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

图文详解二叉树

  • 一、树形结构概念特性
  • 二、树形结构基本概念术语
  • 三、树的存储结构
  • 四、二叉树 概念与特性
  • 五、特殊的二叉树
  • 六、二叉树的性质
  • 七、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 八、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 1、二叉树的遍历
      • (1)前中后序遍历
      • (2)经典找序列
      • (3)层序遍历
    • 2、获取树中节点的个数
    • 3、二叉树叶子的结点个数
    • 4、获取第K层节点的个数
    • 5、二叉树的高度
    • 6、检测值为value的元素是否存在
    • 7、判断一棵树是不是完全二叉树


一、树形结构概念特性

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是由n(n>=0)个有限结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由于它在结构上看起来像一颗倒挂的树,根朝上,而叶朝下,因而叫做树。

结构特性:

  • 有一个特殊的结点,称为根结点,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
  • 除根结点外,其余结点被分成M个互不相交的集合,每个集合又是一棵与树类似的子树。每棵子树的根结点有且只有 1 1 1 个前驱,可以有 0 0 0 个或 多个 后继。

应用场景:
树形结构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于处理层次化的数据和建立关联关系。比较常见的有:

  • 文件系统管理(目录和文件)
  • XML/HTML文档解析

树形结构示意图: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1张图片

树形结构中,子树之间不能有交集,否则就不是树形结构,其中就包括:

  1. 除根节点外,每个结点有且仅有 1 1 1 个父节点
  2. 一颗 N N N 个结点的树,有 N − 1 N-1 N1 条边

二、树形结构基本概念术语

以下这些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大家一定要理解每个术语的含义:

  • 结点的度:一个结点含有子树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如上图:A的度为3
  • 树的度:一棵树中,所有结点度的最大值称为树的度; 如上图:树的度为3
  • 叶子结点或终端结点: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结点; 如上图:F、H、I、K、L 节点为叶结点
  • 双亲结点或父结点:若一个结点含有子结点,则这个结点称为其子结点的父结点; 如上图:A是B的父结点
  • 孩子结点或子结点:一个结点含有的子树的根结点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 如上图:B是A的孩子结点
  • 根结点:一棵树中,没有双亲结点的结点;如上图:A
  • 结点的层次: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结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 树的高度或深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 如上图:树的高度为4

以下概念只需了解,只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即可:

  • 非终端结点或分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 如上图:B、C、D…等节点为分支结点
  • 兄弟结点:具有相同父结点的结点互称为兄弟结点; 如上图:B、C是兄弟结点
  • 堂兄弟结点:双亲在同一层的结点互为堂兄弟;如上图:F、G互为堂兄弟结点
  • 结点的祖先:从根到该结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结点;如上图:A是所有结点的祖先
  • 子孙:以某结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结点都称为该结点的子孙。如上图:所有结点都是A的子孙
  • 森林:由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组成的集合称为森林

三、树的存储结构

树结构相对线性表就比较复杂了,要存储表示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实际中树有很多种表示方式,如:双亲表示法,
孩子表示法、孩子双亲表示法、孩子兄弟表示法等等。其中常用的是 孩子兄弟表示法,具体结构如下:

class Node {
	int value; // 树中存储的数据
	Node firstChild; // 第一个孩子引用
	Node nextBrother; // 下一个兄弟引用
}

四、二叉树 概念与特性

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结构:

  1. 二叉树不存在度大于 2 2 2 的结点
  2. 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因此二叉树是 有序树

五、特殊的二叉树

  1. 满二叉树: 一棵二叉树,如果每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则这棵二叉树就是满二叉树。也就是说,如果一棵二叉树的层数为 k k k,且结点总数是 2 k − 1 2^{k}-1 2k1,则它就是满二叉树。

  2. 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是效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对于深度为 k k k 的,有 n n n 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 k k k 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 0 0 0 n − 1 n-1 n1 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3. 要注意的是 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2张图片

六、二叉树的性质

  1. 若规定根结点的层数为 1 1 1,则一棵非空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有 2 i − 1 2^{i-1} 2i1 个结点.

