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笔录(四)

有时不妨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历史如同一张白纸从打印机里被一针一针刻画出来,是通盘演绎先验之理的过程;抑或,历史是万花筒,看似复蹈循环,实则变幻万千;也许,历史和未来发生在一本既在的书籍里,每个深读者都沉陷其中,所有故事早已澄明;再有可能,历史如梦泡影,乃一朵飞起的浪花,它出现过,在天底下闪耀过,一如烟虹聚散,再换一朵飞起时,似曾相似,不曾留恋。

我们现在谈及历史,每每有一种不真实感。为什么,是此时此地的我们,在观叹那魏巍历史呢?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感觉,亦或是怀一种俯瞰的态度在厘清一切,将琐碎的关联串接起来,将己悲用作评点江山的韬光。

然而,在面对未来时,却往往一筹莫展,前后形成极为不对称的格调。

观察,究竟是用来作何用处的呢?它需不需要被赋予不同的各色意义,或是应该用纯粹的漠视来注目?是总结的手法更重要,还是必须力图破而后立,建立新的达观呢?它于过去曾经是怎样一种谢幕,于继往开来又是怎样一种开幕呢?

历史,我们观望之是否还有影响,未来,我们预言之是否错进错出?

这些诘问,一度困扰着追逐真理的真挚心灵。然而,无数辩证和寻找的任务,也总令那些好奇的心望而却步。

所以其实,有时需要的是变通,和不加约束的联想,需要偷梁换柱也要达成的胜负心。

请记住,循规蹈矩让人们离真相永远遥远!

如同观察者身份一样,观察,就不应该带有任何实在的能量。但也可能,带不带有能量都无济于帮助你望透雾锁江岸。于是你开始耍心眼,不按规矩来了,有时就能获得一些轻松,变得实际一点,却也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再适合保留观察者的身份了。

请不必怀疑,放下那样的怀疑!关乎身段、正义、规矩的事情,毕竟都是些终要打破的障碍。

因此,在不管怎么做,也不一会有进益的处境里,一贯坚持与从善如流皆如看天吃饭,说不上有什么好的建设倡议。

概念与时空的关系

概念从何而来?

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概念定义,将概念从各自独立狭隘的作用中释放出来。概念并不是只对一系列事物的特征进行抽象而已,一个概念与其它所有概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可能全部皆由一个包罗万象的启示性的“概念”所惠及。

那么,这世间所有的概念,虽然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却有统一而内在的联系。它们必然被一种天然的秩序勾连,而秩序代表着先后、升降、内外、明暗,是既定的预期。

于是,一切的概念要么应是有先后的,要么应是有内外的,要么应是有明暗的,由于秩序本身也是概念当中的一种,所以,概念的秩序也应包含一切秩序的叠加。

即,天下概念同源。

从这一点来说,概念的秩序性和时空代际的延展特质似乎是如出一辙的,因为时空代际中的后代都来自先代。

其次,构造一个通用的概念系统,看能否有助于改善认知的条件。现有既存的概念,在分类方法和描述方法方面,没有满足所有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统一性。之所以会出现“社会是不断分化还是整合”此类辩题,就是因为缺乏对概念的存立、发展、分类的认知规律所致。

由于时空代际是秩序发展的基础,秩序发展是概念同源的基础,如此,概念同时空的关系可用作对概念认知规律的厘清。

概念的系统,亦即时空的系统、秩序的系统,但三者应有所区别。

时空的代际系统,既来自光速恒定、熵值恒增的客体世界铁律,也依托于二元为始、混沌为核的主观世界观察。时空代际系统是主观与客体两个世界的叠态。

秩序系统是由客体世界向主观世界映射的思想代筹,是为了协助主观世界和客体世界的辩证统一而构造的桥梁。

概念系统,完全是主观世界的架构,它致力于求解主观世界内的叠态问题。如果说秩序系统是时空代际系统中主观世界和客体世界间的润滑剂和粘贴剂,那么概念系统就是时空代际系统中主观世界的骨架。

客体世界是自然发生、发展的存立,时空代际由于必然兼具客体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特质,所以也是隐含自然发生、发展的存立,秩序作为客体世界向主观世界映射的构造,其也是自然发生、发展的(被动)存立。然而,概念系统打破了这一惯性,基于主动提取抽象的工作原理,它不掌握容纳自然发生、发展的“权柄”。

