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蒸汽”代表了人类历史上蒸汽工业最发达的时代和地区,即十九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弥漫着奢华、优雅、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工业齿轮的隆隆声响彻云霄,蒸汽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推动科技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拓展,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遐想。

而“朋克”则意味着拒绝对传统和权威的妥协,象征着一种标新立异、创造自由乌托邦的精神内核。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碰撞在一起就诞生了蒸汽朋克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

1991年,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林合作写了一部小说《The Difference Engine》(差分机),这本书虚构了一个19世纪英国的平行世界,被称为蒸汽朋克的圣经读物,影响了后世许多作品。[没错,威廉·吉布森还是那个凭着处女作《神经漫游者》一举囊括了当年的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并且开创了“赛博朋克”文学流派的人。]

蒸汽朋克最先在文学领域发展起来,后来逐渐扩展到时尚、设计、艺术等其他领域。一些优秀蒸汽朋克电影的出现让这种边缘文化进入到大众视野中,而民间更是出现了一些蒸汽朋克团体,推崇蒸汽朋克式文化和生活方式。

而早在《差分机》出版以前的1984年,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风之谷》中,蒸汽朋克风格已初现端倪。故事将大背景设定于战争后的世界,科技急剧衰落,人类在世界被一种只有巨型昆虫能适应的”腐海“生态系包围的夹缝里苟延残喘的末世中。

《风之谷》中身着盔甲的士兵一面驾驶坦克开火,一面又以腰佩的中世纪刀剑打斗。蒸汽朋克的世界是拼凑出的虚幻,独立、区别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时代的面貌,构成独一无二的异质世界。在这里,先进与落后共存,明显属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片的元素,会占据同样显眼的位置,刻意制造出强烈的不协调感。

蒸汽朋克风格中充满想象力的交通工具的元素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也极为常见。这些交通工具造型古朴,遵循实用简洁的设计原理,与现代的相比是天差地别,但其所承载的人类对科技发展的幻想和憧憬恰恰传达出蒸汽朋克所蕴含的意义。


到了1986年的《天空之城》,不论是天空之城的世界观设定,还是飞行器的设计以及Laputa城的整体规划都带有鲜明的蒸汽朋克影子。

如《天空之城》中的蜻蜓状飞行器、拉普达城。

不同于只讲述文明发展的蒸汽朋克作品,《天空之城》也讲述了文明的衰败。故事的舞台搭建在一个科技先膨胀后崩溃的世界。

《天空之城》有着蒸汽朋克欣欣向荣的梦想,也有着后启示录痛定思痛的反思,赛博朋克式的失望。

《天空之城》正是在希望与失望两个强大而矛盾的主题的夹击下,迸发出的梦与狂想的火花。


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蒸汽朋克元素在宫崎骏的作品中达到高潮,古朴的小镇与现代兵器的共存,移动城堡富于机械美的造型,皇帝女巫和哈尔这样魔法师的存在。

移动城堡的设计,像是是另一座蒸汽城,钢铁、烟囱、滑轮等复杂的机械设定充满了蒸汽朋克风格的美感。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巨型城堡

城堡的核心动力源是与魔法师哈尔签订契约的火焰恶魔。

同样的两种文明共存的设定,在《千与千寻》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如古典的汤屋与火车。


虽然宫崎骏的作品中没有表现出大部分同类作品中工业化与人性间的矛盾,但在作品中加入的文明对比的元素却能引发对人类发展与自然间冲突的思考,虽然不像很多蒸汽朋克题材的影片那样有着些许反乌托邦意味的沉重主题,但宫崎骏以自己的方式,在保持吉卜力纯真风格的同时,含蓄委婉向人们传达了类似的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宫崎骏&蒸汽朋克)