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蜀王,二代失国

四川,古称益州,主要指成都平原地区。四川居四川盆地之中央,连绵的秦岭横亘在四川的北边,若是有敌来攻必先翻越秦岭,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从那攻入巴蜀之地难度巨大,就是放到现代,谁要是步行穿越秦岭也是不太容易的事。西面、南面都是高原地带,东面有巫山阻碍,长江从那流过,来敌要想从东面攻进来,还得突破长江防线,相对来说也不大容易。益州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封闭,与世隔绝的地方,也是一个易守难攻,易于经营的地方。特别是公元前256左右,李冰父子建设都江堰之后,蜀地水患骤减,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纺织业发达,衣服能覆盖天下,名贵木材竹干,器械制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水上运输也很方便,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是老年人宜养天年的绝佳选择,所以叫“老不出川”。正是因为条件优越,温室养不出大树,四川也容易滋养少年的养尊处优,灭息少年的宏图巨志,盛产败家子,所以也有”少不入川”一说。

举例1:蜀汉政权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伴有卧龙诸葛,何其英武,其子刘禅接过老子的江山后,举国降魏。落得个“此间乐,不思蜀”的结局。

举例2: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他勤政爱民、谋勇兼备、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容纳直言、廉恭俭素、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绩绰著。在王建励精图治之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都城成都也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其幼子王衍继位后,荒淫失政。7年后,即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所灭。

举例3:后蜀高祖孟知祥,五代十国时期又一位的蜀地统治者,公元934年成为后蜀开国皇帝,当年病逝。其子孟昶继位,在位32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孟昶本人前勤后奢,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貌美如花,诗才一绝,随孟昶押至京城赵匡胤殿下,赵匡试其才情,花蕊夫人随口吟诵“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表达了对孟昶这个败家子无比的失望,也让赵匡胤沉吟半日。

三代蜀王传不过二代,这样的典故似乎展示了历史的宿命——少不入川。其实,少不入川在警醒我们这些青年人,环境固然重要,但内因是决定因素,身在好环境,更要常自警,身在好环境,更要身体勤。

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理应多加关注后代的教育,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立其理想,正其善良,博其格局,广其眼光。且不说避免二世而亡,至少要让孩子自食其力,也能体面善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代蜀王,二代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