换言之,概念是人类对既有认知进行存量分析的思维工具,它不像时空系统那样,与世界同体共生,与世俱来。

然而它却有用。

相比时空系统、光速恒定、熵值恒增等先验来说,概念——是后验的集大成者,犹如举后天之努力,追效先验之同光,可谓人智之禀赋。

虽然用语言和现行的思维,我们无法彻底摆正对时空系统的认知,但通过感验觉察,使我们得以从穷举列法中解放,也尤因为此,概念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不断适配环境的分析存量现象的工具,也可看作是对时空代际、秩序等自然发生系统进行丈量的试用工具箱。

概念系统和自然发生系统最大的区别是,自然发生系统是基于先验甚至超验发祥的,并可预言一切后继发生、囊括一切发展规律;而概念系统则是基于对大量后验进行归纳、总结并试图还原先验的假想原理,它不可预言一切后继发生,不囊括一切发展规律,只能通过观察感验,在不断抽象的过程中去趋近自然发生系统的先验性。概念系统希望有朝一日能预言一切后继发生、囊括一切发展规律。

主观世界,本身是自然发生系统(是时空代际系统的二重悖一中的二分之一),是客观存在的。概念系统是主观世界的浓缩赝品。所以,主观世界只可接受人为尝试的辩证,而不接受批判;概念则既可接受辩证又可接受批判。

概念系统的原则

既然不是自然发生的系统,就必然有存立的特殊原则,使其能够通过一定的辩证路径融归自然发生的系统。

时空代际——自然发生系统

假设没有原则时,概念系统与自然发生系统——时空代际系统重合。

概念系统仿自然发生系统时

初生概念——概念的初代原则,是为了解释一个世界形成的首因,而通过前一篇论述可知,一个超验通过首代秩序(首代时空)之间的法门,成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后验(现象)。因果律的首因就是这个超验,对偶律的两个极性就是首代秩序,阴阳律就是从首代秩序的内涵开始,维持着每一代秩序的内涵总量不变(阴阳平衡)。因此,初生概念的原则永远和一个世界的成因联系在一起,也和一个领域的成因联系在一起。

初生概念试解释世界成因

次生概念——概念的二代原则,是为了解释世界发展过程中自由选择的机制,首果既开,来者如谁?秩序在光速恒定、熵值恒增的运行中发展成为三个,是首代秩序两极开始互衍的结果,在阴阳律维持内涵不变的作用下,三个秩序因平衡而中和。次生果从首果演化而来,严格按照先验入秩序间不同法门,得不同属性后验的因果定律。

次生概念试解释世界发展方向

衍生概念——概念的三代原则,为了解释主观意志开始介入时,世界因之变化的准备。在这一刻,阴阳律将平衡维持在四种更替的秩序(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当中,也是两极互衍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先验——次生结果经由不同法门演化成更多的后验——衍生结果,人们意识到,有的结果对自身有利,有的结果对自身不利,便开始试图以果循因、继而以因缘果,去寻找一种酷似控制上游的便捷途径。对事物进行喜恶定义,施加手段,就是阴阳分射。这也是虚实律成型的初始条件。

衍生概念试解释主观意志介入

派生概念——概念的四代原则,是为了解释在这个世界上为何乐极生悲和否极泰来之事,亦即福祸相依。此时,人类意志已深入世界而共同发展,世界除了遵循客体世界的规律,还需兼顾主观世界的意志,从而构成了新的随机矛盾——贝叶斯连续变迁效应。人类的每一步意志,既伴随着观察、总结和选择,也伴随着对客体世界规律的失察和扭曲,以及与之响应的失控和被动承受。阴阳律将平衡推至五种常态秩序的稳定结构,阴阳分射则可进一步拉锯,使希冀和逃避的手段更加分明。然而,这样做也会导致产生更大的贝叶斯连续变迁效应,最终使灾难和痛苦放大,如蓄水之倾泻,累卵之危。


贝叶斯连续变迁效应:概念只能效仿先验,得出假设先验。当人们将假设先验当做真先验(客体世界真实规律)时,便会产生误差系统;随着误差系统越来越大,直至假设先验彻底失灵,就称作贝叶斯效应。因贝叶斯效应只有随着时空变迁,才能获得连续放大的表现,故全称为贝叶斯连续变迁效应。



派生概念试解释福祸相宜

发生概念——概念的五代原则,在经历前四代原则以后,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没有完美的结果,没有永动和免费的好处后,开始自我阐释已经发生的合理性。譬如,贝叶斯连续变迁效应的本质,其实是“几率之上还有几率”;还如,先验之上还有超验,等等。不可知论,反而成为“解决”某些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有的事情实在无法刨根问底,便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来跳过,也是一种符合现实的办法。发生概念也代表实验准则,和生产力法则,以结果为导向的论派,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绝对性,往往也是从一味追求先验过渡到丰富经验的重要标志。阴阳律将平衡推至六合内涵,虚实律发展到成熟阶段。