  2. 若规定只有根结点的二叉树的深度为 1 1 1,则深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是 2 k − 1 ( k > = 0 ) 2^{k}-1(k>=0) 2k1(k>=0).

  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个数为 n 0 n_{0} n0,度为 2 2 2 的非叶结点个数为 n 2 n_{2} n2,则有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即度为 0 0 0 的节点比度为 2 2 2 的节点多 1 1 1 个.

  4. 具有 n n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 k k k log ⁡ 2 ( n + 1 ) \log_2(n+1) log2(n+1) 上取整.

  5. 具有 n n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如果 n n n 为奇数,则度为 1 1 1 的节点个数为 2 2 2;如果 n n n 为偶数,则度为 1 1 1 的节点个数为 1 1 1.

  6. 对于具有 n n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如果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对所有节点从 0 0 0 开始编号,则对于序号为 i i i 的结点有:
    i = 0 i=0 i=0 i i i 为根结点编号,无双亲结点.
    i > 0 i>0 i>0,双亲序号: ( i − 1 ) / 2 (i-1)/2 (i1)/2.
    2 i + 1 < n 2i+12i+1<n,左孩子序号: 2 i + 1 2i+1 2i+1,否则无左孩子.
    2 i + 2 < n 2i+22i+2<n,右孩子序号: 2 i + 2 2i+2 2i+2,否则无右孩子.

注意以上性质都非常重要,并且经常出现在题目当中。


七、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分为:顺序存储 和类似于链表的 链式存储。本节介绍链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在优先级队列讲解。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是通过一个一个的节点引用起来的,常见的表示方式有 二叉(孩子表示法)和三叉(孩子双亲表示法)表示方式

// 孩子表示法
class Node {
	int val; // 数据域
	Node left; // 左孩子的引用,常常代表左孩子为根的整棵左子树
	Node right; // 右孩子的引用,常常代表右孩子为根的整棵右子树
}

// 孩子双亲表示法
class Node {
	int val; // 数据域
	Node left; // 左孩子的引用,常常代表左孩子为根的整棵左子树
	Node right; // 右孩子的引用,常常代表右孩子为根的整棵右子树
	Node parent; // 当前节点的根节点
}

八、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前置知识: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二叉树是递归定义的,也就是说一个二叉树要么是空树,要么由一个根节点和两个子树组成,而子树本身也符合同样的定义。这种定义方式将整个二叉树的结构递归地分解为更小的二叉树结构。因此后序基本操作中基本都是按照该概念实现的。

1、二叉树的遍历

遍历是二叉树上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是二叉树上进行其它运算之基础。

(1)前中后序遍历

在遍历二叉树时,如果没有进行某种约定,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遍历,得出的结果就比较混乱,如果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约定,则每个人对于同一棵树的遍历结果肯定是相同的。如果 N N N 代表根节点, L L L 代表根节点的左子树, R R R 代表根节点的右子树,则根据遍历根节点的先后次序有以下遍历方式:

  • NLR: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 亦称先序遍历)——访问根结点—>根的左子树—>根的右子树。
  • LNR: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根的左子树—>根节点—>根的右子树。
  • LRN: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根的左子树—>根的右子树—>根节点。

递归遍历示意图: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3张图片

先序遍历: 1   2   4   3   5   6 1\ 2\ 4\ 3\ 5\ 6 1 2 4 3 5 6
中序遍历: 4   2   1   5   3   6 4\ 2\ 1\ 5\ 3\ 6 4 2 1 5 3 6
后续遍历: 4   2   5   6   3   1 4\ 2\ 5\ 6\ 3\ 1 4 2 5 6 3 1

代码实现:

// 二叉树:孩子表示法
    static class BTNode {
        public BTNode left;
        public BTNode right;
        char val;

        public BTNode(char val) {
            this.val = val;
        }
    }

    //先序遍历:根->左->右
    void preOrder(BTNode root) {
        // 递归终止条件
        if (root == null) {
            return;
        }
        // 打印根
        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 左子树
        preOrder(root.left);
        // 右子树
        preOrder(root.right);

