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
(一) 初见日喀则
对日喀则,是有由来已久的情结的。
很多年以前韩红的那首吟唱日喀则的歌,深情款款。日喀则永远阳光灿烂,让身处烟雨蒙蒙的江南的我,常神游于那遥远而又模糊的高原之上。
去年,前往贡嘎机场的途中,开车送我们的朋友,一个在拉萨工作的汉族干部,无比幸福地说起他在扎什伦布寺受到班禅摩顶赐福的经过。那一刻,感觉日喀则 “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
今年,更有扎什伦布寺晒佛节的召唤。临行前,日喀则的朋友特意告知,我们正好赶上扎什伦布寺的晒佛节,还特意安排住在与寺庙仅一墙之隔的万润酒店,到时在酒店就能看到晒佛节的盛况,更可以观瞻佛容。闻之怦然心动,我们这小股人马暂时脱离在拉萨休整的大部队,赶往日喀则。
到日喀则已是下午五点多了,阳光正好,虽是盛夏,却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到酒店,一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庭院中。不用寻找,抬头,墙外,不远处的尼色山披着淡淡的青衣高高地耸立着,山坡上层层叠叠的经幡在风中翻飞,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天传送着经文和祈祷。不知道上苍是否在倾听,这千万遍经风经雨的祈祷声。依山坡而筑的扎什伦布寺沐浴在下午的阳光里,殿堂叠耸,金碧辉煌。
晚餐时,饮青稞美酒,涮鲜嫩的牦牛肉,尝青稞糌粑。这是入藏后第一次尝糌粑,入乡随俗,学着当地人边捏边吃。我更喜欢藏地的甜茶,清甜可口,是别处没有的。
席间,朋友告诉我们,晒佛节要在后天举行。每年藏历五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是扎什伦布寺的晒佛节,将分别展示过去佛、现世佛和未来佛三幅巨幅佛像。可是今年的藏历五月十四有两个,称之为闰日。我们到日喀则的第二天是第一个五月十四,而晒佛节要从第二个五月十四开始。我们这小股人马要回拉萨会合,很可惜地错过晒佛节。
第二天,早起,晨晖中的扎什伦布寺依然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与晒佛节失之交臂的遗憾并未影响我们的心情。
更引人注目的是酒店庭院中随意游逛的流浪狗。这儿的流浪狗毫无寄人篱下的畏缩,追逐,嬉戏,休憩,倒是活出了一份惬意。藏区多流浪狗,最有趣的是波密的狗。我们经过波密,在路边的餐馆就餐时,看到一群狗追着疾驶而过的汽车狂吠。服务员说,波密的狗可尽职呢,哪辆车开得快些,它们就紧追不舍。藏人视狗为家庭一员,是因为传说中,藏族先民最初靠游牧和其它方式生活,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是狗叼来青稞穗使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藏民感激狗对他们的恩赐,对狗有一份特别的敬仰。
成群的狗悠闲而自在,成为藏区独特的风景。
(二)淳朴的后藏
青藏高原只有严酷的生存环境,只有令人生畏的大自然——无尽的高原、连绵的山脉,刺骨的山风,可是藏民仍对天地赐予的一切心存感恩。只因他们有信仰,便不会心生抱怨,宗教的力量由此可见。
今天,日喀则的阳光依旧极其饱满,我们走在去扎什伦布寺的步行街。
迈进扎什伦布寺,走过殿前广场,就来到了寺内的转经路。那些转经的人,比起拉萨的藏民,穿着上更加具有民族特色,也俭朴得多。他们目光执着,脚步不停。他们的信仰在手中,左手执念珠,右手转动转经筒,轮子转一圈,如同替本人念了一遍经文。金色的转经筒在他们散发着酥油馨香的手指的拨动下,不知疲倦地旋转飞舞着,传递着他们与菩萨间美妙的沟通。
我们也跟着转动着经筒,简单的动作,却让我的心安静了下来,转着转着,没有了五味,不存在杂陈。
寺内,随意一个转角处,一条小巷间,一座大殿外,总能看见一个或几个朝圣者正双手合十,深深俯首,默默地念叨着什么,祈祷什么,旁若无人。阳光就静默地洒在他们的头发间,或肩膀处,远远地望去,仿佛镀上了金色。