发生概念试解释顺其自然

并生概念——概念的六代原则,它是为了补完策略全景而服务的。从次生概念到并生概念,是策略的始发地、密集期和最简式模型存在的区间。策略全景,是相对律的应用哲学,其实质是思想的表达在实务中须以客体规律作为媒介,也就是说,思想可以瞬息万变,但化为实际效果,需要通过时空变迁来完成。而人类所有的策略,在大脑中可以有无数种,然而由于介入了时空因子,最终可转换为实用的,仅为六种。

并生概念试解释策略全景



I型两种策略:稳定型相对律结构,外部截流方,巧借外力,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道;内部截流方,为外部截流方提供借力便利,以此发展自身。

I型——稳定型相对律结构

II型两种策略:封锁型相对律结构,外部截流方,是公约集体,如社会、国家、文明、军队、组织、交易双方等形式体,利用一个外部系统来约束内部潜在发生的一系列问题,行法治之道;内部截流方,正是为外部截流方提供设计和服务的所谓外部系统,其不应受到公约集体的影响才对。

II型——封锁型相对律结构

III型两种策略:反转型相对律结构,外部截流方和内部截流方的相对关系通常为——外部截流方为传统、成熟、大规模事业,内部截流方为新兴、探索、小规模事业,未来发展之路就在于双方如何有机结合,而且内部截流方总是扮演为外部截流方提供咨询、设计和服务的角色。外部截流方接受此种策略时,必须有变革之心和思想,内部截流方采用此种策略时,必须有钻研、引领之情怀志气。

III型——反转型相对律结构

可以看到,六种策略的最简式,只停留在并生概念就结束了,六代原则以外,都是延续和演化,并无新奇!

概念六代原则

因此可以导出一个结论:基于人类探求世界本源真理的诉求,概念作为重要的思想提炼工具,它应具备主动调适的精神,以概括全面为原则下限,以必需最简为原则上限,不缺乏不超出。遂得概念六代原则。含括了尝试对对偶律、因果律、阴阳律、虚实律、相对律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解释,使人类历往既存哲学理念得到统一的联系。

无论在一个世界、一个领域、一个系统、一个时空节点、一个事物、一个细胞,乃至微粒中,只要这个世界有生命存在(低熵体),就必然在每一处有客体世界和主观世界之别。也必然有客体世界与主观世界之辩证,而这种辩证必然结出一种思想果实——概念系统,以及概念六代原则。

正如,低熵体的存在从来没有真正改变过熵值恒增的定律(低熵体总是以加速物质消耗、能量分散的形式回馈整个世界机制)一样。概念系统的意义,在于如何以自身消亡为终极代价,令辩证不再,从而毋需有两个世界的分别。

笔者曾列出包含五个假设函式的提纲——

“①概念系统+辩证=主观世界”,
“②主观世界+辩证=客体世界”,
“③客体世界+辩证=时空代际系统”,
“④时空代际系统+辩证=真理”,
“⑤真理×辩证=超验”
当辩证不再时,概念系统便等同于主观世界,概念系统本身消亡了。以此类推,时空代际系统也消亡了,留下一个真理在那里。而真理×辩证也等于0的话,世界随真理消亡,回归超验。

所以,也可以认为一切都从来没有真正发生过,因为超验在这个世界上无解,所有的辩证之所以发生,也许就只是一种虚妄徒劳罢了。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关于概念的原则,关于主观世界的禀性,客体世界的自然性,时空代际系统的先验性,真理的完美性,以及超验的不可知性,好像突然都变得毫无意义了。

尼采说上帝已死,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已死,似乎代表着人类面对思想终结的事实所发出的嗟叹。

一切关于哲学的征途,已然真的没有必要了吗?至少我认为,仍然尚未可知,要知道,二十世纪科学迅猛的突进,就离不开近现代的哲学基础。

生活还在继续,不能轻言放弃。

先从解决辩证这个东西开始吧。

辩证不仅会给人带来二重悖一(叠态)的困惑,也偶尔带来一些完全不在意料之中的惊喜。

下一篇将在目前力所能及的能力上,以概念六代原则为算筹,来研讨一个叫做“收敛”的想法。什么量子呀、意识呀的角色会充斥茅塞……

未来根本不值得担心。向往曾经之地,相信尽处的源头早已澄明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察者笔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