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2019年从ICT到了制造业,跨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对年近不惑的IT老兵,挑战很大。心态意识,思维方式,团队融入与协作,快速学习,知识嫁接,有效输出等等,是每天都逐步微调矫正的。

一年以后,我基本可以以GW员工的视角,来看自身,看外部,找问题和解决办法。

思维:僵化→固化→优化

    僵化:已有的思维模式在最开始是变不了的,但①多听少说,在理解之前,不要用旧有的知识妄下结论;②打破已有的知识体系,接纳新知识并重塑知识体系;③初入新的环境中,要一直有工作中的“拐棍”,自己走容易掉坑里;④这个阶段输出的基本是旧有能力,只是历史与现状非常贴切的部分。

    固化:在工作实践中,思维模式才会一点点改变。①自下而上的是干活思维,极端的民主主义,要自上而下思考,集权式的民主才有效;②结合现状的能力开始逐步输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③这时候自己把握不准,仍然需要工作中的指路人。

    优化:协同工作中,大家思维、动作基本一致了,才能放开手脚开始逐步优化。①是逐步的,步子不要太大;②贴近现状,逐步微调;③贴近企业文化,边实践边探索。

这个过程在互联网公司或ICT公司,基本是不存在的,或者周期很短。但在国企或传统企业感觉不太一样。也可能我走的太小心了。

业务:还是了解个大概。

    回顾这些年,好像除了保险,我就再也没有深入到业务的末梢中。在面上,方向上,以及问题点的末梢上徘徊。可能以后也不会有大块时间来精通末梢的业务,尽可能了解细节是有帮助的,主要的还是从广度上继续扩充。

数据:从数仓到大数据再到中台的变化。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经历其中过程才能感受到各个部门的期望、顾虑,以及徘徊其中的困扰,以及领导决策的难点。

技术: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

这是10多年前我第一次离职时,老板最后的忠告。当时满腔热情要做一个技术大牛,今天又想起这句话。对制造业来说,技术真的不重要,平台可以买,应用可以买,甚至不会实施可以买厂家服务,只要能带来价值,只要产出远大于投入,就可以干。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