    }

    //中序遍历:左->根->右
    void inOrder(BTNode root) {
        // 递归终止条件
        if (root == null) {
            return;
        }
        // 左子树
        inOrder(root.left);
        // 打印根
        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 右子树
        inOrder(root.right);
    }

    //后序遍历:左->右->根
    void postOrder(BTNode root) {
        // 递归终止条件
        if (root == null) {
            return;
        }
        // 左子树
        postOrder(root.left);
        // 右子树
        postOrder(root.right);
        // 打印根
        System.out.print(root.val + " ");
    }

(2)经典找序列

在二叉树序列这里,经常出现一类经典的笔试题目:已知中序遍历序列 和 前(后)序遍历序列,求后(前)序遍历序列?那么这类题目该如何解呢?下面我通过两道例题讲解:

例一:已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为 5   7   4   9   6   2   1 5\ 7\ 4\ 9\ 6\ 2\ 1 5 7 4 9 6 2 1,中序遍历序列为 4   7   5   6   9   1   2 4\ 7\ 5\ 6\ 9\ 1\ 2 4 7 5 6 9 1 2,则其后序遍历序列为?
解题思路:

  1. 通过前序遍历找到树的根,第一个即为根。
  2.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的位置,然后确定根左右子树的区间,即根的左侧为左子树中所有节点,根的右侧为右子树中所有节点。
  3. 从前向后看前序遍历序列,递归思想重复步骤 2 2 2,直到确定二叉树结构。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4张图片

例二:设一课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b   a   d   c   e b\ a\ d\ c\ e b a d c e,后序遍历序列: b   d   e   c   a b\ d\ e\ c\ a b d e c a,则二叉树前序遍历序列为?
解题思路:

  1. 通过后序遍历找到树的根,最后一个即为根。
  2.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的位置,然后确定根左右子树的区间,即根的左侧为左子树中所有节点,根的右侧为右子树中所有节点。
  3. 从后向前看后序遍历序列,递归思想重复步骤 2 2 2,直到确定二叉树结构。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5张图片

(3)层序遍历

层序遍历就是从所在二叉树的根节点出发,首先访问第 1 1 1 层的树根节点,然后从左到右访问第 2 2 2 层上的节点,接着是第 3 3 3 层的节点,以此类推,自上而下,自左至右逐层访问树的结点的过程就是层序遍历。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6张图片

同样以上述二叉树为例,层序遍历的结果为: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求解思路:

  1. 使用队列,让根节点入队。
  2. 出队并输出节点 v a l u e value value 值。
  3. 如果出队节点的左节点不为空,左节点入队;右节点不为空,右节点入队。
  4. 重复上述步骤 2 2 2、步骤 3 3 3,直到队列为空,层序遍历完成。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7张图片

代码实现:

	// 层序遍历
    public void levelOrder(BTNode root) {
        Queue<BT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if (root == null) {
            return;
        }
        queue.offer(root);
        while (!queue.isEmpty()) {
            BTNode cur =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cur.val + " ");
            if (cur.left != null) {
                queue.offer(cur.left);
            }
            if (cur.right != null) {
                queue.offer(cur.right);
            }
        }
    }

2、获取树中节点的个数

思路

  1. 求二叉树叶子结点的个数,就是求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因此使用递归遍历二叉树结点。
  2. 最后,将左子树节点个数、右子树节点个数和当前节点(根节点)的个数相加,得到当前子树的节点个数,并将其作为结果返回。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8张图片

     // 获取树中节点的个数
    int size(BTNode root) {
    	// 递归终止条件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 左子树结点个数
        int leftTree = size(root.left);
        // 右子树结点个数
        int rightTree = size(root.right);
        // 当前子树的节点个数
        return leftTree + rightTree + 1;
    }

3、二叉树叶子的结点个数

子问题思路:

  1. 求二叉树叶子结点的个数,就是求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因此使用递归遍历二叉树结点。
  2. 如果结点存在且左右子树都为 n u l l null null,则该节点就是叶子结点,返回值 1 1 1 代表当前叶子结点。
  3. 最后,将左子树叶子节点个数 和 右子树叶子节点个数相加,得到当前子树的叶子节点个数,并将其作为结果返回。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9张图片

