与精神自由的探索之路;公众号@L先生说 则专注于提供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心智成长方面的新知等。
如果是为了快速获取大量粉丝,需要有明确的定位,这个定位越精准越好,可以集中力量更快地找到目标群体,或者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我们普通写作者来说,刚开始可能找不到明确的定位,那不妨先开始写起来再说,边写边根据不同内容的阅读量,判断主要的阅读群体有哪类,逐步明确写作方向。
02 写作也要讲究框架
很多人提到一些公众号大V,都会嗤之以鼻:“哼...不过都是些套路和技巧罢了。”在看到爆款文写作套路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对基础写作框架与模型的熟练应用。对于写作者来说,后者更值得借鉴学习。大V们常用的写作框架与模型有:
(1)四种基本框架
①总分总(MECE)
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也是写作文最早学习的一种结构。也是最经典的一种写作结构。著名的金字塔写作原理的底层基础其实就是总分结构。
总——开头阐明主题,提出结论。
分——中间用各种论据来论证,论据可以是案例或故事或研究证明等。
总——结尾总结升华,呼应开头。
总与分之间的关系要呈现出整体与局部的明显层级关系,即整体部分的思想必须是局部层次思想的总结与概况,整体与局部形成金字塔,局部之间相互独立不重叠,合在一起穷尽不遗漏。局部内部的的思想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示,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层层递进。
②并列
并列结构是指多个相互独立、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的素材,为论证同一个观点服务的结构。也就是说,当你论证一个观点时,可以用相同层级但是维度不同的素材进行论证。这些素材顺序前后关系不大,他们都是处于相同层级和地位的。
很多自媒体爆款文章,素材就是采用并列的方式,先提出观点,再用几个并列的故事或案例,来进行观点的论证,最后以金句结尾,增加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与转发。
比如粥左罗的《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就是并列列举了老板和员工、父母和孩子、爱人和朋友这些维度的故事,来说明同一个主题:低情商的表现就是不停的讲道理。
③递进
递进结构是指多个素材在论述同一个观点时,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关系。可以有:
时间的递进——比如说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等;
空间的递进——比如说从中国到国外,再到广阔的宇宙等;
程度的递进——比如说“时间四象限法”中处理事情的顺序:先紧急且重要,接着重要但不紧急,再到紧急但不重要,最后不紧急不重要
其他方面的递进……
④对比
对比结构,是指采用对照手法安排素材的一种结构方法。最常见的有正反对比、事物间的对比、观点的对比,以及不同时间的对比等。
在有些追热点的自媒体文章中,通常会使用正反对比结构,形成“神反转”;或者有些故事“猜到了开始,却没猜中结尾”,来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不一样的预想结局。
(2)WYH模型
WYH模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W1H结构:What-Why-How。
What(是什么):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信息说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信息/观点/方法/概念等?
Why(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信息?这个观点为什么是这样的?发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用哪些概念、道理、观点、事例去解释?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论证?比如采用正面还是反面论证方式?
How(怎么做):我们有什么方法解决?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具体的操作方式/解决措施有哪些?
在这个模型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运用金字塔原理,只要做到“向上总结,向下拆分。横向要点,不重不漏。”
(3)SCQA模型
SCQA模型,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由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可用于写作、交流、演讲、汇报等。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
比如,对于我们这篇文章也可以用这个结构:
【情境】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写作成功打造了个人IP,找到了变现路径,开设了各式各样的写作课……
【冲突】对于写作小白来说,看着各类课程都想去学一学,毕竟不同的课程教授的重点不同,真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但是看了课程的价格和银行卡余额后,就不知道哪个更符合自己的需要。
【疑问】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一个符合:“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全面的课程呢?
【回答】只要通读完全文,就会发现对于小白来说,打好基本功是第一位的,也存在满足需求的课程。
03 写作也需刻意练习
写作是需要练习的,而且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很多人知道写作的重要性,也会坚持写,但是写着写着,发现都是流水账,自己都不愿意读,何况他人。写作是一项技能,需要不断地打磨,需要有系统的训练,只有训练有法,才能下笔成章。
自媒体大V们都有自己的写作系统,或者说建立了自己的写作模式,他们也是每天坚持写作练笔,也在不间断的刻意练习。对于他们提到的一些写作技巧,或者说训练小方法,对于我们普通人练习写作基本功也是非常实用的:
①感官训练法
这是L先生写作课里推荐的一个小方法,与李笑来写作课里提到的感知记录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详细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感知。这个方法会提升自我觉察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觉察能力。
这个小方法实践起来也很简单:每天坚持记录一个场景(我,在哪里,做什么),在这个场景下,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有怎样的感知?详细记录下来,尽可能把场景和感受细化。
比如:给领导汇报一项工作,领导没有立刻给予反馈。在这个场景下,你猜想领导没反馈的原因有哪些?是他不够重视?还是他非常重视需要再仔细研究一下?你产生了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汇报好?有哪些没有做到位?有没有一些忐忑不安?等等。这些都可以详细记录下来。
②日记结构法
这是秋叶老师推荐的避免日记流水账的一种方法。为了避免自己的文章缺乏可读性,建议严格按照某个结构去写日记。
比如,第一段,记录当天发生的某个事件,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第二段,写写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悟;第三段,写一句金句,升华一下上面的感悟。这样写三段,层层推进,就靠结构化写作方式规范了自己的日记体写作。
如果想将自己的日记体公开化,那就需要考虑思考:自己记录的这件事,以及所触发的感悟对于读者有什么意义,他们为什么需要读?给他们提供了什么价值?
③解释练习法
解释练习法,是指找到你熟悉的行业内的一个概念、术语、现象,尝试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描述出来,可以采用类比、举例、细节描述等各种写作方式,让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的外行人也能够看明白看懂,能够准确理解。这不仅考验自己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情况,更是对写作表达的锻炼。
我国大诗人白居易在这个方法使用上应该是信手拈来。相传我国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
④推荐练习法
推荐练习法,是指假设你要给一位朋友推荐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APP/一门课程等等。除了「这本书很好」、「这部电影好看」等等语言外,你还可以说些什么?试着用200-300字写出来。要想写作好物推荐的文章,可以多练习这种方法。
写作,是个严肃和专业的事儿,需要仔细研究和琢磨的,没有人天生就会写作的,不管大作家还是公众号大V们,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练习。
写作框架、方法和技巧了解再多,都是只知皮毛,唯有灵活自如应用,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书籍读得再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都是白读;课程学习再多,不会应用,都是白学;道理了解再多,不能指导实践,都是无用。
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你都能写作。
——塞缪尔·约翰逊,作家、诗人、编辑、词典编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