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0《为何家会伤人》第三次共读


第一个问题:溺爱孩子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1、溺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

2、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将孩子当成了童年的自己,溺爱孩子的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的满足,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3、溺爱是父母懒惰的爱,不愿直面孩子的成长问题,在孩子三岁左右,依然一成不变的去爱孩子

4、被溺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机会

溺爱的后果:产生依赖、怨恨的心理;自我效能感低、自卑;挫折商低、任性。是孩子为父母而活,会让孩子产生分裂,让孩子丧失自我。

第二个问题:真爱的普适性方法是什么?换句话说,什么才是真爱?老师如何真爱孩子?

1、真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1.5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1.5~3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的创造力的人。

2、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尊重孩子受挫折的权利,即所谓的自我效能感体验。

3、真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孩子的成长为核心,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懂得放手和分离

4、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比如他们有问题不会解,我们进行适当的点拨。看到闪光点,多给他们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

5、真爱是把孩子当另一个独立的生命,但是在生活物质上给他提供保障,在情感方面予以滋养,在处理事情方面提供指引,但不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指导。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挫折教育也不可取?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挫折教育”的逻辑:在家里溺爱孩子,在家外人为制造挫折。两种方式伤害的都是孩子。

2.挫折教育对成人来说也许是小事,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难事。所以,我觉得作者并不是反对挫折教育,而是杜绝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让一切自然发生。

3.案例:这让我想起前几年乐嘉带4岁女儿徒步穿越沙漠,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尊重自然发生,不需要而外增加4天步行76公里,女儿腿上出疹子脚上起水泡!的案例,就是故意让孩子去受挫折吧。会锻炼孩子毅力还是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第四个问题: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青春期叛逆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1.与青春期孩子相处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发展的特点: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发阶段,也是不断寻求自我的阶段,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即依恋又对抗。所以父母应该要非常关注在此阶段对孩子的尊重以及让孩子能够更多地掌控,自己做出选择;

2.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给予孩子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学会倾听,少评价,多反思自己,尊重孩子的心理、行为和感受,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当然要和孩子一起设置底线。如果给孩子充分的独立成长的空间,他们的叛逆行为自然会消失大半。

3..理解青春期孩子自我内外矛盾的困惑,尽量沟通,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4.叛逆这个词就是成人中心,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与父母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第五个问题:结合自身实例,谈谈怎样的亲子关系比较健康?

1.健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发展的空间,关注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意见。

2.父母会倾听,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对话,真爱孩子而不是溺爱。

3.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尊重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尊重孩子”而不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有可能真正地尊重别人。所以当孩子有时候说话或行为不太合适时,我会表达我的感受,而不是表达情绪。

4.案例: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和倾听的基础上。我和5岁的女儿相处的时候,面对她的想法,我一般情况下不轻易评价,而是与她讨论可行性。虽然有时候不可避免提出建议,但总体来说,以倾听为主。因此,我们的亲子关系还是挺不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10《为何家会伤人》第三次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