    // 二叉树叶子的结点个数
    int getLeafNodeCount(BTNode root) {
        // 空子树回0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 叶子结点的条件:结点左右都为空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return 1;
        }
        // 左子树
        int leftTree = getLeafNodeCount(root.left);
        // 右子树
        int rightTree = getLeafNodeCount(root.right);
        // 返回子树叶子结点个数
        return leftTree + rightTree;
    }

4、获取第K层节点的个数

思路:

  1. 求二叉树的第 k k k 层有多少个结点,就是求二叉树的左子树的第 k − 1 k-1 k1 层,和右子树的第 k − 1 k-1 k1 层有多少个结点。因此使用递归遍历二叉树结点。
  2. 如果递归遍历过程中, k k k 1 1 1,说明当前结点即为二叉树的第k层节点,此时返回值 1 1 1 代表当前第K层结点。
  3. 最后将将左子树第 k − 1 k-1 k1 层节点个数和右子树第 k − 1 k-1 k1 层节点个数相加,得到当前子树第 k k k 层的节点个数,并将其作为结果返回。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10张图片

     // 获取第K层节点的个数
    int getKLevelNodeCount(BTNode root, int k)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if (k == 1) {
            return 1;
        }
        int leftTree = getKLevelNodeCount(root.left, k - 1);
        int rightTree = getKLevelNodeCount(root.right, k - 1);
        return leftTree + rightTree;
    }

5、二叉树的高度

思路

  1. 二叉树的高度 = M a x Max Max(左树高度,右树高度) + 1 + 1 +1
  2. 使用递归遍历二叉树的左右子树,最后将 M a x Max Max(左树高度,右树高度) + 1 + 1 +1 作为结果返回。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11张图片

    // 二叉树的高度
    int getHeight(BTNode root) {
    	// 空树高度为 0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 左树高度
        int leftHight = getHeight(root.left);
        // 右树高度
        int righttHight = getHeight(root.right);
        // 子树高度
        return leftHight > righttHight ? leftHight + 1 : righttHight + 1;
    }

6、检测值为value的元素是否存在

思路:

  • 使用前序遍历,找到值为 v a l u e value value 的元素就返回元素地址,否则返回 n u l l null null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12张图片

	// 检测值为value的元素是否存在
 	BTNode find(BTNode root, int val) {
 		// 空树
        if (root == null) {
            return null;
        }
        // 判断根节点
        if (root.val == val) {
            return root;
        }
		// 左子树
        BTNode leftTree = find(root.left, val);
        if (leftTree != null) {
            return leftTree;
        }
        // 右子树
        BTNode rightTree = find(root.right, val);
        if (rightTree != null) {
            return rightTree;
        }
        // 没找到
        return null;
    }

7、判断一棵树是不是完全二叉树

思路

  1. 使用队列,让根节点入队。
  2. 出队,如果出队节点不为 n u l l null null,出队节点的左右节点入队。
  3. 重复上述步骤 2 2 2,直到出队节点为 n u l l null null.
  4. 继续出队,判断 n u l l null null 节点下是否存在 非 n u l l null null 节点,如果存在,为非完全二叉树,返回 f a l s e false false;否则为完全二叉树,返回 t r u e true true.

图解二叉树,拿下拿下!_第13张图片

    // 判断一棵树是不是完全二叉树
    public boolean isCompleteTree1(BTNode root) {
    	//空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
        if (root == null) {
            return true;
        }
        // 辅助队列
        Queue<BT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BTNode cur =null;
        // 首先放入根节点
        queue.offer(root);
        // 遇到 null 节点之前的判断
        while(!queue.isEmpty()) {
            cur = queue.poll();
            if (cur!=null) {
                queue.offer(cur.left);
                queue.offer(cur.right);
            } else {
                break;
            }
        }
        // 遇到 null 节点之后的判断
        while (!queue.isEmpty()) {
            cur = queue.poll();
            if (cur!=null) {
            	// 如果队列中 null 后存在非 null 元素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二叉树,算法,经验分享,学习,java,集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