大殿内,可以看到藏民正在供养,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妇人把一小袋青稞面供养在佛像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的供养则是一罐酥油,更多的则是捐钱。每个佛像下都供养,钱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一毛到一百元,真正的随缘。更没想到的是,在这里还可以自己找零。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放了一张一元的纸币,然后又数了九张一毛的纸币离开。后来我们到桑耶寺,更有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专门在寺外设了个临时换零钞的点,此是后话。
走在虔诚长跪的人群里。人类仅存的拙朴与虔诚尽化在信徒只拜不求的一个个长跪当中。他们的表情,丝毫不见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有平和,平和得就象是西藏的天空,平和得一尘不染。
于是,同伴也在大殿门口俯下身子,学着藏民笨拙地磕一个等身长头。那一刻的匍匐在地,不知道是否能让浮躁的心在贴近大地后变得宁静踏实。
在扎什伦布寺,我陶醉于匆来匆往的人流中。那些转塔的人、磕长头的人,转经的人,攫取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我们用镜头捕捉着那些虔诚的面容,虔诚的身影。而他们经过我们这群手拿相机的陌生人身边时,只是淡淡一笑。又走向了更远的远方。清澈的眼神里充满着的是对神的景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日喀则,这个在透明的蓝天中充满阳光的地方,即使下雨也只在夜间。这儿的人们也许离太阳很近,他们始终绽放着像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也许与神灵近在咫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自己牢固的宗教信仰。
(三) 扎什伦布寺
迈进扎什伦布寺,只有一个感觉:安静。不管是游客还是朝圣者,都屏声静气,即使偶尔交谈,也是轻声细语的。
按着墙上的指示依次观瞻各大殿。扎什伦布寺很贴心地在墙壁上为游客画出了参观路线,否则我们真会迷失于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里。
全寺的佛殿中,最西面是强巴大佛殿,殿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鎏金铜佛强巴佛。强巴佛就是未来佛,也称弥勒佛。强巴佛铜像工艺精湛,面庞和肌肤细嫩如有弹性,身披袈裟的佛体丰满如有体温。他盘坐闻法,娴静、慈祥,人们见到他,似乎所有的忧愁都会烟消云散。只是藏传佛教中的弥勒法相庄严的形象和内地寺院的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形象相去甚远。
殿堂金碧辉煌,壁画色彩鲜艳,佛像神态各异,香炉紫烟缭绕,供台烛火闪耀,僧侣肃然诵经,信众顶礼膜拜,游客敬观仰视。
每个大殿的地面都镶有宝石,宝石的棱角被岁月磨平,却丝毫没有阻止朝圣者的脚步。在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藏传佛教的神秘和信众的虔诚。这时就觉得那些灵塔上镶嵌的珍宝可能也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信仰。
出殿堂,着迷于深巷、土墙、光影之中。扎寺如一个古堡,由地面逐渐向上。感觉就像走在一个古朴的镇子里,一座座建筑形成了曲曲折折的,宽窄不一的巷子,充满故事。斑驳的白色建筑,仿佛看到时间流走的足迹,让人感觉到深沉而悠远的味道。
此刻,阳光正暖,我坐在扎什伦布寺北面的尼色山腰上,望着矗立在眼前的展佛台,想象着明日僧人将寺内珍藏的做工精致、色泽鲜艳的锦缎织绣佛像取出,展示出来令群众观瞻。到时僧众吟诵,万人跪拜,场面该是何等壮观啊。
第三天,当我们在纳木措湖边,迷醉于湖光山色间,日喀则朋友发来了晒佛节的照片。远远地祝福日喀则的百姓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